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语病。

①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②只有走以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持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就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试题答案

11、①成分残缺,在“和自己”前加“对”。 

②关联词不搭配,改“就能”为“才能”。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只想和你接近

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秋”。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由子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吴念真/文,有删改。)

1.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6分)

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3.从家乡到台北,父子间的“接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什么?请结合文章细节说说你的理曲。(4分)

4.仔细研究文章的结尾部分,说说它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这样的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郎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完成20——24 题。(16 分)

① 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 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 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 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 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 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 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 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 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3 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经过:

经过: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结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3 分)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 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答: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 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4 分)

答: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参考摘录内容(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摘录内容(2 )。(3 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3分)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杨昆

  ①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都含有氢化油。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民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又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③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烘烤和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里需要51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油的分子构造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粗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出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障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

1.概括说一说为什么氢化油被发明后很快就“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3分)

2.选文第④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造黄油的化学名是氢化油。

B.青少年长期食用含氢化油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发育。

C.一个人只要摄入了占身体总热量5%的氢化油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D.专家建议,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品标签中标有氢化油(或与氢化油同等成分的物质)的食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只想和你接近
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秋”。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由子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吴念真/文,有删改。)
【小题1】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小题3】从家乡到台北,父子间的“接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什么?请结合文章细节说说你的理曲。(4分)
【小题4】仔细研究文章的结尾部分,说说它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这样的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郎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5分)
从海啸大劫难看疟疾
2004年12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共卫生专家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传染性疾病可能使此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成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把灾区需要重点预防的传染病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主要是霍乱和伤寒;另一类是由于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主要包括疟疾和登革热。
国际紧急医疗援救组织卫生干事琳达·杜尔对此分析说,海啸退潮之后遗留下来的水滩将很快成为携带疟原虫的蚊子的孽生地,而灾民居住在露天环境或者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很容易受到这些蚊子的叮咬,所以疟疾和登革热将是下一步传染病预防所面临的更大的难题。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唐林华介绍,疟疾的分布遍及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纬600和南纬450之间的地带都有疟疾发生。
实际上,疟疾历来都是全球流行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迄今每年仍有大约20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对儿童危害最大——每30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儿童因患疟疾而丧生。除了此次遭遇海啸劫难的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以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和南太平洋岛国地区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疟疾流行区。我国北纬250以南地区也是疟疾流行区,其中云南边境和海南山林地带是历史上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不仅如此,疟疾甚至成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历史上许多因疟疾暴发而造成重大军事行动失败的记载以外,还有学者考证,疟疾曾对罗马帝国的衰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疟疾肆虐的漫长历史表明,作为侵害人类健康的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疟疾是相当顽固的,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1955年,世界卫生大会曾乐观地把原来的“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但其后全球疟疾流行状况表明,这一规划全面受挫。于是在1978年的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正式通过了把“疟疾消灭规划”改回为“疟疾控制规划”的决议。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疟原虫在不断的变化中千方百计对抗药物对它的抑制,以至于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抗疟药的研制成为人类与疟原虫斗争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竞赛。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疟疾防治工作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为世界所公认。
令人忧虑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所引起的温度和降雨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疟疾原有的分布格局。根据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3~50C,疟疾的发病人数在热带地区将增加2倍,而温带地区更会增加10倍以上。至于像此次印度洋大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引起疟疾大流行的突发危险因素,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小题1】“疟疾历来都是全球流行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中“最广泛和最严重”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最广泛:                                                                
最严重:                                                                
【小题2】国际卫生大会为什么把原来的“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其后又改回为“疟疾控制规划”?(3分)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疟疾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小题4】第一段划线的“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5】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出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分)
例句:                                                                  
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3分)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杨昆
  ①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都含有氢化油。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民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又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③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烘烤和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里需要51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油的分子构造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粗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出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障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
【小题1】概括说一说为什么氢化油被发明后很快就“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3分)
【小题2】选文第④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造黄油的化学名是氢化油。
B.青少年长期食用含氢化油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发育。
C.一个人只要摄入了占身体总热量5%的氢化油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D.专家建议,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品标签中标有氢化油(或与氢化油同等成分的物质)的食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