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用放大镜观察地图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大一些,应把地图放在凸透镜的( )
|
试题答案
B《汽化和液化》中考试题1
1.(2002·海淀)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 )
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2.(2002·浙江丽水)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同的水,观察水的蒸发情况.这个实验中该同学是研究水蒸发快慢跟 ( )
A.水的温度的关系
B.水的表面积的关系
C.水的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D.水的质量的关系
3.(2002·南京)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 c D. d
4.(2003广东)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5.(2003·汕头)以下关于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固态水银的熔点为一38.8℃,液态水银的沸点为357℃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一117℃,液态酒精的沸点为78℃
A.普通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南极州最低温度为一89.2℃,可在该地使用水银温度计
C.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
D.要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水银和酒精温度计均可使用
6.(2003·吉林省)吉林省著名的“引松入长”工程采用的是管道输水,从节水角度看,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_________.
7.(2002·南昌)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段“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8.(2001·贵州贵阳)水在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白气”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
9.(2002·贵阳)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日益严重,专家们建议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的水分_________显著减少.
10.(2002·江西)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_min时的数据;(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升华和凝华》基础练习一
1、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在烧杯中,用热水微微加热,可以看见_______生成,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2001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3、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
4、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冰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 )
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7、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9、衣柜里放些卫生球用来预防虫蛀,在卫生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蒸发 C.沸腾 D.升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