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乙、丙是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等高圆柱体,甲重10N,乙重8N,丙重5N,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
|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已知有红、黄、蓝三种密度依次增大的材料,选这三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做成体积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如图所示),其中,构成甲物体的三种材料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入水中后,发现甲物体的红色部分、乙物体的黄色部分、丙物体的蓝色部分均恰好浮在水面上,而且这三部分的体积也正好相等,比较甲、乙、丙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红色物质最多的是甲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b含有黄色物质最多的是乙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c含有蓝色物质最多的是丙物体,最少的是乙物体.
A.b正确
B.a,c正确
C.c正确
D.b、c均正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a含有红色物质最多的是甲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b含有黄色物质最多的是乙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c含有蓝色物质最多的是丙物体,最少的是乙物体.
A.b正确
B.a,c正确
C.c正确
D.b、c均正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已知有红、黄、蓝三种密度依次增大的材料,选这三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做成体积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如图所示),其中,构成甲物体的三种材料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入水中后,发现甲物体的红色部分、乙物体的黄色部分、丙物体的蓝色部分均恰好浮在水面上,而且这三部分的体积也正好相等,比较甲、乙、丙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红色物质最多的是甲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b含有黄色物质最多的是乙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c含有蓝色物质最多的是丙物体,最少的是乙物体.
A.b正确
B.a,c正确
C.c正确
D.b、c均正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a含有红色物质最多的是甲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b含有黄色物质最多的是乙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c含有蓝色物质最多的是丙物体,最少的是乙物体.
A.b正确
B.a,c正确
C.c正确
D.b、c均正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已知有红、黄、蓝三种密度依次增大的材料,选这三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做成体积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如图所示),其中,构成甲物体的三种材料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入水中后,发现甲物体的红色部分、乙物体的黄色部分、丙物体的蓝色部分均恰好浮在水面上,而且这三部分的体积也正好相等,比较甲、乙、丙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含有红色物质最多的是甲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b含有黄色物质最多的是乙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c含有蓝色物质最多的是丙物体,最少的是乙物体.
- A.b正确
- B.a,c正确
- C.c正确
- D.b、c均正确
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存在的是:______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______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______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用力大小 | 小 | 大 | 较大 |
尺的振动幅度 | 小 | 大 | 较大 |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 小 | 大 | 较大 |
存在的是:______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______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______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在“探究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都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三位同学各自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种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做实验,并测出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p的大小,表中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
同学 | 合金圆柱体密度 ρ(×103千克/米3) | 实验 序号 | 高度 h(米) | 圆柱体底面积 S(×10-4米2) | 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p(帕) |
甲 | 2 | 1 | 0.05 | 5 | 980 |
2 | 0.1 | 5 | 1960 | ||
3 | 0.2 | 5 | 3920 | ||
4 | 0.2 | 10 | 3920 | ||
乙 | 4 | 5 | 0.05 | 5 | 1960 |
6 | 0.1 | 5 | 3920 | ||
7 | 0.2 | 5 | 7840 | ||
丙 | 6 | 8 | 0.05 | 5 | 2940 |
9 | 0.1 | 5 | 5880 | ||
10 | 0.2 | 5 | 11760 |
③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了实验序号1、5、8(或2、6、9或3、7、10)的数据,初步得出:________.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0?嘉定区一模)在“探究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都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三位同学各自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种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做实验,并测出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p的大小,表中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
①甲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圆柱体底面积与它对地面的压强
③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了实验序号1、5、8(或2、6、9或3、7、10)的数据,初步得出: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同学 | 合金圆柱体密度 ρ(×103千克/米3) |
实验 序号 |
高度 h(米) |
圆柱体底面积 S(×10-4米2) |
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p(帕) |
甲 |
2 |
1 | 0.05 | 5 | 980 |
2 | 0.1 | 5 | 1960 | ||
3 | 0.2 | 5 | 3920 | ||
4 | 0.2 | 10 | 3920 | ||
乙 |
4 |
5 | 0.05 | 5 | 1960 |
6 | 0.1 | 5 | 3920 | ||
7 | 0.2 | 5 | 7840 | ||
丙 |
6 |
8 | 0.05 | 5 | 2940 |
9 | 0.1 | 5 | 5880 | ||
10 | 0.2 | 5 | 11760 |
无关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各位同学分析了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同学由实验序号5、6或6、7
5、6或6、7
初步得出:同一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高度成正比.③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了实验序号1、5、8(或2、6、9或3、7、10)的数据,初步得出:
在高度与底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密度成正比
在高度与底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密度成正比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
圆柱体的高度
圆柱体的高度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