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列词语中注音、书写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呱呱(guā)坠地 惟妙惟肖(xiào) 声名狼藉 唉声叹气
B.好逸恶(wù)劳 不省(xǐng)事 振聋发聩 好高骛远
C.附声附和(hè) 怙恶不悛(quān) 委屈求全 川流不息
D.循规蹈矩(jù) 戛(jiá)然而止 再接再厉 断章取意
评卷人 |
得分 |
|
|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答案
4、B
二、填空题
下列词语中注音、书写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呱呱(guā)坠地 惟妙惟肖(xiào) 声名狼藉 唉声叹气
B.好逸恶(wù)劳 不省(xǐng)事 振聋发聩 好高骛远
C.附声附和(hè) 怙恶不悛(quān) 委屈求全 川流不息
D.循规蹈矩(jù) 戛(jiá)然而止 再接再厉 断章取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数十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翻到傲来峰顶,□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翻到扇子崖,□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给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发皓齿 |
五脏六腑 |
熨斗 |
|||
A.g4o |
z4ng |
f) |
y) |
||
B.h4o |
z4ng |
f( |
y)n |
||
C.h4o |
z4ng |
f) |
w8I |
||
D.h4o |
zh4ng |
f( |
y)n |
2.解释加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皓齿:白 |
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奔跑 |
B.削壁千仞:七尺或八尺 |
花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
C.相和相合:与“合”同 |
屏气凝神:除去 |
D.霍然:突然 |
轰然:形容小声 |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唱了数十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 )
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 )
4.第1自然段“□”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
A.初看 |
又见 |
及至 |
才见 |
又见 |
B.初看 |
及至 |
又见 |
及至 |
才见 |
C.及至 |
才见 |
又见 |
及至 |
才见 |
D.初看 |
及至 |
才见 |
及至 |
又见 |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艺术。
( )
②在侧面描写时,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难以描摹的声音形象化。
( )
③这两段文字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描摹了难以形容的无形的音乐形象化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形象。
( )
④这两段文字在侧面描写观众的情绪、剧场气氛时,详尽具体,用了多种比喻。
( )
6.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句通过描写观众反映来烘托王小玉的表演技艺的句子。
________。
________。
7.在详略安排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②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③回巧④献技⑤,以效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⑦之状与目谋⑧,瀯瀯⑨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⑩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注释】 ①李深源、元克己:作者的两位友人。②刈(yì意):割。③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④回巧:指山峦回环、云水萦绕。⑤献技:指鸟兽呈献出各种技艺。⑥效:呈献。⑦清泠:形容景色清凉明澈。⑧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⑨瀯瀯:拟声词,水回旋的声音。⑩匝(zā)旬:满十天。(11)澧镐鄂杜:地名,都是当时京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的地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4分)
①蒙络摇缀 ②往来翕忽③悄怆幽邃 ④笼而有之⑤予怜而售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小题3: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石潭的构造特点、有活水注入、少有人来等都是潭水清澈见底的原因。 |
B.甲文中“斗折”写的是静止的溪身,“蛇行”写的是流动的溪水,一动一静,各具特色;用“犬牙”形容小溪两岸的形状,突出了“岸”是石岸,特征明显。 |
C.甲乙两文中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密切地交融在一起,情融景,景寓情,使这两篇游记散文具有了深沉的思想内容。 |
D.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叙述发现石潭、购买小丘的事,描写石潭和小丘的美丽景色,议论石潭和小丘的遭遇,直接表达了对它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
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选段,完成题目。(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②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③回巧④献技⑤,以效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⑦之状与目谋⑧,瀯瀯⑨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⑩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注释】 ①李深源、元克己:作者的两位友人。②刈(yì意):割。③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④回巧:指山峦回环、云水萦绕。⑤献技:指鸟兽呈献出各种技艺。⑥效:呈献。⑦清泠:形容景色清凉明澈。⑧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⑨瀯瀯:拟声词,水回旋的声音。⑩匝(zā)旬:满十天。(11)澧镐鄂杜:地名,都是当时京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的地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4分)
①蒙络摇缀 ②往来翕忽③悄怆幽邃 ④笼而有之⑤予怜而售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小题3】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石潭的构造特点、有活水注入、少有人来等都是潭水清澈见底的原因。 |
B.甲文中“斗折”写的是静止的溪身,“蛇行”写的是流动的溪水,一动一静,各具特色;用“犬牙”形容小溪两岸的形状,突出了“岸”是石岸,特征明显。 |
C.甲乙两文中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密切地交融在一起,情融景,景寓情,使这两篇游记散文具有了深沉的思想内容。 |
D.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叙述发现石潭、购买小丘的事,描写石潭和小丘的美丽景色,议论石潭和小丘的遭遇,直接表达了对它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
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选段,完成题目。(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②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③回巧④献技⑤,以效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⑦之状与目谋⑧,瀯瀯⑨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⑩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注释】 ①李深源、元克己:作者的两位友人。②刈(yì意):割。③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④回巧:指山峦回环、云水萦绕。⑤献技:指鸟兽呈献出各种技艺。⑥效:呈献。⑦清泠:形容景色清凉明澈。⑧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⑨瀯瀯:拟声词,水回旋的声音。⑩匝(zā)旬:满十天。(11)澧镐鄂杜:地名,都是当时京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的地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4分)
①蒙络摇缀( ) ②往来翕忽( )
③悄怆幽邃( ) ④笼而有之( )
⑤予怜而售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小题3】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石潭的构造特点、有活水注入、少有人来等都是潭水清澈见底的原因。 |
B.甲文中“斗折”写的是静止的溪身,“蛇行”写的是流动的溪水,一动一静,各具特色;用“犬牙”形容小溪两岸的形状,突出了“岸”是石岸,特征明显。 |
C.甲乙两文中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密切地交融在一起,情融景,景寓情,使这两篇游记散文具有了深沉的思想内容。 |
D.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叙述发现石潭、购买小丘的事,描写石潭和小丘的美丽景色,议论石潭和小丘的遭遇,直接表达了对它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茼 蒿
徐晓杭
①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
⑤蒿莱,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 甲 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 乙 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选上的,以荠莱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氽,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篙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心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篙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
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莱们那个高兴啊,他们就像浩劫之后再次相逢在母校的学子,彼此相拥,唏嘘感叹。
风起处白发飞舞,没有人在乎。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多寒冷的日子都没有哭,所有为生活的泪早已和汗水血水一起绞干了。
春风中,他们努力展平脸上的褶皱,像年轻人一样开怀大笑,__丙 他们最后的金黄。原来,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
望着阳光下那片兴高采烈的雏菊,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1)下列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粗糙(c1o) |
B.懈(xi8)怠 |
C.依偎(w5i) |
D.雏(z#u)菊 |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A.吹拂 |
潜藏 |
绽放 |
B.砍削 |
潜藏 |
绽放 |
C.砍削 |
埋藏 |
露出 |
D.吹拂 |
埋藏 |
露出 |
(3)从全文来看,茼蒿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作答。
(4)作者在第段写道“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华蕾,蒿菜们哪个高兴哪……”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蒿菜们”高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苘蒿的复杂感情,其中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
(6)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完成(
1)-(6)题。茼 蒿
徐晓杭
①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
⑤蒿莱,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 甲 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 乙 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选上的,以荠莱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氽,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篙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心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篙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
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莱们那个高兴啊,他们就像浩劫之后再次相逢在母校的学子,彼此相拥,唏嘘感叹。
风起处白发飞舞,没有人在乎。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多寒冷的日子都没有哭,所有为生活的泪早已和汗水血水一起绞干了。
春风中,他们努力展平脸上的褶皱,像年轻人一样开怀大笑,
__丙 他们最后的金黄。原来,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望着阳光下那片兴高采烈的雏菊,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1)下列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 .粗糙(c1o) |
B .懈(xi8)怠 |
C .依偎(w5i) |
D .雏(z#u)菊 |
(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吹拂 |
潜藏 |
绽放 |
B .砍削 |
潜藏 |
绽放 |
C .砍削 |
埋藏 |
露出 |
D .吹拂 |
埋藏 |
露出 |
(
3)从全文来看,茼蒿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作答。(
4)作者在第段写道“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华蕾,蒿菜们哪个高兴哪……”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蒿菜们”高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苘蒿的复杂感情,其中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
6)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作者钱歌川,文章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4分)
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小题3:阅读第⑥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
①国学和周杰伦,两者搭界吗?
②从歌曲《菊花台》可见一斑,几百字的歌词中,处处凝结中国元素,“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而另一曲《青花瓷》,则是一幅江南泼墨山水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犹如绣花针落地”。回首周杰伦的成名作,《东风破》《将军》《本草纲目》《发如雪》,大半与古中国的意象有关。他以“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做引,以“牡丹、宣纸、宋体字”入画,追问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吐词不清,又郑重其事,以最时髦的方式“复原”了旧河山。
③由此引发的潮流,令人惊叹。很多年轻人,之前对国学漠然视之,“所谓中国风,不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吗?”可因为周杰伦,他们爱上了国学,发现了流行音乐深藏的“五千年的精髓和传承”。而2009年初在成都举行的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干脆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有什么语法错误?”
④不仅是周董。流行偶像林俊杰的《曹操》,胡彦斌的《诀别诗》,无一走的不是“复古路线”。台上轻轻唱,台下高声和。都是年轻的面孔,眼神稚嫩而投入,叫你动容。
⑤是好是坏?争论者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媚俗”,把“国学”低俗化了。另一派则认为“刚刚好”,“阳春白雪”早就该和“下里巴人”联姻,青少年不感冒,国学怎么可能兴旺得起来?对这个问题,方文山(台湾金牌词人)这么看:“自五四运动词诗彻底分家后,新诗基本上已经成为纯文学的一员,极少与旋律产生互动。而歌词则完全依附于音乐发展,词意不再讲究文学性。这次将歌词知识化的举动,应该是流行歌词首度对国学领域作较为整体的显着贡献吧!”
⑥在内地,长期以来国学与流行音乐,被有意无意地分隔。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其实,如今高高在上的《诗经》也曾是“歌集”。古代的高人雅士,从不讳言“诗”可以“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柳永的《雨霖玲》,都是写来唱的,传播得越远越成功,至于“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简直就是最高的赞美了。而近现代,1915年李叔同写下着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哀而不伤,一时传唱。但它也是古典“诗歌”的“绝唱”。1920年,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摩登的意象开始替代“长亭”“古道”走上“歌”的殿堂。
⑦在内地,一沉默便近90年。而在香港、台湾,一直“文脉未绝”。古典诗词与流行文化的分野,没那么大,二者互相嵌入,彼此滋养,焕发勃勃生机。着名华语作家金庸、梁羽生、琼瑶,很多时候直接以词牌名标注小说的章回。
⑧对此,内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思忖如何让国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教育部一位分管语言文字的司长曾表示:“现在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甚至手拿戒尺摇头晃脑,太拘于形式了。我们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让中小学生传唱,这样做是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⑨秦时明月汉时关,月光今照菊花台。古老庄重的国学,要善于借力时尚轻便的方式做好传播。要知道,年轻人喜欢素坯为胎的青花瓷瓶,也喜欢瓶身上花纹曼妙的牡丹花。
(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菊花台》等“中国风”歌曲中包含哪些“中国元素”。(2分)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为什么当今很多年轻人对国学没兴趣,甚至“漠然视之”。(2分)
3.仔细阅读下列选项,找出符合文意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周杰伦之所以受年轻人追捧,完全是他的歌词吸引人。 |
B.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表明在批判周杰伦的歌词。 |
C.专家认为,国学没落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太拘泥于形式了。 |
D.流行歌曲对国学领域的显着贡献是把音乐旋律与词意的文学性结合在了一起。 |
4.联系全文,简述标题“月光今照菊花台”的含义。(3分)
5.读了本文,请围绕“国学与时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作者展开讨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②从歌曲《菊花台》可见一斑,几百字的歌词中,处处凝结中国元素,“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而另一曲《青花瓷》,则是一幅江南泼墨山水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犹如绣花针落地”。回首周杰伦的成名作,《东风破》《将军》《本草纲目》《发如雪》,大半与古中国的意象有关。他以“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做引,以“牡丹、宣纸、宋体字”入画,追问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吐词不清,又郑重其事,以最时髦的方式“复原”了旧河山。
③由此引发的潮流,令人惊叹。很多年轻人,之前对国学漠然视之,“所谓中国风,不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吗?”可因为周杰伦,他们爱上了国学,发现了流行音乐深藏的“五千年的精髓和传承”。而2009年初在成都举行的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干脆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有什么语法错误?”
④不仅是周董。流行偶像林俊杰的《曹操》,胡彦斌的《诀别诗》,无一走的不是“复古路线”。台上轻轻唱,台下高声和。都是年轻的面孔,眼神稚嫩而投入,叫你动容。
⑤是好是坏?争论者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媚俗”,把“国学”低俗化了。另一派则认为“刚刚好”,“阳春白雪”早就该和“下里巴人”联姻,青少年不感冒,国学怎么可能兴旺得起来?对这个问题,方文山(台湾金牌词人)这么看:“自五四运动词诗彻底分家后,新诗基本上已经成为纯文学的一员,极少与旋律产生互动。而歌词则完全依附于音乐发展,词意不再讲究文学性。这次将歌词知识化的举动,应该是流行歌词首度对国学领域作较为整体的显着贡献吧!”
⑥在内地,长期以来国学与流行音乐,被有意无意地分隔。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其实,如今高高在上的《诗经》也曾是“歌集”。古代的高人雅士,从不讳言“诗”可以“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柳永的《雨霖玲》,都是写来唱的,传播得越远越成功,至于“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简直就是最高的赞美了。而近现代,1915年李叔同写下着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哀而不伤,一时传唱。但它也是古典“诗歌”的“绝唱”。1920年,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摩登的意象开始替代“长亭”“古道”走上“歌”的殿堂。
⑦在内地,一沉默便近90年。而在香港、台湾,一直“文脉未绝”。古典诗词与流行文化的分野,没那么大,二者互相嵌入,彼此滋养,焕发勃勃生机。着名华语作家金庸、梁羽生、琼瑶,很多时候直接以词牌名标注小说的章回。
⑧对此,内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思忖如何让国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教育部一位分管语言文字的司长曾表示:“现在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甚至手拿戒尺摇头晃脑,太拘于形式了。我们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让中小学生传唱,这样做是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⑨秦时明月汉时关,月光今照菊花台。古老庄重的国学,要善于借力时尚轻便的方式做好传播。要知道,年轻人喜欢素坯为胎的青花瓷瓶,也喜欢瓶身上花纹曼妙的牡丹花。
(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小题1:联系全文,说说《菊花台》等“中国风”歌曲中包含哪些“中国元素”。(2分)
小题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为什么当今很多年轻人对国学没兴趣,甚至“漠然视之”。(2分)
小题3:仔细阅读下列选项,找出符合文意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周杰伦之所以受年轻人追捧,完全是他的歌词吸引人。 |
B.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表明在批判周杰伦的歌词。 |
C.专家认为,国学没落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太拘泥于形式了。 |
D.流行歌曲对国学领域的显着贡献是把音乐旋律与词意的文学性结合在了一起。 |
小题5:读了本文,请围绕“国学与时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作者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