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相关题目

阅读《使至塞上》一诗,完成22-25题。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能够体现出这个特点的诗句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2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古诗《使至塞上》,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的字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B.三、四句写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长河”即黄河。

D.最后两句,诗人从萧关的候骑那里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2.对本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就如蓬草飘飞,即将远至“胡天”,不久就可以见到边关将士,心情很激动,表现出对将士们的想念和关切。

B.沙漠浩瀚。一个“大”字表现了这个特点;边塞荒凉,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突出,而一个“孤”字则写出人烟稀少的荒凉。

C.“落日”给人伤感,而一个“圆”字更是把这种印象夸张放大了,让人愈感苍凉。

D.沙漠一片坦荡,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长河”把大漠分割,好像把诗人和家人分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舒畅,因为自己越向大漠走,离家越远。

3.这首诗的作者和体裁是(  

A.李白  五律   B.苏轼 五古        C.陶渊明 五古      D.王维 五律

4.诗中哪两句最有名,摘录下来,说说它们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