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非不深也(        )               ②亲戚之(         )

③天下之(          )               ④君子有不战(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得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

B.委而之                          国怀乡

C.寡助之                        比

D.攻亲戚所畔                   辍耕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       ____                           

4.这篇文章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评卷人

得分

 

 

五、作文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答案

15、1.①护城河  ②通“叛”,背叛  ③归顺,服从  ④所以

2.B

3.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仁政”“王道”(或统治国家要靠人和)

五、作文

 

相关题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3分)

(1)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

(2)三里之城,七里之。          (   )

(3)寡助之至,亲戚之。          (   )

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A、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能体现“人和”重要性的事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而去之         (  )   (2)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固不以山溪之险(   )   (4)寡助之,亲戚畔之 (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而攻之不胜委去之
B.然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险多助之至,天下顺
D.域民不封疆之界问:“何战?”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非不深也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例句:亲戚

A.同舍生皆绮绣B.欲大义于天下
C.故人不独其亲D.所识穷乏者我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小题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非不深也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例句:亲戚

A.同舍生皆绮绣                        B.欲大义于天下

C.故人不独其亲                        D.所识穷乏者我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