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选出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轻轻地荡漾 惊人的毅力 B、神秘的头发 亲切地交谈 C、皎洁的月光 清澈的湖水 |
试题答案
B阅读并回答问题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早晨,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中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下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到枕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去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1.指出下列句子是疑问句,反问句,还是设问句?填在括号里。
(1)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
(2)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一连四个“别问”,这是采用了反复的手法,为了增加悬念。
B.这首诗洋溢着儿童纯真的同情心。
C.这首诗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
D.这是一首童话诗。读了这首诗使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很多贫穷吃不饱饭的孩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暖和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1.用“________”画出文中第1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2.本文第1自然段说明了黄河的几个特点,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黄河流程漫长。
B.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说明黄河流域广大。
D.说明黄河气势宏伟。
3.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
B.因为黄帝后裔自称“华”(或“夏”)。
C.因为华族发展到整个中国。
D.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
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③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⑤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自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解释第②自然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擎天撼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忍不住放了小飞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瓜苗才存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⑧自然段的三件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三个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可分为三个层次。仿照下面对第一层次要点的概括,归纳第二、三层次思考的要点。
第一层次:要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有意义。
第二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呼唤“生命”,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B.写小飞蛾,是为了告诉人们:小飞蛾是一条生命,一切生命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C.心脏的跳动,让“我”感受自己的生命,强烈的生命意识震撼了“我”,让“我”严肃地思考人生。
D.文章呼唤人们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自己有限的人生活得光彩而有价值。
光明的心曲
无意中见到盼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小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动;歌声像阳光, 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 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里,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属于
[ ]
2.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4.母亲给女儿拉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5.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B.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在这句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