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给下面的“叫”字选择正确含义。    
   叫:①动物发出的声音;②呼喊;③称谓; ④命令,吩咐;⑤使; ⑥被。
1.一个声音高着。(    ) 
2.鸟的天堂听不到一声鸟。(    ) 
3.曹军周瑜、黄盖的火攻计划给打败了。(    ) 
4.别人笑话咱们。(    ) 
5.大伙儿他“老班长”。(    ) 
6.老师我把作业重写一遍。(    )  

A、1.④  2.①  3.⑥  4.⑤  5.③  6.②
B、1.②  2.①  3.③  4.⑤  5.⑥  6.④
C、1.②  2.③  3.⑥  4.⑤  5.①  6.④
D、1.②  2.①  3.⑥  4.⑤  5.③  6.④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工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 进),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枝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祖母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用“√”标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物降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中看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大事只要一点勇气

  一位叫马维尔的法国记者去采访林肯。

  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马维尔还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的含义。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谈到幼年时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如此,父亲才得以以较低的价格买下。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马维尔已是76岁的老人,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下决心学习汉语。据说3年后的1917年,他在广州旅行采访,是以流利的汉语与孙中山对话的。

1)联系上下文,写出近义词。

  懊丧——(  )  流利——(  )

2)给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就:A.凑近,靠近。 B.从事,开始进入。 C.依照现有的情况,顺便。 D.完成。 D.表示肯定的语气。 F.立刻,不用经过很多时间。 G.即使,就是,表假设。 H.只,偏偏。

  (1)《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已草。( )  ( )

  (2)夜里,他着微弱的油灯看书。( )

  (3)妹妹喜欢布娃娃,对其他的玩具都不感兴趣。( )

3)林肯认为的“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年时的哪一件事让他对困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维尔为什么能在76岁的高龄花3年时间学成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然(jí    jì)    罚(chéng chěng) 
2.写出画线字的含义。   
(         )    步(         )   
(         )    敌(         ) 
3.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4.将语段中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体现周瑜的做法是?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体现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次说明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珍藏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只有珍藏在心里,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  )钢琴考级,(  )只能按捺住考上重点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伴着清柔的风,飘入我的耳朵。哦,听清楚了,是笛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我陶醉了,沉静了……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  )我一放下琴,笛声(  )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有一天,当我照(lì liè)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在吹着笛子。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的,(sì shì)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xīng xìng)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呆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心底!
1.按要求填空。
“忘却”:“却”音序查(  ),字义选(  )。
A.退;B.退还,不受;C.表示转折语气;D.去,掉。
2.给文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未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既然……就……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5.填空。
(1)有一天,“我”看到那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吹笛子,使“我”惊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使“我” 震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眼中,那位建筑工人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我”和他交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交流给“我”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以“珍藏”为题,你认为作者珍藏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元钱

  呆呆地坐在灯下,我又想起那件永远忘不了的小时候的事。

  六岁的我酷爱画画,因为想得到一张洁白的大画纸,我偷偷拿了母亲的一元钱。那个时代,一元钱可以买许多许多的东西,我到手后仍不敢用,藏在母亲的枕头下——倘若母亲发现了,我就说她记错了地方;倘若没有发现,我就得逞了!

  早上拿的,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心神不定,莫名其妙地惶恐。放学的铃声还没完全落下来,我已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我要把钱放回原处。还未进家门,就看见母亲阴郁着脸,握着根竹条,厉声问我:“你偷了那一元钱?”“偷!”这个刺耳的字眼令我惊心,望着细细的竹条我越发不寒而栗。“没有!”我断然否认。

  这时哥也回来了,一听母亲也怀疑他偷了,涨红了脸大声叫屈。

  母亲望着这对都不承认的儿女举棋不定。女儿成绩好,又文静;儿子不用功,还特爱搞破坏活动。哥自然成了重点嫌疑犯。

  竹条不由分说地打在哥身上!哥流着泪,不躲不闪,倔强地承受这如狂风似的疼痛,哭着喊:“不是我!”

  母亲也流着泪说:“打你们就像打在我身上一样,我也心疼啊!谁叫你们不争气,居然去偷!你们要,妈妈几时没给过?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不打,你们记不住教训!”

  晚上,我哪能睡得着,躲在被窝里流泪。母亲走过来,抚摸着另一个床上熟睡的哥哥,自责地哽咽:“我的手怎么下得这么狠?”

  我一听,越发不可收拾,泪如泉涌——我可怜的哥哥,不明不白地替我挨了打啊!我掀开被窝——妈,钱是我拿的,您冤枉了哥!打我吧!这事虽然判断不公,但母亲的竹条却帮着我与哥健康而正直地成长。

1.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哥zh1ng zh4ng)红了脸。

(2)哥倔qi2ng ji4ng)地承受这如狂风似的疼痛。

2.解释下面词语。

(1)心神不定:________

(2)举棋不定:________

(3)不由分说:________

3.读下面句子,把理解最恰当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1)“倘若没发现,我就得逞了!”“得逞”在文中指(  )

A.我去拿妈妈的钱。

B.我就可以得到那一元钱。

C.我可以瞒过妈妈。

(2)“早上拿的,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心神不定,莫名其妙地惶恐。”“我”心神不定,“莫名其妙地惶恐”是因为(  )

A.担心钱不见了。

B.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

C.担心妈妈发现枕头下的钱。

4.请说说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孝女绳

  每天清晨5时,城市里大多数人还在酣睡,这时,一根细细的尼龙绳动了动,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这个女孩叫李根,她的童年是苦难的。父亲长期卧床不起,母亲不堪重负,悄然离家出走。她,成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的脊梁,她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这个重担。

  那根细细的尼龙绳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啊!这是一根凝结着父女之情的“孝女绳”啊!因为李根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病、一侧肺坏死、两耳失聪、语言能力基本丧失,所以父女之间的沟通只能用纸和笔,可李根发现,这办法并不好,父亲晚上要吃药,很难把李根弄醒。于是,她找了一根尼龙绳,一头系在父亲的手腕上,一头系在自己的脚腕上,当父亲有事时,拉拉绳子就可以叫醒她。每天清晨、深夜,这根尼龙绳总会在父亲的万千不忍中拉动啊!

  如果李根也像她妈妈一样逃避现实,舍她父亲而去,她也许不会过得这么辛苦。但是,李根没有,她不但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而且没有荒废学业,从第一个学期到第九个学期,她带回了九张“三好学生”奖状和“优秀学生干部”奖状……

1.给下面的加粗字选择正确含义。

重负:

[  ]

1)可以,能,足以;

2)忍受、能支持。

摇摇坠:

[  ]

1)需要;

2)想要;

3)将要

2.为什么说那根细细的尼龙绳是“孝女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语句回答问题。

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

从句中的加粗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李根身上的哪些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孝女绳

  每天清晨5时,城市里大多数人还在酣睡,这时,一根细细的尼龙绳动了动,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这个女孩叫李根,她的童年是苦难的。父亲长期卧床不起,母亲不堪重负,悄然离家出走。她,成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的脊梁,她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这个重担。

  那根细细的尼龙绳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啊!这是一根凝结着父女之情的“孝女绳”啊!因为李根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病、一侧肺坏死、两耳失聪、语言能力基本丧失,所以父女之间的沟通只能用纸和笔,可李根发现,这办法并不好,父亲晚上要吃药,很难把李根弄醒。于是,她找了一根尼龙绳,一头系在父亲的手腕上,一头系在自己的脚腕上,当父亲有事时,拉拉绳子就可以叫醒她。每天清晨、深夜,这根尼龙绳总会在父亲的万千不忍中拉动啊!

  如果李根也像她妈妈一样逃避现实,舍她父亲而去,她也许不会过得这么辛苦。但是,李根没有,她不但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而且没有荒废学业,从第一个学期到第九个学期,她带回了九张“三好学生”奖状和“优秀学生干部”奖状……

1.给下面的加粗字选择正确含义。

重负:

[  ]

1)可以,能,足以;

2)忍受、能支持。

摇摇坠:

[  ]

1)需要;

2)想要;

3)将要

2.为什么说那根细细的尼龙绳是“孝女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语句回答问题。

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

从句中的加粗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李根身上的哪些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碗鸡汤
       大龙山区有个叫桂花尖的山峰。1928年秋天,国民党军队企图进犯红五军驻地——桂花尖下的毛湾村。彭德怀军长得到了情报,立刻帮助乡亲们转移到山坳后面,然后在周围的山上布下了埋伏,摆了口袋阵,又亲自带了一个连扼守在桂花尖山顶上,准备全歼来犯的敌人。
       桂花尖的山顶上有棵大桂花树,树下有个棚子。从棚边往西望,毛湾村庄尽收眼底;棚子原来是一个姓范的老人守野猪用的,这时老人就住在棚子里。彭军长带了一个连就守在这棚边。
       头一天,敌人没有来。炊事员每次送饭来,彭军长总是先给范老爹添好送去,老人十分感动。开晚饭时,炊事员送来了一碗鸡汤,那鸡汤真是香味四溢,闻到都使人要掉口水。彭军长首先拿起搪瓷碗满满舀了一碗。战士们感到很奇怪:平时有什么好菜,彭军长从来不先吃,今天怎么先舀鸡汤呢?正当战士们迷惑时,彭军长把一碗鸡汤端到范老爹面前。
       老人见军长先给他端来一碗鸡汤,眼眶湿润了。他活了几十年,见过多少兵:扎长辫子(    )穿马褂的清兵(    )给过他鞭子(    )扎宽皮带(    )穿皮鞋的国民党兵(    )给过他枪托(    )戴歪帽子(    )叼烟枪的土匪兵(    )给过他脚尖(    )如今,红军的军长,却亲手端鸡汤给他。想到这里,老人情不自禁流下了热泪,他感动地说:“彭军长,这,这还要得?你们为我们老百姓打匪军,我们没有 什么慰劳你们还要你端鸡汤,这怎么过意得去啊!”
       彭军长一手端碗,一手拿起老人的手来接碗,说道:“老人家,红军同老百姓就是一家人, 有盐同咸,没盐同淡,一碗鸡汤一样香,一样甜哩!”
       老人听着彭军长讲话,一不小心,鸡汤泼了一些出来。在彭军长再三说服下,老人喝下 了这碗鸡汤。  后来,白军知道红军部队作好了准备,没敢来进犯。红军和乡亲们又回到了毛湾村。下 山后,范老爹逢人就讲彭军长给他端鸡汤的事。以后,有人到桂花尖山都说那里还有鸡汤的香味呢!
1.把文中第四自然段所缺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2.写出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守:①防守;②守候;③看护;④遵守;⑤靠近。
     (1)彭德怀军长亲自带了一个连扼守(      )在桂花尖山上。
     (2)棚子原来是一个姓范的老人守(      )野猪的。 
4.摘录点明中心思想的语句。
                                                                                                                                                     
5.文中画“           ”句子的作用是
 [     ]
A.说明老爹见多识广。
B.想起他们,老爹就恨。
C.把见过的那些兵和红军对比,反衬红军与老百姓亲如一家。
6.文中结尾加黑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     ]
A.说明鸡汤味浓,还没消失。
B.说明人们一来到桂花尖山顶,就想起与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彭德怀军长。
C.人们总想起彭德怀军长,想起他给老爹送鸡汤的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