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2008年,奥运会的赛场摆到了北京,在世界各国健儿的比赛过程中,必将会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其实,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社会不就是一个大赛场吗?在赛场中,我们展示着自己的实力,提升着自己的能力,发展着真诚的友谊,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请以“赛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答案

17、略

相关题目

                                人体的“3秒钟定则”

    ①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

    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3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时间为3秒或3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

    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3秒钟。

    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3秒钟。

    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⑥“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  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⑦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

20.用原文语句写出“3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    (3分)

21.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显示本文逻辑顺序的关键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22.第①、②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2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24.人体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说明文,完成12—16题。(15分)

    人体的“3秒钟定则”

    ①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

    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3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时间为3秒或3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

    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3秒钟。

    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3秒钟。

    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⑥“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  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⑦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

 12.用原文语句写出“3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    (2分)

                                                               

                                                               

1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显示本文逻辑顺序的关键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14.第①、②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1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16.人体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一19题。(20分)

母爱的速度 朱吉红

①博尔特生于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到他十几岁时,生意越做越差,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欠下一大笔债。为了能多赚点钱补贴家用,有着裁缝手艺的母亲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但往往总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博尔特姐弟三人的日常开销。

在牙买加,穷苦人脱离贫穷的唯一途径就是练长短跑,博尔特从小淘气调皮,表现出极高的“运动能力”。年龄稍大点,他更加不“安分”,总是和小伙伴出去玩耍嬉戏,常把父亲最心爱的帽子填充上棉花当足球踢着玩。为此,父亲把他送到当地的体校,让他练习短跑,希望他也能成为田径冠军,光宗耀祖。

③进入体校,博尔特并没有发挥出自己超强的“运动能力”,更没有体味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面对重复单调的技能训练,博尔特不愿意吃苦,常常偷懒。只要教练不注意,他就躲在一边和其他人玩耍,从不把教练说的话放在心上。更可气的是,他三天两头惹是生非,成为学校有名的“害群之马”。所有人包括父母在内,都认为他不成气,不是练短跑的料,更不可能当上短跑冠军。

④为了送博尔特上体校,父母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母亲一天要做好几件衣服,常常夜以继日做活,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用来支付他的各项学习费用。面对放荡不羁的博尔特,母亲苦口婆心地教育,棍棒暴打,甚至以死相逼,却看不到什么效果。为了庆祝他的12岁生日,三个月前,母亲表示愿意满足他的一个愿望。于是,他提出想让母亲给他买一双短跑鞋。

⑤从这天起,母亲白天帮别人扛麻袋,晚上坐在灯下做裁缝活。为了攒钱,母亲从微薄的生活开支中省下一分一厘,甚至还偷偷跑到地下血站卖血,因为长期体力透支,营养不良,母亲因此落下了腰伤,每到刮风下雨就疼得厉害,但她从没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任何的劳累或不适。终于,在他过生日的前一天,母亲凑够了钱,给他买了一双名牌短跑鞋。在送给他之前,母亲还特意在上面绣上一颗红心,并告诉他:“孩子,这双跑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里面包含了我对你的爱。”看到母亲用血汗钱换来自己羡慕已久的短跑鞋,博尔特翻然悔悟,热泪盈眶,他“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请求母亲原谅自己先前的无知,他发誓一定要成为短跑冠军,活得像个人样。

⑥从第二天开始,博尔特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早出晚归,刻苦训练,每天坚持至少跑20公里。几年后,他的身高已跃到1.96米,专家们认为他四肢过长,跑步时四肢摆动频率低,身体协调性差,不适合练短跑,为此,他的教练也多次劝他改练排球或篮球,但他一想到自己的诺言,心里就默默地念叨着两个字:“坚持!”继续数年如一日地拼命训练。

⑦天道酬勤。2001年,15岁的博尔特在加勒比共同体运动会上,一举夺得200米和400米两枚银牌。随后,他的成绩迅速提升, 2002年,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200米决赛中夺得金牌。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先后打破100米、200米世界纪录。2009年,在柏林举办的世锦赛上,打破了100米、200米世界纪录,成为以打破世界纪录成绩囊括世锦赛男子100米、200米两枚金牌的历史第一人,再次震惊世界。 2011年9月3日,在韩国大邱举办的世界锦标赛赛场上,他再次创造了男子200米有史以来第四的优异成绩,再次展现“世界飞人”风采。

⑧当记者问起博尔特为什么能不断突破自我时,他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因为我的母亲,是母亲送给我的一双短跑鞋不断成就了我。”

⑨母爱的速度有多快?对于被誉为“牙买加闪电”的博尔特来说,母爱超越闪电。的确,伟大的母爱往往超越闪电,成就奇迹,铸就辉煌!

(选自《意林 原创版》2011年第11期)

15. 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为了给博尔特买一双短跑鞋,母亲做了哪些事情? (4分)

16. 文章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自己的诺言”具体指什么?(3分)

17. 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18. 文章标题“母爱的速度”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19. 本文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博尔特,也有人认为是博尔特的母亲。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