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选择有“花”字的诗句填空。
停车坐爱枫林晚,                               。

A.竹外桃花三两枝
B.人闲桂花落     
C.还来就菊花
D.霜叶红于二月花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踏花归去马蹄香
       北宋皇帝徽宗喜欢绘画,是一个画花鸟的高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yīng  yìng)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道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句的内容表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工夫,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儿,一人骑着马在花瓣上面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工夫,画面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时候急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良苦,在“蹄”字上下工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zháo  zhuó)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马归去,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翩翩起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幅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幅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翩翩起舞这幅时,他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1.给文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哪几句话具体体现了画家的“独具匠心”?用“____”画出来。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
A.告诉人们要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主题。    
B.赞美这个画家聪明,讽刺其他画家愚笨。    
4.主考官选中的那幅画妙在哪里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生化的。
  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洞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用“√”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年华(kòu  guàn) 稻(suì  shuì) 嗷嗷待(bǔ  pǔ) 达(huò  hài)
2.作者写出了春、夏、秋三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根据内容填一填。
(1)作者把春雨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作者把夏雨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作者把秋雨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三月的雨,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而不寒。(  )
(2)睡了-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
(3)年复一年地,夏日的雨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梁,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  )
5.你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新天地。
黄州菊花满地金
  一天,苏轼到王安石家(做 作)客,正巧王安石有事,苏轼就在书房等了一会。他忽然看到书桌上有一张折叠的诗稿,上面是一首只写了开头两句的咏菊诗,一看就知道是王安石的手笔。这两句诗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读后(悄悄 暗暗)发笑,心想:人们都说菊花不畏严寒,怎么会西风一吹就落下花瓣来呢?苏轼自以为才华过人,忍不住在纸上写下这样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他还特意把“仔细吟”三个字放大,然后微笑着看了一遍,(悄悄 暗暗)地不辞而别。
  后来,苏轼因政治上遭受失败,被贬到黄州(做 作)官。第二年重阳过后,连日大风,风息以后,苏轼约了好友到后院赏菊。只见后院里像天女散过花一样,到处是金黄的菊花瓣,满地铺金。苏轼顿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回想起王安石的诗句,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后来苏轼回京时还当面向王安石赔了礼,认了错,感了谢。
1.在短文括号处选择正确的字、词,用“____”标出。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成语。
(1)不告别就离开。(    )
(2)形容受惊愣住的样子。(    )
3.回答问题。
(1)“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里的“西风”指的是________;“黄花”指的是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觉得文中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 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保存(cún   chún)    气(gú   gǔ)        性(bīn  bǐng)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保管——(       )        大都——(       )       欺辱——(       )    
3.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梅花与                          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5.“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                               。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然后写下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桃花四月依旧开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诗流传至宋代,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到此诗时,不禁诧异,并且用带有讥讽的口气说:“既然是‘人间四月芳菲尽’,怎么又‘山寺桃花始盛开’?岂不自相矛盾?真是智者千虑总有一失啊!”感叹之后,他把这事搁到脑后了。

  有一年初夏,沈括到一座山上考察,却见到了一番意想不到的景象。时令正值四月,山下众花凋谢。但当他登上山顶,走进寺院时,却看到桃花红艳,满园春色。此时,他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由得满脸愧色,又禁不住感叹道,“白乐天写的正是此景,实在是妙笔啊!

  在欣赏白居易的诗时,沈括以科学家的实证态度来评判诗人的作品,这也算得上是一种职业习惯。可诗歌自有其艺术特征,有时也是不同于常理的,就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一样,我们是不能将其改为“白发三寸长”的。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尽(j@n)”在辞典中有6种解释:A.完;B.死亡;C.达到极端;D.全部用出;E.用力完成;F.全,所有的。

人间四月芳菲  (  )

满园春色芳菲  (  )

白日依山    (  )

野火烧不    (  )

4.从文章中摘录你需要积累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