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不改变句子原意,选出下面写句子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缩句:这是设计施工的铁路。 B.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改写:人民怎么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呢? |
试题答案
B(迎、顸、向)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①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露、长、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溶、融、化)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站立、直立、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②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③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给画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神气十足
B.足以
C.充足,足够
拔地而起
B.向高提
C.夺取
D.超出,高出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①句中“ ”一词写出了草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2)给②句中“居然”换个近义词是 ,“如此的气魄”是指
(3)③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B.点明中心
C.前后照应
(4)对③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B.花草之类的生命,有了勇气才能面对自然界的冷风冷雨。
C.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阅读理解
白鹤梁的沉浮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将沉入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
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 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 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
5分钟 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 我们可以运用 无压容器 的原理 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听了他讲的设想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半信半疑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葛修润一夜未眠,把借来的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
?”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为白鹤梁的丰姿深深打动,长江在屏幕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的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会议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淹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的思路。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
1200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再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就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院长写了一句话:请听听院士的呼声。把信批给了有关部门。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重庆市长江南岸举行。欢乐的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施工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
1)画“▲”部分缺少标点,请加上。(
2)摘录成语。(至少5个)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①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
?[
]
A .疑问 |
B .反问 |
②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复制品留给后人
?[
]
A .疑问 |
B .反问 |
(
4)用“——”画出排比句。(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①白鹤梁题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
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②白鹤梁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葛修润院士的新方案,提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这个原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方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得到了认可。(
7)按要求填空。“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中“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保护白鹤梁的原貌方案的设计和保护工程的隆重开工,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②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别急,在E时代,已经问世的电子书包将舒展父母的眉头。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本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内存1MB。第一批准备试用的200台电子书包,分4个班,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深圳4个城市试用。
③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还都可以用,一用就是几十年。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完成。想要更新内容,只要拿张盘往里一输就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钢笔、铅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本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④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贮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 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 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⑤但要普及这种产品,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还嫌太贵,现在的售价在1500至1600 元,相当于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书费,还难以在全国推广普及,要把它的价格降到1000元 以下,也并非什么难事。手机刚出来不也是一两万元吗?现在也不过千把元了。
⑥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姑且每学期每门课程按6 本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砍掉多少森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⑦秤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第②③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其“神奇”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个来。 (每个特点请用三个字概括)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3.请分析第②自然段“重量仅700克”一句中“仅”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说“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⑤自然段看,电子书包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书包必将被普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空白均用文中的话回答)
6.结合选文,选出不属于电子书包的使用意义的一项。
[ ]
B.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C.有利于教育方式的改革
D.有利于掌上电脑的使用和普及
7.文中第⑥自然段加线句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其目的在于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一毫米的距离电视里正在直播一场国际比赛。比赛双方是中国乒乓骁(
xi1o)将刘国正和德国名将波尔。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经过六局的比赛,仍然不分高低,这让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第七局刘国正以12∶13落后,刘国正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关键的一局,关键的一分,观众都在为他捏着一把汗。就在这时,刘国正回球出界。波尔的教练见状立即起身欢呼,并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可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这一瞬间,波尔举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教练很惊讶,观众也很惊讶,这怎么可能呢?
就这样,对手为刘国正找回了公正的评判,最终刘国正转败为胜。
这个球是否擦边最多只有一毫米之差,观众看不见,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即便裁判也不可能看得很清楚。但是波尔看见了,他毫不犹豫地主动示意,将到手的胜利让给了对手。记者采访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波尔的回答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能不感动吗?我不由得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外国球员肃然起敬。尽管波尔输了比赛,但我觉得他赢了,赢得光明磊落,赢的无私坦荡,赢的无愧良心。
1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把描写观众看比赛时紧张心情的句子用“^^^^^^”画出来。3
.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改写下面的句子。这怎么可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感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你是否为波尔的行为而感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一毫米的距离电视里正在直播一场国际比赛。比赛双方是中国乒乓骁(
xi1o)将刘国正和德国名将波尔。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经过六局的比赛,仍然不分高低,这让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第七局刘国正以12∶13落后,刘国正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关键的一局,关键的一分,观众都在为他捏着一把汗。就在这时,刘国正回球出界。波尔的教练见状立即起身欢呼,并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可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这一瞬间,波尔举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教练很惊讶,观众也很惊讶,这怎么可能呢?
就这样,对手为刘国正找回了公正的评判,最终刘国正转败为胜。
这个球是否擦边最多只有一毫米之差,观众看不见,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即便裁判也不可能看得很清楚。但是波尔看见了,他毫不犹豫地主动示意,将到手的胜利让给了对手。记者采访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波尔的回答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能不感动吗?我不由得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外国球员肃然起敬。尽管波尔输了比赛,但我觉得他赢了,赢得光明磊落,赢的无私坦荡,赢的无愧良心。
1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把描写观众看比赛时紧张心情的句子用“^^^^^^”画出来。3
.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改写下面的句子。这怎么可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感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你是否为波尔的行为而感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悠然下山去
森林中举办比“大”比赛。牛老大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
?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有一名登山队员,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
64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决定下山去。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别人替他惋惜,问他:“你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我最清楚,
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1
.同音字组词。
l@ |
x) |
y2 |
w3n |
经(历) |
继(续) |
生(涯) |
(惋)惜 |
鼓( ) |
棉( ) |
悬( ) |
( )救 |
( )志 |
储( ) |
发( ) |
( )转 |
2
.解释加粗字的意思:至死( ) 体力不支( )3
.划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擂(l6i l8i)台 有幸(x@ng x@n)4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提示:依次从第一、第三、第四节找。〕赞扬——( )放弃——( )满足——( )
5
.不改变句意,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你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填空。短文中写到两个事例:青蛙在比“大”比赛中,为了
__________,结果________;登山队员因为_________,结果________。7
.分别用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你对青蛙和登山队员的看法。对青蛙:
____________对登山队员:_____________8
.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选择。作者对登山队员肃然起敬的原因是
[
]A
.他有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勇气。B
.他达到了自己登山生涯的最高点。C
.他懂得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超越极限,抵达更高层次的,能正确地对待自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一陋忙碌碌,母蚁生儿,工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竞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 )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 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和 这样两种精神。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唯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刚从城里来不久。
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然神伤。现实,像山一样压着她。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她说。
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而她,也是深爱着他的。她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眼睛充满渴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①而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暖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她惊讶地朝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近她。
娟红着脸说:②“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争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③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老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的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啦!”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暗示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画线句中“阳光”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放弃了他,选择孩子们,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阳光的接力”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探望男同学
这件事在别人看来,是平常小事,但在我们班,可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了。原来,我们班里的男同学都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男女同学平时很少有来往,连那些男队长见了我们女同学都常常避开,不然就会有人说闲话。因此,我心里很是生气,我常想:都什么年代了,难道还让“封建思想”束缚住我们的头脑吗?不,不能。我要让男同学的思想来个彻底改变……
事情可真凑巧,一天,一位很“封建”的男队长病了,我想,这次可有机会了,我一定要去医院探望他,破破他的“封建”思想!
那天下午,我收拾好书包,拔腿就奔向医院。在医院门口拿了牌子便进了住院部,等我找到了他的病房,站在门旁时,我有些犹豫了。孤身一个女孩子当着那么多病人的面儿去探望一个男同学,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呢!但,要彻底破除男同学的“封建”思想,这个决心我已下定了。此时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促使我迈开大大方方的脚步……
我推开病房门时,那个男同学被惊动了,他抬起头。一看见是我来了,惊讶得把嘴巴张得老大老大,眼睛也瞪得滚圆滚圆的……我笑着走向前去:“怎么,不欢迎我吗?”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用蚊子般的声音说:“啊,欢迎欢迎,请坐吧!”
我在他的床前坐下,笑着问了他的病情,告诉他学校里的一些新闻,让他讲一 些病房里的事,我俩谈得还挺投机的。最后我又问他:“你开始感到很惊奇,不会想到有女同学来看你,对吗?我来就是要破破你们男同学的‘封建’思想。破破咱们班男女同学界线分得那么清的旧规矩,你懂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红着脸说:“我一定带头改还不行吗?”
我俩都笑了,临别时只见他用手摸着脑袋瓜说:“你的话我记住了,一定改,一定……”
1.为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凑巧(zòu còu) 拔腿(bó bá) 犹豫(yóu yù yóu yǜ)
默默(mè mò) 彻底(cè chè) 束缚(shù fù sù fú)
2.改写句子。
(1)难道还让“封建思想”束缚住我们的头脑吗?
(改为陈述句)
(2)你的话我记住了。
(改为反问句)
3.用“‖”为短文分段。
4.文中的“封建思想”是指什么?
5.“我”探望男同学的原因是什么?
6.你们班存在文中的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白天他们要下地劳动,晚上才有空读书。可是因为他们的家都太穷,常常买不起灯油。
夏天,车胤看见萤火虫在空中飞,一亮一亮的,心想,把许多萤火虫放在一起,也许能顶得上一盏灯呢。他就找来一块薄(báo)纱,缝了个小口袋,提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看书的时候,就用这个口袋照着。
一个冬天的晚上,刚下过一场大雪。孙康站在门口,觉得雪地里亮堂堂的。他想,雪地这么亮,也许能看清书上的字呢。他拿出一本书,映着雪一看,果然看得清。于是他顾不得天寒,就蹲在雪地上看起书来。
车胤和孙康后来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1.不改变意思,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车胤和孙康后来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解释。
囊萤映雪:囊(①全部。②布袋子。) 映(①映照。②倒映。)
3.短文在写萤火虫和大雪时,都突出了它们的一个特点——亮。从文中找出具有这一特点的两个词语来:________、________。
4.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具体写“囊萤”的是第( )自然段,写“映雪”的是第( )自然段。短文第( )自然段讲的是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原因,第五自然段讲的是他们“囊萤”、“映雪”刻苦学习的( )。
5.在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序号上打上“√”。
①只有穷苦的孩子,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②只有刻苦的孩子,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③一个好学的人,就应该像车胤、孙康那样“囊萤”、“映雪”。
④一个好学的人,就应该有车胤、孙康那样“囊萤”、“映雪”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