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外界收获思想、精神、力量、勇气、自信……当然,外界也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启迪和帮助。于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就可能拥有希望,走向成功。
请以“有你,一切都有可能”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题答案
19、略
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外界收获思想、精神、力量、勇气、自信……当然,外界也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启迪和帮助。于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就可能拥有希望,走向成功。
请以“有你,一切都有可能”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陶行知
①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进步?重要在有方法研究。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的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②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因为有了一个专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的广博起来了。我看世界名人学者对于治学的解释,尚少如此精约的,治学必须“专一”,这是天经地义的了。
③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好像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像“集”的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地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地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
④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做学问虽不能像钻东西那么钻,但是能够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钻进去。我在X国,参观一个金矿,他们开采用的机器,是运用大气的压力来发生动力的。我见到他们开采的速度,是比现代所称的“电化”的电力,还不知要增加若干倍咧。我们做学问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术气氛中的大气压力下,发生动力去钻,一定能够深入到里面去,探获学问的根源、奥妙与诀窍,而必有很好的收获。
⑤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会适宜了。
⑥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⑦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1.把第二段加粗的“旁搜广引”改为“旁征博引”有什么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论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加双线的“宝贝”指什么?(请用这个段落中的原文回答,答案不能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②③④⑤⑥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第②③④⑤⑥同第⑦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
7.第⑤段中直接同第④段内容相关的一个分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母亲的存折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
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
“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有50万吧。”
我摇摇头,说:“没有。”女儿脸上忍不住地失望,两眼盯着我,有些不相信似的问:“为什么?”
“因为……”我抬手一指房子,屋里的家具、电器,还有她手里正在摆弄的快译通,道:“这些不都是钱吗?钱是流通品,哪有像你们这样只算收入不算支出的!”
女儿眨眨眼睛,仍不死心,固执地问:“如果把家具、房子、存款都算上,够50万了吧?”
我点点头。女儿脸上绽出了笑容,拍手称快道:“这么说,我是我们班上第三有钱的人呢!”
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问这个。一定是同学之间攀比,搞什么财富排行榜了。
我立刻纠正她:“不过,这些都是妈妈的钱,不是你的。”
“可我是你的女儿呀!将来,将来——”女儿瞅瞅我,不往下说了。
我接过话,替她说道:“将来等我不在了,这些钱就是你的,对不对?”
女儿脸涨得通红,转过身,掩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都是我们同学,整天没事瞎猜,无聊!不说这个了,我要写作业了。”说完,女儿急忙回自己房间去了。望着她的背影,我A。没错,作为我的法定继承人,我现在所有的财产,在未来的某一天,势必将属于女儿,这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国人目前还不习惯,也不好意思和自己的继承人公开谈论遗产这样十分敏感的事,而同样的问题在西方许多家庭,就比我们开明得多,有时在餐桌上就公开谈论。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一切财产都是国家的。我的父母工作了一生,一直都是无产者,直到退休前才因房改买下自己居住的房子,终于有了自己名下的财产。但是,和我们这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活的子女相比,他们那点有限的“资产”实在少得可怜。也因此,我从未期望父母给我留下什么,相反,我倒很想在金钱方面给予父母一些,我知道,他们几乎没有存款。但是固执的父母总是拒绝,没办法,我只好先用我的名字存在银行,我想他们以后总会用上的。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哥哥、妹妹也都回去了,举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睡眠不好,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一向要强的她不愿意我因为她的缘故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机票。
行前,母亲把我叫到床前,我一眼就看见她枕头旁放着一个首饰盒,有一块砖头大小,用一块红绸缎布包着,B。小时候有一次趁父母不在我乱翻东西,曾见过这个首饰盒,正想打开却被下班回家的母亲看到,被严厉地训斥了一顿,从此再没见过,不知道母亲把它藏到哪儿去了。我猜里面一定装着母亲最心爱的宝贝。会是什么呢?肯定不会是钱或存折。母亲的钱总是装进工资袋放在抽屉里,一到月底就没了,很少有剩余。最有可能的是首饰。因为祖父以前在天津做盐道生意,家里曾相当有财势,虽然后来败落了,但留下个金戒指、玉手镯什么的,应不足为怪。
我正C,母亲已经解开外面的红绸缎布,露出里面暗红丝面的首饰盒。她一按上面的按钮,“叭”的一声,首饰盒开了,母亲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绸布包,深深地看了一会儿,像是看什么宝物,然后,慢慢拾起头,看着我,缓缓道:“这里面装着你出生时的胎发,5岁时掉的乳牙,还有一张百日照,照片背面记着你的出生时辰。我一直替你留着,现在,我年纪大了,你拿去自己保留吧。”
我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打开,于是,我看到了自己35年前出生的胎发,30年前掉下的乳牙,和来到世界100天时拍的照片。照片已经发黄,背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来。一瞬间,我泪眼模糊。我意识到:这就是母亲的“存折”。里面装着母亲的全部财产,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
带着母亲的“存折”,我踏上归程。一路上,感慨万千。我知道,和母亲相比,我是富有的,母亲这一生永远不可能有50万元存款了!对她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她想都不曾想过。和我相比,女儿是富有的,她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是我拼搏多年才得到的。但是,女儿却永远也不可能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胎发、乳牙了。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让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1.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猜测不解 不禁一楞 若有所恩
B.不禁一楞 若有所思 猜测不解
C.若有所思 不禁一楞 猜测不解
D.猜测不解 若有所思 不禁一楞
2.文中“带着母亲的‘存折’,我踏上归程”中“存折”具体指的是哪些物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和女儿都是富有的吗?有没有什么不同?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用简洁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书的收获。或写下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想象,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进行质疑问难。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下面的句子:
母亲的存折里放的是对子女的情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神的火焰①当哲学家们还在无休止地争论物质和意识究竟谁是本源,谁决定谁时,我疲惫地合起课本。谁都没有亲睹过这个世界的诞生,又何必费无谓的口舌?生活其实很简单。当你无以果腹时,不会奢求太多的精神享受;当你衣食无忧时,也不会常乐于物质的充裕之中。
②听说过一个故事——收获的季节来临时,别的老鼠都在收藏食物,唯有一只小老鼠在收藏阳光、颜色、单词,当大家对它的嘲笑尚未停息时,这只小老鼠便开始用阳光给大家带来温暖,用色彩给大家带来明媚,用单词给大家带来欢乐——它用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换来一个温馨的冬天。
③精神是什么?它们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在我眼前跳跃,最后幻化成一个人、一首诗、一支歌曲、一件艺术品——
④我常常想,辛普森夫人是怎样一个女子?堂堂英伦三岛的国王爱德华八世甘愿逊位也要与之长相厮守。难道真验证了“英雄难过美人关”那句话吗?但辛普森绝称不上美人,绝非出身名门,而且还有过两次离婚史。恐怕只能是因为精神的魅力吧!王室的生活是严肃而苛刻的,有太多的繁文缛节约束着王室成员的一言一行。他们是国民的表率,代表着国家的形象,的确是“高处不胜寒”哪!辛普森带着美国式的热情和奔放闯入了白金汉宫,仿佛一股清泉注入了爱德华国王那一成不变的死水般的生活:她带领着爱德华去享受生活,去航海,去滑雪,而抛王室琐事于九霄云外,追求自由替代了规行矩步,率性自然替代了恪守其职。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行为,但也不得不折服于辛普森的个人魅力。我想,这大概也是美国与英国的差异吧。英国有着太长的历史,让人感觉它像一座古堡,威严而陈腐。相比之下美国则像个初生的婴儿,朝气蓬勃。美国精神的确有其让人贬斥的一面,但追求人性的解放却是世界永恒的主题,是无可厚非的。
⑤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一团精神火焰的载体,只是有的人把这团火焰燃烧得格外耀眼。在我心中,魏晋时期的文人是最杰出的“玩火者”。阮籍守正不阿,以白眼示“礼俗之士”,常驾驶马车狂奔于街市,每遇死路抱头痛哭;嵇康刚直嫉恶,恬淡寡欲,打铁为生,横眉冷对司马昭的威胁利诱,临死时竟能长啸一声:“《广陵散》绝矣!”刘伶率性而为,蔑视礼法,行不离酒,赤身酣睡于家中,百对前来拜访的官场俗人的责难,他能面不改色地说,天地即我的房屋,房屋即我的衣裤,你们来我的衣裤中有何贵干?面对这一个个远离俗世的高尚的灵魂,我感觉自己竟庸俗得像只蝇营狗苟的动物。虽然他们都早已作古,但那一团团火焰却仍燃烧在我的心中;照亮了我的心,提醒我做人的标准。
⑥精神的魅力可大可小,这取决于你感知器官的灵敏程度。如果你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一个爱思索的大脑,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感化你:一棵橡树并不仅仅是所看见的那棵橡树,君不见舒婷的《致橡树》打动过多少敏感的心灵?一对恋人并不止于一对恋人,很可能它会引出一段“少年维特之烦恼”。
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那团火焰燃烧得更旺,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红红火火。
(1)本文标题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从文中所谈内容看,“精神的火焰”实际是指________
(2)第②段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引用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寓意:________。
作用:________。
(3)第④、⑤两段所列举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有什么共同点?列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意在表明作者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中心,信手拈来大量的名人轶事,但似乎还缺少点道理上的分析论证。请根据你的理解,适当补充一点这方面的内容。(引用名言警句或作一般性道理分析皆可,但要说明所补内容插入文中的大体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虽然与我们平时所学习的议论文有所不同,但从结构上看并无多大差异。请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认识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怪教授”们
①曲阜师范大学,一所僻处乡下、名声不显的大学,曾经收容了一批“隐士”( A )一般的学者。20 多年以前,我因为采访的需要,曾与其中古怪透顶的几位有过来往。
②公认“最怪的教授”( B )叫陶愚川,他也是当时该校学术地位最高的教授。其实,大家说他学术地位高也是估摸着说,因为除在北师大任教的同学毛礼锐之外,陶先生与学术界同仁从无联系,甚至跟他本校、本系的同事也不往来,平时大概三天都不说一句话。
③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73 岁了 ,每天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独行于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不跟任何人废话。路遇的师生都恭敬地看着他,但没人敢冒昧地上前跟他搭话。事实上,在我为了走近陶先生而采访的十多位该校教师中,声称自己曾经有幸跟他说过话的,只有一个人。
④陶先生早年曾经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49 年前曾任国立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还曾任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自20 世纪50 年代来到曲阜师范大学,几乎没教过一天专业课,多半时间在外文系教英语,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专业研究。“文革”(C)前一段时间,他辞职回了浙江农村老家,仍然数次去杭州图书馆查资料,还用小学生作业本写出了几卷手稿,计9 卷300 万字。当时谁也不把这个古怪老头儿费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当回事,随手就给丢了,他竟然从第一页开始重写,令人称赞。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他的煌煌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 面世,震动了教育史学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⑤他是全校工资最高的,但每月除了留下几十元生活费之外,其余的全部交给学校党委,包括专著出版后的稿费。上交没有任何动机,拒绝也没有任何可能。
⑥比陶愚川教授更为古怪的,曲阜师范大学还有一位叫庄上峰教授。
⑦据说,这位庄先生与陶差不多是同期的留美生,后来也与陶差不多同期在外文系教书。其父是清朝翰林,曾在孔府做清客,实际上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私塾先生。所以庄上峰从小生活在孔府,跟孔氏直系后裔们一起玩大。
⑧跟陶先生不同,陶先生对“窗外事”既不关心也不议论,而庄先生却非常关心。他曾预言“林彪要完”(D)。难道书生就一定不明世事?人们感叹——庄先生真是神人!
⑨庄先生述而不作,不曾有学术专著流传。难道庄先生不学无术吗?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他去世后,整理其遗物的人赫然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名“雷霆时代’,极端写实地描述了上个世纪30 年代他在山东大学时他的同事们的生活——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游国恩等教授们的轶事,稍加揣度全部能对上号。因为庄先生明了世事,所以太写实了,出版社不敢原样刊出,删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就意思不大了。
⑩与陶、庄相比,书法家包备五教授就一点称不上“怪”了。本校的老先生们都说“包先生的字太好了’,但他只是教书,从不参加各级书协的任何活动,没进过专业圈子。
⑾有一年,山东省政协主席托学校领导向他要字,被包先生一口回绝了。他跟学校领导说:“领导的话有时说完就说完了,你们不用太认真。他要是真喜欢我的字,还会再开口的,到那时再说。”但有一个包先生不认识的学校勤杂工,有一天突然敲开包先生家的门,忐忑不安地说,他妻子生了急病,多亏附近一家驻军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他不知该怎们感谢大夫才好,客套半天,人家提出“想要包先生一幅字”。包先生一听是帮忙治病的事,二话没说,铺纸就写。更令人称奇的是,曲阜乡下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头儿,请同村一个在学校当临时工的青年领着上门索字,却能手到擒来。包备五不但痛痛快快地写了一幅岳飞的《 满江红》 ,而且担心他没钱好好装裱,还亲自动手给装裱起来。“他肯定是真喜欢才来要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⑿有这么一群怪才栖居,使这座校园充满着“郁郁乎文哉”的气息。这是如今其它校园所不多见的。
19 .对文中4 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否定讽刺 B、着重强调
C 、特定称谓 D、引用话语
20 .不改变句意,将第(8)、(9 )段中的画线句改成陈述句,分别为
; (2 分)
21 .第(4 )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分)
22 .第(ll )段中的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请选择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4分)
23 .本文写了三位“怪”教授,各有侧重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陶先生之“怪”侧重
写他 ;庄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包先生之“怪”侧
重写他 ;这些“怪教授”的共同点是 。(4 分)
24.本文作者除了歌颂三位“怪教授”“郁郁乎文哉”的风采与风度之外,联系现实,作者
还有一层隐含的写作意图是 (2 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那些“怪教授”们
①曲阜师范大学,一所僻处乡下、名声不显的大学,曾经收容了一批“隐士”( A )一般的学者。20 多年以前,我因为采访的需要,曾与其中古怪透顶的几位有过来往。
②公认“最怪的教授”( B )叫陶愚川,他也是当时该校学术地位最高的教授。其实,大家说他学术地位高也是估摸着说,因为除在北师大任教的同学毛礼锐之外,陶先生与学术界同仁从无联系,甚至跟他本校、本系的同事也不往来,平时大概三天都不说一句话。
③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73 岁了 ,每天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独行于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不跟任何人废话。路遇的师生都恭敬地看着他,但没人敢冒昧地上前跟他搭话。事实上,在我为了走近陶先生而采访的十多位该校教师中,声称自己曾经有幸跟他说过话的,只有一个人。
④陶先生早年曾经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49 年前曾任国立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还曾任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自20 世纪50 年代来到曲阜师范大学,几乎没教过一天专业课,多半时间在外文系教英语,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专业研究。“文革”(C)前一段时间,他辞职回了浙江农村老家,仍然数次去杭州图书馆查资料,还用小学生作业本写出了几卷手稿,计9 卷300 万字。当时谁也不把这个古怪老头儿费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当回事,随手就给丢了,他竟然从第一页开始重写,令人称赞。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他的煌煌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 面世,震动了教育史学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⑤他是全校工资最高的,但每月除了留下几十元生活费之外,其余的全部交给学校党委,包括专著出版后的稿费。上交没有任何动机,拒绝也没有任何可能。
⑥比陶愚川教授更为古怪的,曲阜师范大学还有一位叫庄上峰教授。
⑦据说,这位庄先生与陶差不多是同期的留美生,后来也与陶差不多同期在外文系教书。其父是清朝翰林,曾在孔府做清客,实际上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私塾先生。所以庄上峰从小生活在孔府,跟孔氏直系后裔们一起玩大。
⑧跟陶先生不同,陶先生对“窗外事”既不关心也不议论,而庄先生却非常关心。他曾预言“林彪要完”(D)。难道书生就一定不明世事?人们感叹——庄先生真是神人!
⑨庄先生述而不作,不曾有学术专著流传。难道庄先生不学无术吗?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他去世后,整理其遗物的人赫然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名“雷霆时代’,极端写实地描述了上个世纪30 年代他在山东大学时他的同事们的生活——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游国恩等教授们的轶事,稍加揣度全部能对上号。因为庄先生明了世事,所以太写实了,出版社不敢原样刊出,删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就意思不大了。
⑩与陶、庄相比,书法家包备五教授就一点称不上“怪”了。本校的老先生们都说“包先生的字太好了’,但他只是教书,从不参加各级书协的任何活动,没进过专业圈子。
⑾有一年,山东省政协主席托学校领导向他要字,被包先生一口回绝了。他跟学校领导说:“领导的话有时说完就说完了,你们不用太认真。他要是真喜欢我的字,还会再开口的,到那时再说。”但有一个包先生不认识的学校勤杂工,有一天突然敲开包先生家的门,忐忑不安地说,他妻子生了急病,多亏附近一家驻军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他不知该怎们感谢大夫才好,客套半天,人家提出“想要包先生一幅字”。包先生一听是帮忙治病的事,二话没说,铺纸就写。更令人称奇的是,曲阜乡下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头儿,请同村一个在学校当临时工的青年领着上门索字,却能手到擒来。包备五不但痛痛快快地写了一幅岳飞的《 满江红》 ,而且担心他没钱好好装裱,还亲自动手给装裱起来。“他肯定是真喜欢才来要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⑿有这么一群怪才栖居,使这座校园充满着“郁郁乎文哉”的气息。这是如今其它校园所不多见的。
19 .对文中4 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否定讽刺 B、着重强调
C 、特定称谓 D、引用话语
20 .不改变句意,将第(8)、(9 )段中的画线句改成陈述句,分别为
; (2 分)
21 .第(4 )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分)
22 .第(ll )段中的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请选择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4分)
23 .本文写了三位“怪”教授,各有侧重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陶先生之“怪”侧重
写他 ;庄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包先生之“怪”侧
重写他 ;这些“怪教授”的共同点是 。(4 分)
24.本文作者除了歌颂三位“怪教授”“郁郁乎文哉”的风采与风度之外,联系现实,作者
还有一层隐含的写作意图是 (2 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枕下的零食
罗兰
①在我幼年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之前,父亲必在床前陪我们,讲故事给我们听,讲到我们睡意蒙胧的时候,我们就说:“爸,我们要睡了,给我们留一点好吃的东西,明天早晨吃。”
②父亲总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于是我们便抱着希望入睡。
③到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向枕下摸。我们所摸到的多半是干果类的小零食──包括花生、核桃、杏干、柿饼、山楂片、脆枣等等。虽然为数不多,但每晨必定可以摸到。当我们摸到了父亲为我们放在枕下的这些零食时,心里立刻就充满了快乐,觉得生活是如此的轻快、顺利,又如此光明、惬意。于是,我们嘻嘻哈哈地从床上跃起,又迅速地跑去漱洗,好赶快来享受这些小小的零食。
④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世上可能很少有人这样做。父母疼爱子女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宠惯子女也各有不同的程度,但像父亲这样,用如此有趣的方式来宠我们,却是少见的。
⑤那时,我们住在小镇上,那里不像现在的都市这样繁荣,只在离家约四五百尺处,有一家小小的店铺,名叫“海家店”,那里是专卖零食的。除此之外,每到深夜,有来叫卖清水萝卜和糖葫芦的,有时也有卖兔子肉或五香花生的,这就是父亲给我们留在枕下的零食的来源了。当然,由于清水萝卜和糖葫芦不适合放在枕下,所以我们如在枕下摸不到零食的话,大概会在离床头不远的橱柜上发现这两件漂亮而可口的食物。假如遇到冬天刮风下雪的坏天气,小贩们多半不会出来,那时父亲就必须跑到“海家店”去买了。
⑥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别是到了夜晚,经常刮着强风。那风呼啸着,发出哨子般的声音,所以我们叫它“哨子风”。有时下大雪,风雪交加,院中积雪盈尺,即使在这样的天气,父亲也仍不忽略我们的零食。我可以想象出他等我们睡了之后,穿起皮袍,戴上风帽,提着风灯,冒寒出去为我们买零食的样子。由于我们的零食很有变化,并非天天相同,所以我知道父亲常常是特地为我们出去买的。
⑦我猜想父亲这样做,可能 是单纯为了疼爱我们, 是为了让我们自幼养成乐观的心情与对世界的信心。因为父亲常逗我们说:“你许一个愿,试试看,只要你心诚,明天它就成为真的。”然后他就问我们要许什么愿,小孩子会许什么愿呢?无非是吃的或玩的。
⑧在我们的童年里,一直觉得这世界是可爱的,人间是温暖的,亲情是可以信赖的,而希望是一定会达成的。父亲当年很守信用地逐天为我们准备一些可爱的小收获,为我们生命中织入了光明积极的人生观,父亲的这些行动实在远胜过多少枯燥的家训与空洞的格言。
⑨我从不奢望做力所不及的大事,我相信最贴近我的小事。当我心情沮丧而患得患失时,我便开始动手做一件易于成功的小事。那小事的成功,总会很有效地重新鼓舞我的活力与勇气,使我的生活拨云见日而重现光明。
⑩当我们企望过多或太远时,当然会烦恼而无所适从。假如我们关心重视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并勤于拾掇别人视为不值一提的小收获时,必会感到自己每走一步都有一步的意义,每过一天都有一天的目的,每过一时都有一时的快乐。
21.选文以“枕下的零食”为线索,回忆了 的故事,同时写出了 。(3分)
22.根据文意,请在第⑦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前后句意表达连贯。(2分)
我猜想父亲这样做,可能 是单纯为了疼爱我们, 是为了让我们自幼养成乐观的心情与对世界的信心。
2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父亲当年很守信用地逐天为我们准备一些可爱的小收获,为我们生命中织入了光明积极的人生观,父亲的这些行动实在远胜过多少枯燥的家训与空洞的格言。
24.从布局谋篇和立意构思来看,如果文章仅写到第⑧段就结束,全文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3分)
25.有人认为人生应树立远大目标,本文作者则认为我们应更加“重视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这二者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
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④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⑤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疑似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它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⑥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⑦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课老师。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选自《汉中日报》2013年5月14日,有删改)
16.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3分)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妙处。(4分)
18.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
19.参考示例,概括作者笔下远去的乡村生活画面,说说你理想中的生活画面。至少写出两
组。(4分)
【示例】听蛙鸣带着微笑入眠——听轻风絮语,鸟儿欢歌,忘却所有的烦恼。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12分)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④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⑤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疑似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它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 诗。
⑥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⑦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课老师。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选自《汉中日报》2013年5月14日,有删改)
18.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结合第②段和第⑥段加以分析。(3分)
19.选文最后一段三次写到“1234567”是为了什么?(2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
21.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分)
22.参考示例,概括作者笔下远去的乡村生活画面,说说你理想中的生活画面。至少写出两组。(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成长的桥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是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捧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子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但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时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里以为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有力、平稳又、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经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______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在文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写童年的“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此段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为后文表现父母伟大的爱起衬托作用。
B.在我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的时候,母亲没有打骂我,反而扑哧笑了,是因为母亲在内心深处非常爱我,同时觉得我是一个很诚实的孩子。
C.文中叙述了“我”由“笨”变“聪明”的事件是我摘花时从楼上摔下,住进医院,在父母的关照下恢复健康,头脑组织重新组合因此聪明起来。
D.文章最后一段加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出了父母的爱对于孩子的成才所起的重要作用。
(3)找出文中刻画人物最传神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章写得最感人的地方在何处?并说说这个地方最感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读了这篇文章后,获得了怎样的生活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