题目内容
我能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 A.反问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
试题答案
B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绿满校园如果你一年四季都到我们学校来参观的话,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学校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它总是绿的。它给你的第一感觉就是“好绿呀!”
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杨树的新叶圆圆的,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角,远远望去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桃。悬铃木树杈上那鼓圆了的芽苞,也慢慢地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淡紫色的小喇叭。①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热情的手,在向你招手示意。②各种树儿都穿着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悠悠春风,翩翩地舞出婆娑的倩影。
夏天,校园里是一片浓绿。悬铃木伸出宽大的叶子,在校园上空撑开了一把巨伞,遮住直射的太阳,整个校园绿茵茵的。抬头向上看,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阳光透过茂密的叶片,变成了一片青雾,微风一吹,青雾缭绕,令人神清气爽,飘然欲飞。
如果说春、夏的校园绿得新鲜、妩媚,那么秋、冬的校园则绿得深沉、苍劲。当秋风吹来时,虽然树叶落下,但树仍是绿的,它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脱去身上的绿装。悬铃木的阔叶一片片地离开了树枝,但它们却没有枯黄,像一只只绿舟一样,在空中荡来荡去,直到静静地躺下,还要遮住遍地的枯黄,为校园铺上最后一张绿毯。
当严冬来临,杨树、悬铃木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之后,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几株傲霜的松树和越长越绿的冬青树上。教室前面的冬青树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色献给校园。一见到那寒风吹不动、大雪盖不尽的松树,你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赞句。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不引人注目,但是,当你在雪中看到那松树苍翠的枝叶时,难道你就不感觉到温暖,看不到希望吗?难道你不觉得,尽管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在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是不可抗拒的吗?
我们的校园是绿的,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绿的。然而,最动人的绿却在教室里。那里有一株株小苗,绿莹莹的,正在吮吸知识的泉水,承受着园丁的抚爱,天天向上,茁壮成长。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四季如春,生机勃勃;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时时处处弥漫着绿的芬芳。
呵!好一个绿色的世界啊!
1.用“~~~~”画出首尾呼应的句子。
2.用“_________”画出季节变换的词。
3.文中加粗的词分别指什么?写在“_________”上。
小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园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___”线的句子,哪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句前序号写在后面括号里。( )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选择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法,在括号里画“√”。
(1)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
(2)热爱美丽的校园,赞美美丽的校园。( )
(3)为孩子们能在校园里天天向上、茁壮成长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
(4)热爱美丽的校园,并赞美祖国的幼苗孩子们那努力学习、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嗥似的,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让给了重伤员。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雪向前挺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那么镇定,那么自然,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面目,但可以看出,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蓦然他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在弥天雪雾中大步向前走去。他耳边回响着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好像是云中山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1)为加粗字注音
恶劣( ) |
袭 击( ) |
晶莹( ) |
冰坨( ) |
率 领( ) |
呼啸( ) |
(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含义?(
3)小说中能回答“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这一问题的句子是哪句话?(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嗥似的,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让给了重伤员。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雪向前挺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那么镇定,那么自然,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面目,但可以看出,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蓦然他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在弥天雪雾中大步向前走去。他耳边回响着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好像是云中山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1)为加粗字注音
恶劣( ) |
袭 击( ) |
晶莹( ) |
冰坨( ) |
率 领( ) |
呼啸( ) |
(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含义?(
3)小说中能回答“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这一问题的句子是哪句话?(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理解
白鹤梁的沉浮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将沉入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
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 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 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
5分钟 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 我们可以运用 无压容器 的原理 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听了他讲的设想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半信半疑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葛修润一夜未眠,把借来的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
?”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为白鹤梁的丰姿深深打动,长江在屏幕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的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会议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淹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的思路。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
1200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再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就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院长写了一句话:请听听院士的呼声。把信批给了有关部门。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重庆市长江南岸举行。欢乐的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施工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
1)画“▲”部分缺少标点,请加上。(
2)摘录成语。(至少5个)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①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
?[
]
A .疑问 |
B .反问 |
②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复制品留给后人
?[
]
A .疑问 |
B .反问 |
(
4)用“——”画出排比句。(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①白鹤梁题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
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②白鹤梁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葛修润院士的新方案,提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这个原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方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得到了认可。(
7)按要求填空。“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中“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保护白鹤梁的原貌方案的设计和保护工程的隆重开工,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