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调整下列词语句的顺序,使之成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将调整后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月亮简直被诗化了

       ②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

2,4,6

 

       ③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

       ④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⑤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⑥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试题答案

20、⑥③②⑤④①

相关题目

(一)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5、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6、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7、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体现了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出出自然美

9、第二段文字对第一段文字中“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作了具体介绍,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之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注意互相配合,讲究对称美。

10、“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13、“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动的连贯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课内阅读。

另外一次,他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酒店,以为能看到某人在用弓轻轻触动小提琴的弦,但看见的却是有个人正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使其发出清脆的响声。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像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却能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他以为除了上述发声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至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其折断,欲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1.“他”为了想弄明白蝉的发声原理,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三个句子使用了“以为”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含有“以为”的三个句子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介绍“他”研究蝉发声的情形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发展到今天,蝉的发声原理已被揭开,请你去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弄清楚蝉的发声部位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文段,找出1~2句直接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搴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中的“一切”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调整下面一段话的顺序,正确的句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尤其厉害。

②有关部门在1956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的工作。

③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④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⑤这一工作已经提前完成。

⑥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

10.下列各句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在这些例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这一句是    (  )

A.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B.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2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

C.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

D.艺术上的名桥。有江苏苏州的宝带桥,广西三江的程阳桥,山西太原晋祠内的鱼沼飞梁,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课内阅读。

另外一次,他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酒店,以为能看到某人在用弓轻轻触动小提琴的弦,但看见的却是有个人正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使其发出清脆的响声。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像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却能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他以为除了上述发声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至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其折断,欲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1.“他”为了想弄明白蝉的发声原理,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三个句子使用了“以为”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含有“以为”的三个句子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介绍“他”研究蝉发声的情形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发展到今天,蝉的发声原理已被揭开,请你去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弄清楚蝉的发声部位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文段,找出1~2句直接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搴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中的“一切”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调整下面一段话的顺序,正确的句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尤其厉害。

②有关部门在1956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的工作。

③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④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⑤这一工作已经提前完成。

⑥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

10.下列各句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在这些例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这一句是(  )

A.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B.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2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

C.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

D.艺术上的名桥。有江苏苏州的宝带桥,广西三江的程阳桥,山西太原晋祠内的鱼沼飞梁,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

煤油灯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偶尔停电,大家也是用蜡烛替代照明。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晚,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②我的家乡就在一个山坡上,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岁月如歌,人间沧桑。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有刺眼的阳光,傍晚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那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煤油灯。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倒上煤油,再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间打个小圆孔,然后孔中嵌进一个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过筒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泡在煤油里,然后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可以放在许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拔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灯光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的针线排列的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缝呀、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进娘的额头、眼角。漫长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娘常常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有时候,我正做着作业却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煤油灯,一次次感动着我,一次次驱散我的劳累与寂寞。

(厉彦林/文 有删改)

1.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________;一是________。

2.从第①段看,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那么,删去开头画线部分是否更简洁?请说明理由。

3.分析文章第②段中加粗(挂)字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第②段中与结尾画线句相呼应的那句话是________。

5.分析第③段说明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6.根据语境推断④段中加粗词语(星星点点)的具体含义。

7.文中反复说煤油灯的光亮如荧微弱有些昏暗如豆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煤油灯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偶尔停电,大家也是用蜡烛替代照明。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晚,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②我的家乡就在一个山坡上,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岁月如歌,人间沧桑。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有刺眼的阳光,傍晚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那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煤油灯。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倒上煤油,再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间打个小圆孔,然后孔中嵌进一个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过筒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泡在煤油里,然后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可以放在许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拔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灯光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的针线排列的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缝呀、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进娘的额头、眼角。漫长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娘常常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有时候,我正做着作业却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煤油灯,一次次感动着我,一次次驱散我的劳累与寂寞。(厉彦林/文有删改)
1.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
2.从第①段看,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那么,删去开头画线部分是否更简洁?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章第②段中加粗(挂)字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与结尾画线句相呼应的那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第③段说明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境推断④段中加粗词语(星星点点)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反复说煤油灯的光亮如荧微弱有些昏暗如豆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__。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水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是入画的一景。

(1)

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1分)

[  ]

A.

布局 层次 映衬

B.

映衬 布局 层次

C.

布局 映衬 层次

D.

层次 映衬 布局

(2)

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句中“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椌溆胱詈笠痪浠罢沼α苏庖惶卣鳌#—3分)

(3)

选文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2分)

(4)

选文第二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1分)

[  ]

A.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5)

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1分)

[  ]

A.

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

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6)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1分)

[  ]

A.

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

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

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

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7)

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1分)

[  ]

A.

举例子 摹状貌

B.

作诠释 作比较

C.

举例子 下定义

D.

摹状貌 举例子

(8)

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2分)

A.

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

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了游览者看“鱼戏莲叶”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连贯性。

(9)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  ]

A.

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

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了游览者看“鱼戏莲叶”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连贯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老  船

  ①今年春天回故乡,看见我熟悉的那艘船老了,搁浅在港湾滩头。它那粘附着水锈的船板已经朽黑、龟裂,帆破桅折,歪斜着身子,趴伏在泥泞中。如今它与潮汐、风向已不发生关系了。

  ②当它作为新船,浑身散发着松木、桐油的芳香,洋溢着辉煌光彩,气昂昂出现在这里时,我仰视着它,羡慕那高大结实的船体。我曾和人们一起在锣鼓、鞭炮声中,齐心协力给船头泼上水,把它推入港湾里——船头便激起千朵水花。人们扬手欢呼,雀跃蹦跳,并在港岸上就着咸菜畅饮掉数十坛黄酒。而我,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曾于月夜坐在新船旁,赤脚搅动着流水,朦胧地想着自己以及新船未来的岁月……

  ③记得翌年春天,我乘着它绕过崇明岛的西南角,颠碎了无数风波,向长江口入海处对岸的大都市进发。我们深夜停泊在吴淞口石港外。出于好奇,我掀开乌黑的蓬角,窥探远处岸上明亮的灯光。我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不怕风吹雨淋的灯——那种不需要加油的电灯。对一个充满向往,没有阅历的少年来说,他永远睁大眼睛,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世界。

  ④50年后回到故乡江边,看见这艘搁浅的老船,我感慨万千:天地间谁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练和考验呢?我觉得江水没有童年时清澈了,从前那么洁白的江云、江月也没有了,连江天也不像昔日般湛蓝了。我感到惆怅——

  ⑤老船曾有过自己的风光。它在众多的渔船中追捕黄花鱼、凤尾鱼的英姿,令伙伴们钦羡不已。它曾把岛上的鱼米、棉花、芦苇、鸡鸭运到上海去,又把申城的日用杂货、五金器材载回岛上。它曾多次用它坚硬的船头,劈波冲浪,穿越暴风雨,把乘客平安送进港湾。在江边芦苇里,它载着抗日健儿,神出鬼没地与敌人周旋……但是,当年的叱咤风云只剩下一堆朽木。它仅在我的回忆里还保存着昔日的风采。

  ⑥如今船老朽了。老,是一个时间概念。过去的新,变成今天的老;今天的新,也会变成明天的老。历史就在这种新陈代谢、新旧嬗变中不断延伸。任何生存都是一个过程,包括太阳和伟人、小草和平民。只是过程有长有短而已。日出接日落,花开必花谢,生命本身就包含着死亡。重要的是不能怠慢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怠慢了时间,也就是怠慢了生命。明乎此,就要珍惜现在,把时间当做宗教和上帝一样崇拜。

  ⑦今天,我头发已花白,皱纹爬满额头,皮肤开始失去弹性,身已老迈,却仍想抓紧分分秒秒奋力前行。我想,这是我和泥淖中不再也不能航行的老船之间的差异所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  )附

(  )裂

(  )年

(  )

2.简要回答第④段“我感到惆怅”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上不够连贯,请加以调整使之连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概括第⑤段中昔日老船的四个方面的贡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5.简要概括第⑥⑦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全文的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7.下面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我”对“老船”的感情为线索,按所见、所忆、所感、所思的顺序来构思全文。

B.这篇文章借物抒怀,主要抒发了一种怀旧和伤感的情绪。

C.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叙述了“老船”和“我”的经历。

D.本文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老船”象征“我”,表达了两者共同的命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