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有时候,一瞬间也会带给我们深刻的感受,并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感受也许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震撼,也许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也许是期盼已久的满足,也许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

请以“不能忘记的时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题答案

14、略

相关题目

  我16岁的时候,离开北京,穿上军装。火车不断地向西向西。到了新疆的乌鲁木齐。又换上汽车向西向西在茫茫戈壁上奔跑了6天以后,到达南疆重镇喀什。这一次汽车不是向地面上的哪个方向行驶了,而是向“天上”爬去。又经历了5天无与伦比的颠簸,我作为藏北某部队第一批女兵5个人当中的一员,到达了这块共和国最高的土地。这块土地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5000米以上,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阿里”。

  从北京来到西藏的阿里当兵,严酷的自然环境将我震撼。所有的日子都被严寒冻硬,绿色成为遥远而模糊的幻影。

  吃的是脱水菜,像纸片一样干燥的洋葱皮,在雪水的浸泡下,膨胀成赭色的浆团,炒或熬以后,一种辛辣而懊恼的气味充斥军营。

  即使在日历上最炎热的夏季,你也绝不可以脱下棉衣,否则夜里所有的关节就会嘎嘎作响。

  由于缺乏维生素,我的嘴唇像兔子一样裂开了,讲话的时候就会有红红的血珠掉下来。这是很不雅的事情,我就去问老医生怎样才能治好嘴唇?医生想了半天,说你要大量地吃维生素。我说吃啦,每天都吃一大把,足足有20多片呢!可我的嘴唇为什么还是长不拢?医生说那就是你说话太多了,紧紧地闭一个星期的嘴巴,你的嘴唇就长好了。我说,那可不行,我是卫生员的班长,就算跟伙伴们可以不说话,跟病人也是要讲话的……老医生表示爱莫能助。

  后来我的嘴唇还是我自己治好的。夜里睡觉的时候,用胶布把自己的嘴巴给黏起来,强迫裂开的口子靠在一起,白天撕开照常讲话。坚持了一段时间,在某一个清晨就好了。

  由于缺氧,我的指甲猛烈地凹陷下去,像一个搅拌咖啡的小勺。年轻的女孩就是爱斗嘴,有一天,女卫生员争论起谁的指甲凹得最厉害,最后决定用注射器针头往指甲坑里注水,一滴滴往下灌,水的滴数多而不流淌溢出者为胜。记得我荣登榜首。好像是贮藏了好多滴水吧,在指甲的中心凝聚得圆圆的,像一颗巨大的露珠。我在藏北高原当了十几年的兵,把自己最宝贵的青年时代留在了冰川与雪岭之间。我曾经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也曾骑马涉过冰河,急驰在雪原,给藏族老乡送医送药。

  我曾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铺一张雨布席地而眠。初次这样露营时,我想,醒来身体还不得泊在一片汪洋之中?我真是高估了人体的微薄热量。黎明,当我掀开雨布查看时,只见雪原依旧,连个人形的凹陷都没有。除了双膝像凝固般的疼痛,一切都很正常。攀越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时,心脏仿佛在胸膛炸成碎片,要随着急遽的呼吸迸溅出嘴巴。仰望云雾缭绕的顶峰,俯视脚下深不可测的渊薮,只有17岁的我,第一次想到了死。

  我想这样爬上去太苦难了,干脆装着一失脚,掉下悬崖……没有人会发现我是故意这样做的,在如此险恶的行军中,死人的事经常发生。我牺牲于军事行动,也要算作小小的烈士,这样我的父母也会有一份光荣……

  我把一切都周密地盘算好了,只需找一块陡峭的峭壁实施自戕的方案。片刻之后,地方选好了。那是一处很美丽的山崖,天像纯蓝墨水一样浓郁地凝结着,有凝然不动的苍鹰像图钉似的锲入苍天。这里的积雪比较薄,赭色的山岩像礁石一般浮出雪原……(我知道要找一块山石狰狞的地方下手,否则叫厚雪一垫,很可能功亏一篑。)

  一切都策划好了,但是我遇到了最大的困难。我的脚不听我的指挥,想让右脚腾空,可是它紧紧地用脚趾抠住毛皮鞋底儿,鞋底儿黏在酷寒的土地上,丝毫不肯像我计划的那样飞翔而起……我转而命令左脚,它倒是抬起来了,可它不是向下滑动,而是挣扎着向上挪去……青春的肌体不服从我的死亡指令,各部分零件出于本能,居然独自求生……

  那一瞬我苦恼之极,生也不成,死也不成,生命为何如此苛待于我?一个老兵牵着咻咻吐白气的马走过来,他是负责后卫收容的。他说,曼巴(藏语:医生),拉着我的马尾巴吧,它会把你带到山顶。我看了一眼马毛被汗湿成一缕缕绳子样的军马,它背上驮着掉队者的背包干粮和武器,已是不堪重负。

  不,我不。我说。

  老兵痛惜地看着我说,你是不是怕它扬起后蹄踢了你?放心吧,它没有那个劲了。在这么陡的山上,它再累也不敢踢你。只要它的蹄子一松劲,就得滚到峡谷里去。它是老马了,懂得这个利害。你就大着胆子揪它的尾巴吧。

  我迟疑着。久久没有揪那条马尾。

  不是害怕马,甚至也不是怜悯马。我在考虑自己的尊严。

  一个战士,揪着马尾巴攀越雪山。这是不是比死还让人难堪?

  我的意志做出一个回答,生存的本能做出另一个回答。

  意志终于在本能面前屈服,我伸出手,揪住了马尾巴……

(节选自毕淑敏《那座山,虎啸龙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2.“准备自杀”一段写得十分细致,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碗大米饭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

  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每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

  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

  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

  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

  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

  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她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

  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

  母亲直直地盯着栽,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拖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

(作者戴晓军,文章有改动)

(1)

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种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

(2)

母亲看到“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后,为什么“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

(3)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以“一碗大米饭”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B.

文章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孝敬老人的美德,也写出了我的懂事、孝顺。

C.

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文章语言自然朴实。

D.

从文中的内容看,母亲非常关爱曾祖母,对我却不在乎。

(4)

有人说:“穷人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穷人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考阅读题。

一碗大米饭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

  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每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

  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

  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

  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完饭了。

  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

  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她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

  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

  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

(作者戴晓军,文章有改动)

(1)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种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看到“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后,为什么“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一碗大米饭”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B.文章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孝敬老人的美德,也写出了“我”的懂事、孝顺。

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文章语言自然、朴实。

D.从文中的内容看,母亲非常关爱曾祖母,对“我”却不在乎。

(4)有人说:“穷人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穷人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现代文阅读

只因她是母亲

  (1)有时候,母爱可帮助你战胜挫折和厄运,从而重获新生。

  (2)自从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过老家。他拼命学习,只为让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

  (3)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最后他跟妻子商量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

  (4)就这样,母亲带着两个蛇皮口袋第一次来到城市。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另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母亲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同他和儿媳说话。母亲知道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知道装修豪华的楼房和简陋的乡下草屋的区别,即使住在儿子家,她也不能太随便。

  (5)他和妻子都忙,不能时时陪着母亲。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妻子对母亲说:“这是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的时候用燃气灶,往往右拧这个开关,就能打着火;来电话了接一下,让晚上再打来;冰箱的门不大好,尽量关严实,否则会费电;家里开着空调时,不要打开窗户;如果有人来收水费,抽屉里有零钱;陌生人叫门,尽量不要开……”

  (6)母亲的表情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这么多事,这么多规矩,她怕记不过来。

  (7)母亲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愣愣地坐在沙放上。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不敢接电话。后来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燃气灶,为孙子煮了一杯牛奶。那个上午她只动了燃气灶,却差点儿闯下大祸。

  (8)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儿子在卧室里睡觉,母亲坐在沙发上择着青菜。见了他,母亲说:“我的头有些晕。”他不答话,冲进厨房,见燃气灶的开关开着。他连忙关掉燃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一扇窗子一扇窗子打开。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不安地问:“出啥事了?”他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知道自己肯定闯了祸,不敢多说一句话。

  (9)晚上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把母亲叫到厨房,再一次对她讲解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要不是他中午回了一趟家……”母亲说:“我真不会用,明天,我想回去。”他听了忙劝道:“你再住些日子吧。”母亲说:“我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还不知道再闯什么祸……要是小宝以后想我,就让他回乡下看我;如果你们想我,也回乡下看我。”

  (10)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他才想起来,母亲竟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是仍然坚持去很远以外的公厕。

  (11)第二年春天,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妻子与他离婚,一个完整的家瞬间破碎。那些日子他整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终于被公司解聘了。他变得一无所有,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浇愁。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虽然没什么大碍但是需要卧床养伤半年。

  (12)母亲再一次进了城,这次是母亲主动要求来的,来之前她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了。”

  (13)他不想让母亲为他操心,劝她回去。母亲说:“我再住些日子吧!”他说:“你不是住不习惯吗?”母亲说:“会习惯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他做了晚饭。母亲说:“你放心,做完饭,我不会忘记关掉燃气灶的。”

  (14)他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他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每当有敲门声,他总是先问并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后才开门;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

  (15)母亲在几天之内迅速变成了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儿子,就像在乡下照顾小时候的他。

  (16)后来他的心情好了一些,没事的时候就和母亲聊天。母亲说:“你想不想买一台电脑?”他说:“买电脑干什么?”母亲说:“你以前不是喜欢写作吗?反正你行动不方便,闲着也没事。就算写不出名堂,当成娱乐也行。”他说:“还是算了吧。”母亲说:“不能算。”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打开,里面包了一沓钱。母亲说:“这是我这几年攒的四千多块钱,给你买台电脑吧。”

  (17)第二天,母亲一个人去了电脑城,中午真将电脑买了回来。他开始了写作,开始当然不顺利,不过也零星发表了一些文章。随着发表量越来越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半年以后,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现在他不知道等他彻底康复后,是继续写作还是找个公司上班。可是不管如何,他想,假如没有母亲的鼓励,假如没有这台电脑,那么,他不知道自己那种灰暗的心情还要持续多久,他也许会天天泡在酒杯里永远消沉下去。现在他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感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18)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客厅里摔了一跤。他过去扶起母亲,母亲说:“地板太滑了,这城里,我怎么也住不习惯。”那一刻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眼泪——母亲为了他,几乎适应了城市的一切;而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让这个家适应自己的母亲,哪怕是换成防滑的地板。

  (19)他说:“明天我就找人把地板换了。”母亲说:“不用了,明天我想回去。”他问:“为什么?”母亲说:“你已经用不着我照顾了,我留在这里只会耽误你写作。还有,地里的庄稼也该收了,要是我不在,你爹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20)他叫了一声“妈!”便泪水滂沱——当母亲认为他需要自己,她会迅速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变成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而当它认为自己成为累赘,又会迅速恢复自己的习惯,重新变回一位年老的农妇,远离儿子而去。似乎她的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改变。在她的心里面,唯独没有她自己。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折(  )  ②晕(  )

懂(  )  ④误(  )

2、“母亲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同他和儿媳说话,”从“战战兢兢”和“小心翼翼”这两个词语中,你品味出母亲初入城市时怎样的心态?

3、本文脉络清晰,叙述了母亲两次进程与返乡的过程,在娓娓道来中,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请你找出统领全文中心内容的文字写在下面:

4、“也许女人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对子女的爱会使母亲拥有无穷的力量。当儿子的人生陷入困境时,为了帮助儿子走出人生的低谷,文中的母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5、文章作者不惜笔墨,他在第五自然段中详细记述了妻子不厌其烦的百般嘱托,而在第十四自然段中又一一陈说母亲所表现出的惊人的适应能力。你怎样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当适应了城市生活的母亲再次选择离开时,儿子不禁泪水滂沱。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儿子此时的情感。

7、“孩子是母亲的全部,而母亲只是孩子的一部分。”文中的母亲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儿子的爱。读了本文,相信你会更深切地理解母亲的爱,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对母爱的体会和感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