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舟求剑》)
试题答案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2.、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3.、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4.、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 (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小题2】、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小题3】、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小题4】、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 (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刻舟求剑》(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小题2】、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小题3】、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小题4】、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 (2分)
《刻舟求剑》(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2.、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3.、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4.、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 (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
②是( )
③遽( )
④求( )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 ) ②遽( )
③是( ) ④求(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 )
⑵做动词用的:( )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刻舟求剑》,回答下列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字词。
(1)涉( )(2)遽( )(3)契(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2.解释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作品中的人物,你有怎样的发现?请将你的发现有条理地写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