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下面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你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②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①
②
试题答案
5、①把“不”去掉。 ②“仿造”改为“制造”或“伪劣”改为“名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父亲的植物学
①父亲是位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摸透了植物的秉性。
②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我经常软硬兼施,将他老人家接到城里小住。每每住了两天,他就神不守舍。我知道,他是惦记他的庄稼。有一次,我执意挽留他多待几天,我说:“现在是农闲,你急着回家千啥?”他的回答叫我哭笑不得。他说:“眼下正值水稻灌浆,我得盯紧点儿,看看它们是不是有谁偷奸耍滑。”老小老小,父亲年纪大了,是不是返老还童?父亲却严肃地说:“就像小飞(我的儿子)他们上自习课,老师为什么还得坐堂?老师要是不照面,他们不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吗?你别看水稻,没有成熟之前,也是孩子呢,哪有孩子不活蹦乱跳,像大人一样自觉遵守纪律的?它们若是打盹偷懒,结的穗不打秤,准得减产。”他老人家似是而非的触类穿通,让我瞠目结舌。
③我是农校毕业,父亲这套耸人听闻的植物学,我领教过不是一回。有一次,父亲身体有恙,我顺道回家看他,他已初愈。说好了下午就得返程,其实是想和父母多聊几句。父亲却依然吃了饭扛着锹下地。母亲嗔怨道:“看你急不可耐的样子,你不能等他们动身再下地吗?父亲说:“我已经几天没下地了,正闹稻瘟,虽然打了药,也不知道好了没有?”母亲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父亲指了指我,低声说:“得了病的人,亲人看望,心里不是舒服许多?患了病的庄稼和生了病的人一样,脾气都大。”在父亲眼里,庄稼不是作物,而是人具备了人的喜怒哀乐。因此,有活没活,他都要去看他的庄稼,和作物套近乎。一天不下地,心里就不踏实。他的逻辑令人匪夷所思,地里的庄稼就像演员,没有观众捧场它们会演得投入吗?没事,在田埂上转悠,哪怕是深情地看上它们几眼,它们也会受到鼓舞,投桃报李。
④在父亲看来,植物是人,而人是有脾气韵。小时候,柿子吐红,我们饥不择食地摘,往往生拉硬拽。可柿予却总赖在枝头依依不舍,索性买珠得椟,将柿树枝条也折下来。父亲看了很心痛,说:“人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你折枝,柿树不痛吗,来年柿树还敢坐果?柿树也是有记忆的。”父亲教了我们一招:抓住柄,反方向、顺方向各旋3圈,柿子就乖巧地落到我们手中。父亲说:“不要对柿子蛮横无理,它天生的倔犟,得顺着它,才能手到擒来。”父亲的某些举止,荒诞不经。比方说,隔那么一段时间,他会在屋前院后拍树,大有把树千拍遍的况味。父亲的解释是,他拍树,就像长辈拍晚辈肩膀,让这些树感觉到主人的重视和亲呢。树就会攒着劲长,结出大的果子长出粗的腰围。苞谷吐缨,他顶着骄阳,钻进玉米地,汗涔涔地与谷穗们一一握手,我还以为那是父亲帮助苞谷人工授粉。父亲的滑稽镜头,惹得村人嘲讽他是领导下基层视察。父亲我行我速乐此不疲,他说:“苞谷也像人,本来就是餐风宿露的光头百姓,你若是袖手旁观,它们会伸出谷穗的手来?你不嫌弃它们,主动伸出手,让它们感到和蔼可亲,它们一激动,恨否能伸出双手。”
⑤父亲还喜欢和植物说话。记得有一回,我从家里的棉地经过,摘棉的父亲正在和谁唠嗑。四顾,茫然无人。我想,许是父亲一个人劳作,自言自语,打发寂寞。那年的初冬,父亲哭丧着脸,说是到城里住了几天,没有和棉蕾拉呱儿,秋蕾抿紧嘴巴缄默不语,忘了吐絮。原来,父亲是在和棉花说话,父亲固执地认为,他一开口,棉蕾就会答腔。籽棉,是棉花的大段道白。这简直是奇谈怪论了。
⑥在父亲看来,死了的植物,也是活的。只不过以另一种形态活着而己。
⑦小时候,我锄地,锄头脱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将锄楔上去,没锄出一畦,义脱了。父亲将锄楔上,放到沟里浸浸,再锄,就不容易脱落。父亲提醒:“锄头渴了,你得勤勤地给它喝水。喝足了,它埋头干活,就不松懈卖呆了。树渴了,不是得给树喝水吗?”我说:“锄柄虽是树,但不是死了,还要喝水?”父亲说:“树死了,它的魂还在。记住,每一种植物,包括它的躯体,都是一条生命,都得善待。”
⑧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一个庄稼汉的植物学,也学到了一个庄稼汉做人的道理。
1.文中说父亲“摸透了植物的秉性”,其实在父亲眼里,植物的秉性就是
(3分)
2.文章围绕父亲和植物打交道写了多件事,请概括出其中三件:(3分)
(1)水稻灌浆时,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一样盯紧;(2)
(3)__ (4)__
3.文中画直线句都是父亲说的话,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看,这些句子的共同点是 .
由此可以看出父亲 的性格特点。(4分)
4.作者用“似是而非”“耸人听闻”“匪夷所思”“奇谈怪论”等贬义词来评价父亲的植物学和他的行为,这与第⑧段的表述似乎矛盾,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里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在城市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大点的雨,雨水便会沿路面滚滚而下,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它会不会渴死呢,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每天上班路上,就可以看到一排梧桐树,每棵树上都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各种电话号码,有的树干上电话能达到一二十个。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经常会看到有的树上都钉进了钉子,上面挂着拖把,应该是路旁的几家小店干的。他们把自家店面拖得干干净净,却把拖把挂在了树上。
在我上班路上有一家花店就是如此干的,看着那些美丽的鲜花,突然觉得美和丑,距离竟是如此的近。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蹭,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记得电视上介绍过山西的一个小城,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而且是在电视上)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在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一个省会城市,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从卡车头部凹进去的深度,能想象到当时的速度和冲击力。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而且由于善良者不善反击,那些欺负他们的人更可能有恃无恐,恶人反倒无人敢惹。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这一切,它必须在城里活下去。与世无争的树,笑看忙碌的人类,不知它们能看懂不?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所有的东西几乎都与钱有关,商店、饭店、银行、汽车、人流、叫卖声,只有树与利益无关。树只与阳光和土地发生联系。也许正因为树不产生效益,所以它们很多时候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人们漠视树,与漠视空气一样严重。其实树在城市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树给人的很多,人给树的很少.但是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树心存感激。如果城市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意、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小题1】为什么说“树是城里的客人”,文章在一开始就点明“树是城市的客人”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
②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小题3】作者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原因是什么?(6分)
【小题4】有人说,本文表面上是写城里的树,实质上却是写进城务工的农民。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阐述理由。(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父亲的植物学
①父亲是位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摸透了植物的秉性。
②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我经常软硬兼施,将他老人家接到城里小住。每每住了两天,他就神不守舍。我知道,他是惦记他的庄稼。有一次,我执意挽留他多待几天,我说:“现在是农闲,你急着回家千啥?”他的回答叫我哭笑不得。他说:“眼下正值水稻灌浆,我得盯紧点儿,看看它们是不是有谁偷奸耍滑。”老小老小,父亲年纪大了,是不是返老还童?父亲却严肃地说:“就像小飞(我的儿子)他们上自习课,老师为什么还得坐堂?老师要是不照面,他们不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吗?你别看水稻,没有成熟之前,也是孩子呢,哪有孩子不活蹦乱跳,像大人一样自觉遵守纪律的?它们若是打盹偷懒,结的穗不打秤,准得减产。”他老人家似是而非的触类穿通,让我瞠目结舌。
③我是农校毕业,父亲这套耸人听闻的植物学,我领教过不是一回。有一次,父亲身体有恙,我顺道回家看他,他已初愈。说好了下午就得返程,其实是想和父母多聊几句。父亲却依然吃了饭扛着锹下地。母亲嗔怨道:“看你急不可耐的样子,你不能等他们动身再下地吗?父亲说:“我已经几天没下地了,正闹稻瘟,虽然打了药,也不知道好了没有?”母亲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父亲指了指我,低声说:“得了病的人,亲人看望,心里不是舒服许多?患了病的庄稼和生了病的人一样,脾气都大。”在父亲眼里,庄稼不是作物,而是人具备了人的喜怒哀乐。因此,有活没活,他都要去看他的庄稼,和作物套近乎。一天不下地,心里就不踏实。他的逻辑令人匪夷所思,地里的庄稼就像演员,没有观众捧场它们会演得投入吗?没事,在田埂上转悠,哪怕是深情地看上它们几眼,它们也会受到鼓舞,投桃报李。
④在父亲看来,植物是人,而人是有脾气韵。小时候,柿子吐红,我们饥不择食地摘,往往生拉硬拽。可柿予却总赖在枝头依依不舍,索性买珠得椟,将柿树枝条也折下来。父亲看了很心痛,说:“人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你折枝,柿树不痛吗,来年柿树还敢坐果?柿树也是有记忆的。”父亲教了我们一招:抓住柄,反方向、顺方向各旋3圈,柿子就乖巧地落到我们手中。父亲说:“不要对柿子蛮横无理,它天生的倔犟,得顺着它,才能手到擒来。”父亲的某些举止,荒诞不经。比方说,隔那么一段时间,他会在屋前院后拍树,大有把树千拍遍的况味。父亲的解释是,他拍树,就像长辈拍晚辈肩膀,让这些树感觉到主人的重视和亲呢。树就会攒着劲长,结出大的果子长出粗的腰围。苞谷吐缨,他顶着骄阳,钻进玉米地,汗涔涔地与谷穗们一一握手,我还以为那是父亲帮助苞谷人工授粉。父亲的滑稽镜头,惹得村人嘲讽他是领导下基层视察。父亲我行我速乐此不疲,他说:“苞谷也像人,本来就是餐风宿露的光头百姓,你若是袖手旁观,它们会伸出谷穗的手来?你不嫌弃它们,主动伸出手,让它们感到和蔼可亲,它们一激动,恨否能伸出双手。”
⑤父亲还喜欢和植物说话。记得有一回,我从家里的棉地经过,摘棉的父亲正在和谁唠嗑。四顾,茫然无人。我想,许是父亲一个人劳作,自言自语,打发寂寞。那年的初冬,父亲哭丧着脸,说是到城里住了几天,没有和棉蕾拉呱儿,秋蕾抿紧嘴巴缄默不语,忘了吐絮。原来,父亲是在和棉花说话,父亲固执地认为,他一开口,棉蕾就会答腔。籽棉,是棉花的大段道白。这简直是奇谈怪论了。
⑥在父亲看来,死了的植物,也是活的。只不过以另一种形态活着而己。
⑦小时候,我锄地,锄头脱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将锄楔上去,没锄出一畦,义脱了。父亲将锄楔上,放到沟里浸浸,再锄,就不容易脱落。父亲提醒:“锄头渴了,你得勤勤地给它喝水。喝足了,它埋头干活,就不松懈卖呆了。树渴了,不是得给树喝水吗?”我说:“锄柄虽是树,但不是死了,还要喝水?”父亲说:“树死了,它的魂还在。记住,每一种植物,包括它的躯体,都是一条生命,都得善待。”
⑧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一个庄稼汉的植物学,也学到了一个庄稼汉做人的道理。
【小题1】文中说父亲“摸透了植物的秉性”,其实在父亲眼里,植物的秉性就是
(3分)
【小题2】文章围绕父亲和植物打交道写了多件事,请概括出其中三件:(3分)
(1)水稻灌浆时,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一样盯紧;(2)
(3)__ (4)__
【小题3】文中画直线句都是父亲说的话,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看,这些句子的共同点是 .
由此可以看出父亲 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4】作者用“似是而非”“耸人听闻”“匪夷所思”“奇谈怪论”等贬义词来评价父亲的植物学和他的行为,这与第⑧段的表述似乎矛盾,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父亲的植物学
①父亲是位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摸透了植物的秉性。
②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我经常软硬兼施,将他老人家接到城里小住。每每住了两天,他就神不守舍。我知道,他是惦记他的庄稼。有一次,我执意挽留他多待几天,我说:“现在是农闲,你急着回家千啥?”他的回答叫我哭笑不得。他说:“眼下正值水稻灌浆,我得盯紧点儿,看看它们是不是有谁偷奸耍滑。”老小老小,父亲年纪大了,是不是返老还童?父亲却严肃地说:“就像小飞(我的儿子)他们上自习课,老师为什么还得坐堂?老师要是不照面,他们不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吗?你别看水稻,没有成熟之前,也是孩子呢,哪有孩子不活蹦乱跳,像大人一样自觉遵守纪律的?它们若是打盹偷懒,结的穗不打秤,准得减产。”他老人家似是而非的触类穿通,让我瞠目结舌。
③我是农校毕业,父亲这套耸人听闻的植物学,我领教过不是一回。有一次,父亲身体有恙,我顺道回家看他,他已初愈。说好了下午就得返程,其实是想和父母多聊几句。父亲却依然吃了饭扛着锹下地。母亲嗔怨道:“看你急不可耐的样子,你不能等他们动身再下地吗?父亲说:“我已经几天没下地了,正闹稻瘟,虽然打了药,也不知道好了没有?”母亲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父亲指了指我,低声说:“得了病的人,亲人看望,心里不是舒服许多?患了病的庄稼和生了病的人一样,脾气都大。”在父亲眼里,庄稼不是作物,而是人具备了人的喜怒哀乐。因此,有活没活,他都要去看他的庄稼,和作物套近乎。一天不下地,心里就不踏实。他的逻辑令人匪夷所思,地里的庄稼就像演员,没有观众捧场它们会演得投入吗?没事,在田埂上转悠,哪怕是深情地看上它们几眼,它们也会受到鼓舞,投桃报李。
④在父亲看来,植物是人,而人是有脾气韵。小时候,柿子吐红,我们饥不择食地摘,往往生拉硬拽。可柿予却总赖在枝头依依不舍,索性买珠得椟,将柿树枝条也折下来。父亲看了很心痛,说:“人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你折枝,柿树不痛吗,来年柿树还敢坐果?柿树也是有记忆的。”父亲教了我们一招:抓住柄,反方向、顺方向各旋3圈,柿子就乖巧地落到我们手中。父亲说:“不要对柿子蛮横无理,它天生的倔犟,得顺着它,才能手到擒来。”父亲的某些举止,荒诞不经。比方说,隔那么一段时间,他会在屋前院后拍树,大有把树千拍遍的况味。父亲的解释是,他拍树,就像长辈拍晚辈肩膀,让这些树感觉到主人的重视和亲呢。树就会攒着劲长,结出大的果子长出粗的腰围。苞谷吐缨,他顶着骄阳,钻进玉米地,汗涔涔地与谷穗们一一握手,我还以为那是父亲帮助苞谷人工授粉。父亲的滑稽镜头,惹得村人嘲讽他是领导下基层视察。父亲我行我速乐此不疲,他说:“苞谷也像人,本来就是餐风宿露的光头百姓,你若是袖手旁观,它们会伸出谷穗的手来?你不嫌弃它们,主动伸出手,让它们感到和蔼可亲,它们一激动,恨否能伸出双手。”
⑤父亲还喜欢和植物说话。记得有一回,我从家里的棉地经过,摘棉的父亲正在和谁唠嗑。四顾,茫然无人。我想,许是父亲一个人劳作,自言自语,打发寂寞。那年的初冬,父亲哭丧着脸,说是到城里住了几天,没有和棉蕾拉呱儿,秋蕾抿紧嘴巴缄默不语,忘了吐絮。原来,父亲是在和棉花说话,父亲固执地认为,他一开口,棉蕾就会答腔。籽棉,是棉花的大段道白。这简直是奇谈怪论了。
⑥在父亲看来,死了的植物,也是活的。只不过以另一种形态活着而己。
⑦小时候,我锄地,锄头脱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将锄楔上去,没锄出一畦,义脱了。父亲将锄楔上,放到沟里浸浸,再锄,就不容易脱落。父亲提醒:“锄头渴了,你得勤勤地给它喝水。喝足了,它埋头干活,就不松懈卖呆了。树渴了,不是得给树喝水吗?”我说:“锄柄虽是树,但不是死了,还要喝水?”父亲说:“树死了,它的魂还在。记住,每一种植物,包括它的躯体,都是一条生命,都得善待。”
⑧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一个庄稼汉的植物学,也学到了一个庄稼汉做人的道理。
【小题1】文中说父亲“摸透了植物的秉性”,其实在父亲眼里,植物的秉性就是
(3分)
【小题2】文章围绕父亲和植物打交道写了多件事,请概括出其中三件:(3分)
(1)水稻灌浆时,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一样盯紧;(2)
(3)__ (4)__
【小题3】文中画直线句都是父亲说的话,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看,这些句子的共同点是 .
由此可以看出父亲 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4】作者用“似是而非”“耸人听闻”“匪夷所思”“奇谈怪论”等贬义词来评价父亲的植物学和他的行为,这与第⑧段的表述似乎矛盾,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4分)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3 分)
读懂父爱
陆川
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 多岁了。
小时候,看到别的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既羡慕又忧伤。
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庭里长大,父亲陆天明在外人眼里很温和,但对我从小就很严格。从我的童年到青年时代,父亲与我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
我从小酷爱文艺,梦想长大后能成为张艺谋那样的国际名导。高中毕业后,我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但父亲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认为我没有生活积淀和感受,拍不出什么好电影,还自作主张地为我填报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志愿。父亲掐断了我的梦想,为此我对他有了怨言。
大学毕业后,我在国防科工委当了一名翻译。一次,我路过北京电影学院,发现海报栏里张贴着导演系招收研究生的简章,我沉睡的梦想再度被激活了。这次,我没有告诉父亲,就报考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电影学院一位教授是父亲的朋友,给父亲打去电话:“导演系研究生很难考,你不替儿子活动活动?”父亲断然拒绝了:“他行需要我活动吗?他不行拉关系又有什么用?”
虽然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导演系录取,但父亲的“冷酷”还是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总觉得父亲有些自私,过分专注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我的发展。
几年后,我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导演,因为是新人,我整整3年时间没有导过一部电影。那时候,我整天无所事事,常常坐在街头,看着夕阳发呆。此时,父亲已经写出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颇有影响的剧本,我很希望父亲也能为我写一个剧本,再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我寻找投资方。我委婉地暗示过父亲,但每次父亲都这样告诉我:“你是个男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想到别人的父亲想方设法为子女牵线搭桥,而自己的父亲却对我的事业不闻不问,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2001年,我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转机,我导演的电影《寻枪》荣获国际国内10多项大奖。我满以为父亲会表扬我几句,谁知,父亲从电视里看颁奖典礼时,只是淡淡地说:“还行,但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我回敬了父亲一句:“在你眼里,我永远成不了气候。”因为话不投机,我与父亲吵了起来,很长时间谁也不搭理谁。
2004年9月,就在我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进行后期制作时,我年仅55岁的姑姑、著名作家陆星儿患癌症在上海去世。这给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特别是父亲,他从小与姑姑感情很深,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
料理完姑姑的后事,我陪着父亲回到北京,此时再看父亲,那个威严、冷酷的男人竟那么瘦弱无助,我内心五味杂陈……见父亲头发乱了,我打来热水为他洗头发。这一平常举动,竟让父亲老泪纵横:“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对你很严厉,你也许觉得爸爸很冷酷,但爸爸从来都把你的每一步成长放在心里。溺爱和纵容孩子,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失职……”
父亲的话让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告诉我:“你在青藏高原拍摄《可可西里》时,你爸爸听说你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病,累得吐血,因担心你,整夜睡不着,一说起你就泪流满面。”原来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
2009 年4 月16 日,我呕心沥血4 年拍摄出的史诗电影《 南京!南京!》 在央视电影频道举行首映式。记者现场连线远在上海养病的父亲。4 年来,父亲知道我数次阑尾炎发作,晕倒在片场;知道我冒着零下30 ℃ 左右的严寒,一拍摄就是10 多个小时……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4 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 …
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想与父亲合作一部戏。前不久,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高兴地说:“孩子,咱们来个约定:爸爸给你写剧本,你要答应爸爸一个条件,把个人问题尽快解决好。”我们父子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的心头奔涌着激动和幸福… …
【小题1】快速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情节梳理。(3分)
小时候既羡慕又忧伤----高中毕业后有了怨言 ----大学毕业后 — 2004年
——月料理完姑姑的后事 ——前不久 。
【小题2】“既羡慕又忧伤”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从上文中摘要回答。( 2 分)
【小题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 分)
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 4 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
【小题4】“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2 分)
【小题5】文中的父爱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举一个类似例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学习幸福
①让人生一定要幸福, ?
②第一,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人大概有三个层次:物质跟欲望的满足,文明跟文化、艺术的层次,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越物质生活意义的层次。境界越高,视野越宽,困难就越小,也就会越来越感觉幸福。
③第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平常心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我30岁时已经得到了台湾文学讲坛所有的奖项,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有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得到幸福。为了觉悟,我辞掉了所有工作到山区去住。一天我到山下去采购,我在一个水果摊旁边,突然有人跑过来对我说,请问这个水果多少钱?我很气,我这么有气质,你居然说我是卖水果的。我又跑到卖肉的地方,有人跑过来问我说,老板,猪肉多少钱一斤?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你跟所有人是一样的,但是内在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感觉决定你的内心。“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的时候要有红尘的怀抱”,这样你才可以时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世界。
④第三,要有欢喜的心理。其中两个方法,一是快乐活在当下,一是尽心即是完美。有一位弟子问师傅,你怎么修行?师傅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有一位老先生说,他要找一位最完美的女子结婚,结果60年过去了仍在寻找。他说30岁时曾找到一个,但是对方说自己也要找最完美的男人!其实发现人生的不完美才是快乐。最完美的境界是不存的,只有你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无悔。
⑤第四,要有柔和心。柔和心透过慈悲心而来,通过爱己而来。小时候我喜欢读伟人传记,发现一个真理:伟人都喜欢散步。散步可以养成一种从容的态度,因为从容,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尊重,你会发现多元的价值。
⑥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在画画。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动就很痛,最后用两个木板把手绑住,还在画。家人不理解,他就对家人说,痛苦会过去,但是美好会留下来。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会不断走向幸福。
【小题1】作者认为“学习幸福”需要做到哪几点?(4分)
【小题2】整体感知全文,试给第①段横线处填补合适的语句(10个字以内)。(2分)
【小题3】文章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语段分别说明。(3分)
【小题4】文章结尾写法国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带病坚持画画,旨在阐述什么?(2分)
【小题5】从上文可知,作者林清玄倡导的“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文章后的感受。(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6分)
马 语(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两个场面:一是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2分)
2.小说中为什么多次写“我”想了解马的历史尤其是“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4分)
3.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4.小说中的“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学习幸福
①让人生一定要幸福, ?
②第一,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人大概有三个层次:物质跟欲望的满足,文明跟文化、艺术的层次,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越物质生活意义的层次。境界越高,视野越宽,困难就越小,也就会越来越感觉幸福。
③第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平常心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我30岁时已经得到了台湾文学讲坛所有的奖项,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有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得到幸福。为了觉悟,我辞掉了所有工作到山区去住。一天我到山下去采购,我在一个水果摊旁边,突然有人跑过来对我说,请问这个水果多少钱?我很气,我这么有气质,你居然说我是卖水果的。我又跑到卖肉的地方,有人跑过来问我说,老板,猪肉多少钱一斤?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你跟所有人是一样的,但是内在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感觉决定你的内心。“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的时候要有红尘的怀抱”,这样你才可以时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世界。
④第三,要有欢喜的心理。其中两个方法,一是快乐活在当下,一是尽心即是完美。有一位弟子问师傅,你怎么修行?师傅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有一位老先生说,他要找一位最完美的女子结婚,结果60年过去了仍在寻找。他说30岁时曾找到一个,但是对方说自己也要找最完美的男人!其实发现人生的不完美才是快乐。最完美的境界是不存的,只有你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无悔。
⑤第四,要有柔和心。柔和心透过慈悲心而来,通过爱己而来。小时候我喜欢读伟人传记,发现一个真理:伟人都喜欢散步。散步可以养成一种从容的态度,因为从容,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尊重,你会发现多元的价值。
⑥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在画画。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动就很痛,最后用两个木板把手绑住,还在画。家人不理解,他就对家人说,痛苦会过去,但是美好会留下来。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会不断走向幸福。
1.作者认为“学习幸福”需要做到哪几点?(4分)
2.整体感知全文,试给第①段横线处填补合适的语句(10个字以内)。(2分)
3.文章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语段分别说明。(3分)
4.文章结尾写法国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带病坚持画画,旨在阐述什么?(2分)
5.从上文可知,作者林清玄倡导的“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文章后的感受。(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