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请你认真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整幅图告诉我们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中的“京”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③图中五个相扣的圆环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4、①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或“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只要答出时间、地点、主题即给满分,其它的酌情给分)
②张开双臂奔跑的人(或“舞动的龙”、“ 蜿蜒的河流”、“涌动的血脉”等)
③五大洲的体育健儿相聚在一起(或“五大洲””、“ 奥林匹克五环”、“全世界人民手牵手”等)
①整幅图告诉我们的信息是:____________
②图中的“京”字像____________一样。
③图中五个相扣的圆环象征着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狐。
⑾经过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⑿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⒀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4.第5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写出两点即可)(4分)
5.第7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3分)
6.纵观全文,汪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7.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与汪老的交往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第3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狐。
⑾经过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⑿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⒀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小题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小题4】第5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写出两点即可)(4分)
【小题5】第7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3分)
【小题6】纵观全文,汪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小题7】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与汪老的交往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8】第3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坎儿”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运动”加以推广。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屣。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大多作用的。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有改动)
(1)“读书的‘坎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根据第②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与第⑤段的哪个句子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⑵沈老汉五十多岁,已是白发白须,一脸的憔悴。沈老汉有个独予阿将,35岁了,还没有媳妇儿。阿将处过几个女友,女方总嫌他家贫穷。沈老汉为了挣钱帮儿子娶上媳妇儿,东借西凑一笔资金,办了一家废铁收购点。
⑶沈老汉给那个男子递了一支烟,倒了一杯茶。男子叫火强,以前也卖给沈老汉废铁。火强说:“老头儿,你怎么看上去像我们外地人一样?”沈老汉笑笑说:“外地人怎么了?与本地人一样啊,都是中国公民。”火强弯腰开始从三轮车内搬废铁,沈老汉过去帮忙。火强一看慌乱起来,忙挡住沈老汉说:“这点小事,怎么能劳大叔出力?”火强见沈老汉没有坚持,向那些废铁望了一眼,松了一口气。如果沈老汉过去搬废铁,秘密一定会被发现——在两根粗铁管里,塞满了泥沙。
⑷称完废铁,没经沈老汉验收,火强快手快脚地把废铁倒入场地的铁堆里。沈老汉笑呵呵地说:“年轻人,辛苦了。”火强偷偷地笑着想,沈老汉真是个糊涂蛋!
⑸阿将回来,他一眼便在铁堆里发现了问题——新收的两根废铁管里塞满了泥沙。阿将瞧着沈老汉说:“爸,你怎么这样收废铁啊?泥沙当废铁,我们亏损不起啊。”沈老汉说:“放心,我们没亏。”阿将瞪着沈老汉。沈老汉继续说:“我收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事,本想揭露出来,怕他丢了丑,今后不来做生意。最后我也用了一个雕虫小技。”阿将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沈老汉,沈老汉说:“过秤时,我换了秤砣,把那四十多斤泥沙扣除了。”
⑹沈老汉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沈老汉对待卖废铁的顾客总是满面笑容,有时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可是对来卖好铁、新铁的顾客,沈老汉总是眉头紧锁,一脸不悦,好像人家欠他什么似的。一次,老张送来一车铁,沈老汉笑呵呵地把废铁收了,却对好铁不屑一顾。老张火了,说:“沈老头,你脑子有问题,人家千方百计要好铁,你却偏偏喜欢废铁啊。”沈老汉说:“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老张说:“怪人。”摇着头离开了。
⑺一天晚上,火强载来了一三轮车新铁管。沈老汉把头摇得如吊钟一样。火强说:“你真不会做生意,开收购点,不收好铁谁信啊。”沈老汉来回走了几步,还是摇头说:“我不能收。”火强说::‘这些铁管,我也是收来的,挣点小钱。我从来没做过偷鸡摸狗的勾当.,”沈老汉又摇了一下头,火强火了,说:“如果这次你不收,今后我不会卖铁给你,还会叫我的老乡与你断绝业务。”沈老汉全身一颤抖。后来沈老汉颤抖着手收购了火强的好铁管。
⑻沈老汉为人诚实,价格公道,远远近近的拾荒者、小贩总喜欢把废铁卖给沈老汉。沈老汉的生意渐渐旺了起来。
⑼那天,沈老汉出事了。片警传唤沈老汉进了派出所。原来火强卖的那些新铁管是赃物。火强坐了牢,沈老汉也被行政拘留了10天。
⑽沈老汉进去后,阿将打听来打听去,终于弄明白那事是被人举报的,不然公安人员怎么会查到他们头上啊。
⑾阿将想来想去——自己家没有仇人啊,谁会是举报人呢?阿将找片警几次,想知道举报人是谁。片警说,你想砸我饭碗?别说举报人我不认识,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的。
⑿沈老汉放出来后,大家很同情沈老汉,说他被贼害苦了。新老顾客都来关照收购点的生意,收购点红火起来。
⒀阿将却念念不忘查出那个举报人。他每天关注收购点进进出出的行人,可是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有发现可疑人员。那天,沈老汉去了外面,搁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阿将一听,吓了一跳,来电人自称是派出所的民警,请他去派出所领荣誉证书和举报奖金。他更糊涂了,问,举报什么?民警说,一起收赃案啊,让我们破了系列盗窃案件。
⒁阿将的头疼痛起来,想了很久也不明白,爸怎么会举报自己收购赃物。
1、文章第⑵段从记叙顺序来看是____叙。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第⑷段的“快手快脚”“偷偷地笑”等词语中可看出火强是一个贪图小便宜且自作聪明的人。
B.俗话说“无商不奸”。沈老汉通过偷偷换秤砣的方法收购火强塞满泥沙的铁管,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个弄虚作假、贪图小利的奸商。
C.沈老汉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诚实,价格公道。
D.“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沈老汉担心好铁新铁是赃物,如果收购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3、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请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下面的情节。(每处填四字)
(1)智胜火强
(2)________
(3)________
(4)案发被拘
(5)________
4、第⑺段两个加点的“颤抖”分别表现了沈老汉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沈老汉为什么举报自己?读完全文,你认为沈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回答1—6题。
发现诗意
刘心武
邻居小焦曾跟我抱怨:“我简直像住在‘女生宿舍’啊!一个进入了更年期,一个进入了青春反叛期!”听他细说,发现他妻子的更年期综合症并不严重,倒是女儿焦姝的青春反叛如雷似电。
前一阵,他女儿放学刚进家门,还没跟父母照面,就大声嚷嚷:“什么也别问我!”然后进了自己房间,“嘭”的一摔门。做好饭,隔门唤她吃饭,要么根本不理睬,要么忽然破门,而出,气冲冲地说:“就知道吃饭、吃饭!除了吃饭,你们还懂得什么?”开始他们还试图教诲她,后来知道那只会使其反叛加剧,就干脆沉默。我曾安慰过小焦:“对此不要过分焦虑,估计焦妹多半只是在家里反叛,在学校里大概要收敛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会渐趋平衡。”
前些时候小焦报告我好消息:焦妹不仅不那么反叛了,还能主动跟父母交流。她那间屋的门也不再关死,有时虚掩,有时敞开。以前她在屋里鼓捣电脑,绝对不许父母“偷看”,现在她会高兴地招呼他们过去,同看她从网上链接来的信息或博客文章,还乐于跟他们进行讨论。小焦问:“难道青春反叛期的症候能不治而愈吗?”
昨天焦姝来我家还书,她向我道出个中缘由。原来,她班上跟她最合得来的果果的母亲因病去世了。果果跟她说:“真的很后悔,到遗体告别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一直没有怎么认真地注视过妈妈……”果果这话,以及果果眼里罕见的泪光,让她心里咯噔一下,仿佛不小心触了电。那天晚上,她睡不着,起来上卫生间,路过爸妈卧室,卧室里有灯光,她朝里面望,望见妈妈坐在梳妆台前。方便完出了卫生间,她发现妈妈还坐在梳妆台前。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为什么不好好睡觉?再细看,妈妈是在那里翻弄一些小东西。
她以前也没有长时间地、认真地注视过妈妈。她此刻细观,惊讶地发现妈妈原来那么中看,却已有了衰老的迹象。从侧面望去,妈妈像一个半明半暗的剪影。妈妈所摆弄的,她终于看清楚了,是爸爸历次出差给妈妈带回来的小首饰,那些项链呀、手链呀、戒指呀、耳环呀、领饰胸针呀,没有一样是贵重的。最贵的一个,大概是爸爸在回国的飞机上买来的免税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手镯。妈妈每次得到礼物,总是欢喜一阵,戴上几天,然后就收起来再不见踪影。
那晚,焦妹在爸妈卧室门外偷觑了许久,妈妈一直没有发现她,她也因此许久以来第一次仔细地观察了妈妈。妈妈将那小首饰一一从小匣子里取出,端详,抚摸,嘴角漾出满足的、幸福的笑意。有一个玉石吊坠,妈妈戴着招待客人时,一位阿姨不留情面地跟她说:“便宜货!假的!绝非和田玉,连俄罗斯菜玉也不是!”妈妈当时很不自在,想说什么,但语塞。当时,焦妹却觉得那阿姨很为自己“解恨”,心里想:臭美什么?以后少教训我吧!但那晚在卧室门外细观妈妈的动作表情,焦妹忽然看到了妈妈的内心深处。她亲切地抚摸那个“假玉吊坠”,回味着生命里那个最亲近的人给予她的爱意……焦妹说那是她人生中第一个不眠之夜,但又是一个甜蜜之夜。她忽然觉悟,这个原来让她处处不屑和愤慨的世界上,确有弥足珍贵和让人心仪的因素——可以称为诗意的东西……
我听了后祝福她:“好啊,从身边最平凡琐屑的场景里,发现了诗意,这说明你脱离了青春反叛期,进入了诗意享受期!”
人们常问:为什么青春产生诗歌?焦姝的个案给了我们一个明晰的回答,是的,正如你想到的,焦妹告别后,留下一个小本本给我,那是她的第一本短诗集。
(选自《读者》2009年04期)
1.阅读全文后,请你回答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听了果果的话,焦姝为什么会“心里咯噔一下,仿佛不小心触了电”?
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焦姝青春反叛期的症候“不治而愈”的原因是什么?
5.有多少少男少女像焦姝一样,有青春反叛期的症候,在家的表现也是“如雷似电”。阅读本文后,请你以焦姝为例帮他们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6.青春是产生诗歌的时期。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诗意呢?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诗意地生活{节选)
马万辉
我一直相信
境由心生
我们的生活很平凡
少有大事件
却有小乐趣
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
去捕捉
去感知”
那让我们快乐的瞬间
我们应该努力
把本来平凡的生活
尽量过得生机盎然
充满乐趣和美感
(1)阅读诗歌后,请你谈谈对两篇选文中“诗意”的理解。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选文,回答下题。
发现诗意 刘心武邻居小焦曾跟我抱怨:“我简直像住在‘女生宿舍’啊!一个进入了更年期,一个进入了青春反叛期!”听他细说,发现他妻子的更年期综合症并不严重,倒是女儿焦姝的青春反叛如雷似电。
前一阵,他女儿放学刚进家门,还没跟父母照面,就大声嚷嚷:“什么也别问我!”然后进了自己房间,“嘭”的一摔门。做好饭,隔门唤她吃饭,要么根本不理睬,要么忽然破门,而出,气冲冲地说:“就知道吃饭、吃饭!除了吃饭,你们还懂得什么?”开始他们还试图教诲她,后来知道那只会使其反叛加剧,就干脆沉默。我曾安慰过小焦:“对此不要过分焦虑,估计焦妹多半只是在家里反叛,在学校里大概要收敛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会渐趋平衡。”
前些时候小焦报告我好消息:焦妹不仅不那么反叛了,还能主动跟父母交流。她那间屋的门也不再关死,有时虚掩,有时敞开。以前她在屋里鼓捣电脑,绝对不许父母“偷看”,现在她会高兴地招呼他们过去,同看她从网上链接来的信息或博客文章,还乐于跟他们进行讨论。小焦问:“难道青春反叛期的症候能不治而愈吗?”
昨天焦姝来我家还书,她向我道出个中缘由。原来,她班上跟她最合得来的果果的母亲因病去世了。果果跟她说:“真的很后悔,到遗体告别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一直没有怎么认真地注视过妈妈……”果果这话,以及果果眼里罕见的泪光,让她心里咯噔一下,仿佛不小心触了电。那天晚上,她睡不着,起来上卫生间,路过爸妈卧室,卧室里有灯光,她朝里面望,望见妈妈坐在梳妆台前。方便完出了卫生间,她发现妈妈还坐在梳妆台前。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为什么不好好睡觉?再细看,妈妈是在那里翻弄一些小东西。
她以前也没有长时间地、认真地注视过妈妈。她此刻细观,惊讶地发现妈妈原来那么中看,却已有了衰老的迹象。从侧面望去,妈妈像一个半明半暗的剪影。妈妈所摆弄的,她终于看清楚了,是爸爸历次出差给妈妈带回来的小首饰,那些项链呀、手链呀、戒指呀、耳环呀、领饰胸针呀,没有一样是贵重的。最贵的一个,大概是爸爸在回国的飞机上买来的免税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手镯。妈妈每次得到礼物,总是欢喜一阵,戴上几天,然后就收起来再不见踪影。
那晚,焦妹在爸妈卧室门外偷觑了许久,妈妈一直没有发现她,她也因此许久以来第一次仔细地观察了妈妈。妈妈将那小首饰一一从小匣子里取出,端详,抚摸,嘴角漾出满足的、幸福的笑意。有一个玉石吊坠,妈妈戴着招待客人时,一位阿姨不留情面地跟她说:“便宜货!假的!绝非和田玉,连俄罗斯菜玉也不是!”妈妈当时很不自在,想说什么,但语塞。当时,焦妹却觉得那阿姨很为自己“解恨”,心里想:臭美什么?以后少教训我吧!但那晚在卧室门外细观妈妈的动作表情,焦妹忽然看到了妈妈的内心深处。她亲切地抚摸那个“假玉吊坠”,回味着生命里那个最亲近的人给予她的爱意……焦妹说那是她人生中第一个不眠之夜,但又是一个甜蜜之夜。她忽然觉悟,这个原来让她处处不屑和愤慨的世界上,确有弥足珍贵和让人心仪的因素——可以称为诗意的东西……
我听了后祝福她:“好啊,从身边最平凡琐屑的场景里,发现了诗意,这说明你脱离了青春反叛期,进入了诗意享受期!”
人们常问:为什么青春产生诗歌?焦姝的个案给了我们一个明晰的回答,是的,正如你想到的,焦妹告别后,留下一个,小本本给我,那是她的第一本短诗集。
(选自《读者》2009年04期)
1.阅读全文后,请你回答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果果的话,焦姝为什么会“心里咯噔一下,仿佛不小心触了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姝青春反叛期的症候“不治而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多少少男少女像焦姝一样,有青春反叛期的症候,在家的表现也是“如雷似电”。阅读本文后,请你以焦姝为例帮他们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