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杜甫《望岳》一诗中.作者通过想象抒发豪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杜甫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被称为____________,诗歌风格以____________见长,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的“岳”指的是_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
3.这首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给人的感觉是时时向岳而望,距离是由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是从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并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____________。4.泰山给人的整体印象是____________。(用诗句表达)
5.“青未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对此作了注释。
6.作者细细地观望泰山,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这一句看出。
7.试分析下面诗句是怎样表现泰山高大的?
①齐鲁青未了:____________
②一览众山小:____________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一般不用问句开头,请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这样开头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8.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___。(梅尧臣《鲁山山行》)
10.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3.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14.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1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
19.《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2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和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24.苏轼评价王维云:“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26.《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27.《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1—6题
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展示的主题“齐鲁青未了”取自杜甫《望岳》一诗,由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亲笔题写。表达“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整个馆所,从外观形态到内部布局设计,可谓富有特色,亮点纷呈。
展馆占地600平方米,最高处约9米,以蓝色为主色调,突破了以往展馆四墙合围的方正常规,外观将大海的浪涌为顶,以泰山为主视角,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山东“海岱交融”的地理形胜,体现了山东独有的自然文化特色,表达出“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之中,五岳之尊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了“齐鲁青未了”,表达了山东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情怀。
展馆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具体展示内容分为3个板块:“过去———文明礼仪的齐鲁”、“现在———科学发展的山东”、“未来———和谐美好的家园”。三大板块在内容上互为呼应,展馆内部空间布设主要包括序厅“城市智慧”、主展厅“城市家园”和尾厅“城市畅想”等板块;在空间布局上,设置“一走廊”、“一窗口”、“一家园”。
第一板块为“智慧长廊”,承担展馆的序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山东古代城市文明,展示山东人对城市文明进步所贡献的智慧。观众进入该区域,将感受“文化山东”。
第二板块为“城市窗口”,承担展馆的主展厅功能,呈现给观众的是继承了传统的齐风鲁韵,给观众战象的是一个开放进取、科学发展的山东。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当代山东城市发展的成果,展现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该区域将给观众留下“魅力山东”的印象。
第三板块为“齐鲁家园”,承担展馆的尾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和对未来生活、未来家庭的追求。该区域主要以互动方式使观众切身体验“好客山东”。
山东展馆在设计上亮点颇多。特别是正门口一个以现代先进光电技术制作的巨大“鲁班锁”夺人眼球。据世博会山东馆项目领导小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鲁班锁”是山东馆的一大特色,“鲁班锁”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一种木制卯榫结构,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斗拱的基础,将其作为城市营造智慧的典型符号,颇具齐鲁风味,同时紧扣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主展厅,120度弧幕上循环播映以“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影片,重点展示山东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尾厅“城市畅想”则大量体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此外,展馆还对太阳能、心脏支架、离子膜、集成电路等山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
山东展馆以最有代表性的山东元素,展示了古代圣贤智慧的金色之光、当代城市发展的绿色之道和未来美好家园的蓝色愿景,把山东的历史与现实对接、与未来沟通,以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段,给参观者留下道德方正、智慧圆融、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文化感受。
1.从文中介绍看,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在外形设计和展区布设上各有什么特色?
外形设计:
展区布设:
2.“鲁班锁”之所以成为山东展馆设计上的一大“亮点”,其原因究竟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做。
①本文最突出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选文末段画横线句中“技术”与“艺术”两个词语,能否删掉其中一个?为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山东展馆主题“齐鲁青未了”既与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也表达了“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
B.山东展馆在空间布局上设置的“一走廊”“一窗口”“一家园”分别指的是“智慧长廊”“城市窗口”“齐鲁家园”三个具体的展示板块。
C.对太阳能、心脏支架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也是上海世博会山东展馆设计上的一个亮点。
D.山东展馆从外形设计,展区布设到具体展示内容,全面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科技世博”“生态世博”“文化世博”等先进理念。
6.上海世博山东馆开馆前夕,某同学在了解山东馆的诸多特点后,出于为山东馆“聚人气,增魅力”的目的,拟撰写一副对联。下面是该同学结合展示内容拟出的上联,请你据此写出下联。
上联:“智慧长廊”凝聚齐鲁圣贤智慧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①岳阳楼值得一看。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②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虽然范仲淹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③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像。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像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像,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④……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圈,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皮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针一铆,一砖一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⑤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个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a ”,并非虚语。
⑥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b ”。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c ”,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d ”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文章略有删改)
1.开篇说“岳阳楼值得一看”,接着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交代了“值得一看”的理由,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第②段中表明滕子京、范仲淹和岳阳楼三者关系的一句话是:________
3.第④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岳阳楼的建筑特点是:________。
4.第⑤段对滕王阁、黄鹤楼的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诗句分别填在第⑤⑥段空缺处。(只填序号)
A.洞庭波兮木叶下
B.乾坤日夜游
C.白银盘里一青螺
D.波撼岳阳城
阅读题(2004年内蒙古中考题)
岳阳楼记①岳阳楼最值得一看。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②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虽然范仲淹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③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到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像。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像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像,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④……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量,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砖一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子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⑤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诸”,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似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个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a________”,并非虚语。
⑥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吴楚东南诉,b________”。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c________”,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d________”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文章略有删改)
(1)开篇说“岳阳楼值得一看”,接着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交代了“值得一看”的理由,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表明滕子京、范仲淹和岳阳楼三者关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文字采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写出岳阳楼的建筑特点是________。
(4)第⑤段对滕王阁、黄鹤楼的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诗句分别填在第⑤⑥段空缺处。(只填序号)
[ ]
阅读《夜读岳飞》一文,完成下题。
①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
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②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垂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在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③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耽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
“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④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⑤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1.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
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夜读岳飞,先写自己喜欢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还引用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其写作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作者借古人鉴今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
5.读人可以丰富思想、修养身心。请再列举两位先贤,谈谈他们是如何给你以精神洗礼的。
________________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4.《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6.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8.《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10.《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11.《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13.《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14.《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1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 。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 。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19.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0.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
21.本文的介绍足以使你认可“他(辛弃疾)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吗?请作简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叶永烈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 _______,“白云深处有人家”是(2) _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是(3) _______,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4) _______。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A”(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B”,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粗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这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