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提到的各组力中,哪组力是不相同的力( )
|
试题答案
BA.手提水桶的力和水桶受到手的作用力 |
B.绳子受到的拉力和绳子的拉力 |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 |
D.马拉车时,马的拉力和车受到的拉力 |
A.手提水桶的力和水桶受到手的作用力
B.绳子受到的拉力和绳子的拉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
D.马拉车时,马的拉力和车受到的拉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面提到的各组力中,哪组力是不相同的力
- A.手提水桶的力和水桶受到手的作用力
- B.绳子受到的拉力和绳子的拉力
-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
- D.马拉车时,马的拉力和车受到的拉力
阅读《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例,回答有关问题。
导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物质结构问题。从外表看,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索物质结构带来困难。科学家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在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随着观察技术的发展,人们收集到更多的证据,一些被许多证据支持的结构模型得到人们的承认。让我们借用这种科学方法共同建构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
一、提出一种模型
活动:
1.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在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
3.将装有半管水和半管酒精的长玻璃管反复翻转,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你选择如下一种模型,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模型① 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微粒彼此紧靠在一起
模型② 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微粒之间有间隙
模型③ 固体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颗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交流:
固体物质可以看成是不连续的微粒组成,液体物质能看成是由微粒组成吗?证据是什么?气体物质也能看成是由微粒构成吗?证据有哪些?
小结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科学家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科学家把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根据上面讨论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分子模型概括为如下内容: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这种微粒之间有间隙。
二、改进模型
你认为小结1中提出的模型内容,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现象吗?有哪些现象还不能解释?
例如:墙内开花墙外香。用上述分子模型的内容不能解释这一现象。请你猜想一下,对分子模型的内容还需要做什么补充?
分子是否运动?
交流: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演示:两种液体的扩散现象,两种气体的扩散现象。
小结2: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三、对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交流: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不是散沙一盘?
猜想:分子间还存在吸引力的作用。
演示:铅圆柱的实验
小结3: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斥力。
……
结束语: ………
(1)结合上述案例,请你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结合案例内容和教学目标,请你补充教师的结束语。
(4)简要评析该案例的特点。
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利用这套器材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的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
A、学习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B、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通过分析总电阻与各导体电阻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来认识
C、探究电功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功大小
D、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2)为了研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应让玻璃球和铁球分别从______释放.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物理老师曾经告诉同学们“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成正比”.善于动脑的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研究弹簧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
①用某个小球将弹簧压缩并测量出压缩量x;
②松手释放小球并在木板上记下小球上冲到达的最高位置;
③用刻度尺测量出小球上升的高度h.下表数据是小明的实验记录.由表中可知,
若压缩量x=1.0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1,压缩量x=2.5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2,则h1______h2(选填“>”“<”或“=”).
(4)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______正比(选填“成”或“不成”).
实验次数 | 弹簧压缩量x(cm) | 上升的高度h(cm) |
1 | 1.00 | 1.50 |
2 | 2.00 | 5.99 |
3 | 3.00 | 13.50 |
4 | 4.00 | 23.98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利用这套器材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的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
A、学习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B、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通过分析总电阻与各导体电阻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来认识
C、探究电功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功大小
D、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2)为了研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应让玻璃球和铁球分别从______释放.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物理老师曾经告诉同学们“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成正比”.善于动脑的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研究弹簧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
①用某个小球将弹簧压缩并测量出压缩量x;
②松手释放小球并在木板上记下小球上冲到达的最高位置;
③用刻度尺测量出小球上升的高度h.下表数据是小明的实验记录.由表中可知,
若压缩量x=1.0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1,压缩量x=2.5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2,则h1______h2(选填“>”“<”或“=”).
(4)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______正比(选填“成”或“不成”).
实验次数 | 弹簧压缩量x(cm) | 上升的高度h(cm) |
1 | 1.00 | 1.50 |
2 | 2.00 | 5.99 |
3 | 3.00 | 13.50 |
4 | 4.00 | 23.98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利用这套器材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的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
A、学习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B、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通过分析总电阻与各导体电阻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来认识
C、探究电功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功大小
D、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2)为了研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应让玻璃球和铁球分别从______释放.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物理老师曾经告诉同学们“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成正比”.善于动脑的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研究弹簧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
①用某个小球将弹簧压缩并测量出压缩量x;
②松手释放小球并在木板上记下小球上冲到达的最高位置;
③用刻度尺测量出小球上升的高度h.下表数据是小明的实验记录.由表中可知,
若压缩量x=1.0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1,压缩量x=2.5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2,则h1______h2(选填“>”“<”或“=”).
(4)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______正比(选填“成”或“不成”).
实验次数 | 弹簧压缩量x(cm) | 上升的高度h(cm) |
1 | 1.00 | 1.50 |
2 | 2.00 | 5.99 |
3 | 3.00 | 13.50 |
4 | 4.00 | 23.98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利用这套器材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的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
A、学习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B、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通过分析总电阻与各导体电阻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来认识
C、探究电功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功大小
D、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2)为了研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应让玻璃球和铁球分别从______释放.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物理老师曾经告诉同学们“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成正比”.善于动脑的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研究弹簧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
①用某个小球将弹簧压缩并测量出压缩量x;
②松手释放小球并在木板上记下小球上冲到达的最高位置;
③用刻度尺测量出小球上升的高度h.下表数据是小明的实验记录.由表中可知,
若压缩量x=1.0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1,压缩量x=2.5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h2,则h1______h2(选填“>”“<”或“=”).
(4)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______正比(选填“成”或“不成”).
实验次数 | 弹簧压缩量x(cm) | 上升的高度h(cm) |
1 | 1.00 | 1.50 |
2 | 2.00 | 5.99 |
3 | 3.00 | 13.50 |
4 | 4.00 | 23.98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