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孔子所言“                                      ”与唐太宗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有着相通的思想观点。

试题答案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相关题目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为政》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⑤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⑩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诵读选文,根据自己对选文的理解,摘抄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艰苦的条件下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在《论语》十则中,表示这一意思的话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②可以为师矣(             )
     ③与朋友交而不乎(             )
     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⑥则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今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的你对你第⑨则的意思的推断、理解,请你谈谈第⑨则和第③则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⑦则言明了学习的三个境界,请你推断下,说说孔子所说的是哪三个境界?
       知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文中选取一个成语、或一句格言、警句作为你学习或修身的座右铭,先摘抄下来,再说说你选它的理由。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生存的秘密

  ①最近翻看一本新出的书,专门讲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倒是把历史上成功人物的好性格一一罗列了出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讲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在作者看来,刘邦的性格就像太极拳的招数,刚柔相济,阴阳变幻,说有都有,说无都无。这种性格让刘邦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彰显某一方面的统帅面孔,使自己经常处于有利的地位。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有时威加四海到目空一切;有时儒雅到彻夜倾谈安邦治国大计,有时流氓到扬言可与项羽分食其父的人肉羹。我想,这大约就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了吧。

  ②那是讲大人物的,一般草民学不像,学了也大体没用,搞不好,还被人认为疯疯癫癫的不正常。那么,对我们凡夫俗子,如何培养有益于安身立命的好性格呢?

  ③我把话题先扯开一会儿。宗教不管搞得如何高妙,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它较多地反映出民族的精神取向。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后来,佛教由印度东传,到隋唐之际,已经把道教冲得七零八落……

  ④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一般研究者,主要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方面进行解释。我不反时这种分析。我还想指出另外一个原因。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核心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合拍,与俗世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补的关系  至于道教,则相对勇猛威武了些(顺便说一句,道教的思想与老庄之学基本不相干)。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很明白其中的区别?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被擒拿归案,代表道教权威的太上老君是将他放进入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非要毁尸灭迹不成;代表佛教的西方如来则是轻轻一翻巴掌,将猴哥压在五行山下,让他反省了五百年,再派个唐僧去超度他。金庸他们写武侠小说,也注意到其间的微妙区别,少林的人大体比较忠厚老实,武当里面则常常出现想靠武力独步天下的悲剧人物。至于武当的张三丰,当然也是宽厚长者的代表,但他从小与少林关系密切,有佛家根底,自然不足为奇。

  ⑤我兜了个大圈子,回到本题上,对一般人而言,宽容随和的性格,是比较有益于在人世间逍遥的。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如果对自己的爱人宽容些,就不会有来不及解释的天大误会,那场赢得千百万男女眼泪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麦克白的问题是野心勃勃,但按现代心理学分析,在他成长过程中,在他少年时代,肯定有心理毛病,那症状必然是偏狭偏激,容不得旁人比他强,要把世界上的好事独占了。

  ⑥写到此处,我相信,有的读者在明白了我的立场后,要笑我迂腐了。眼下是市场经济,到处都是欺诈争斗,拚得像乌眼鸡似的,谁对谁宽容啊?我承认此话千真万确。不过,不妨去看看成功者的资料,特别是那些并非过眼烟云的成功者,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毕竟多数具备宽容大度的气质。反之,即使一代英才如东吴周郎,亏就亏在气量狭小,害得自己早早吐血而死。

  ⑦宽容,首先不是对他人方便,给别人好处,而是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个道理想通了,才宽容得起来。有人捐钱帮助穷人,旁人夸他乐善好施,他说自己快乐,换得心如明镜清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本来苦恼烦恼就多,若能求得在家里和社会上都快快乐乐,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么?

9.在作者看来,“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的原因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最后一段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这道理是指什么?答:                                                         

11.通读全文,请概括作者所揭示的“生存的秘密”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最有意思”“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是非常欣赏的。

  B.作者在探讨生存的秘密时,将话题扯到宗教上,而且充分地展开。在肯定佛教的同时也否定了道教。

  C.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今天,还竭力倡导宽容,作者认为有点不合时宜。

  D.奥塞罗的悲剧源于他的多疑和嫉妒,麦克白的毁灭则是他沉醉于贪欲野心的结果。莎士比亚以精妙之笔告诉世人: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E.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尽在视野之中,通篇充溢着辨证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平?(《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加粗字。

   ①人不知而不(  )

   ②与朋友交而不乎(  )

   ③学而不思则(  )

  (2)写出三个通假字及其本字。

   ①____通____;②____通____;③____通____。

  (3)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字数不得超过限定)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下列语句的含意。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段中有一些沿用至今的成语,找出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还赞成孔子的哪些观点?把原文写在下面并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