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峥嵘(zhēng) 馈赠(kuì) 蠕动(yú) 骸骨(hái)
B.畸形(jī) 煦暖(xù) 附和(hè) 矍烁(shuò)
C.辍学(chuò) 迤逦(yǐlǐ) 慰藉(jí) 干涸(hé)
D.恻隐(cè) 残垣(yuán) 祈祷(qǐ) 迸溅(bèng)
评卷人 |
得分 |
|
|
三、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答案
13、D
三、填空题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峥嵘(zhēng) 馈赠(kuì) 蠕动(yú) 骸骨(hái)
B.畸形(jī) 煦暖(xù) 附和(hè) 矍烁(shuò)
C.辍学(chuò) 迤逦(yǐlǐ) 慰藉(jí) 干涸(hé)
D.恻隐(cè) 残垣(yuán) 祈祷(qǐ) 迸溅(bèng)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奚(xī)落 积 攒(zǎn) 慷慨(kāng kǎi) 娟(juān)娟细流
B.驯(xùn)服 耸(sǒng)听 恫(tóng)吓 大名鼎鼎(dǐng)
C.晓谕(yù) 生涯(yá) 沮丧(jǔ sàng) 怒不可遏(è)
D.堕(zhùi)落 接济(jì) 滂沱(páng tuó) 轻举妄(wàng)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人物介绍】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曾任记者、主编等职。1953年出生于台湾高雄。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还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作为台湾自由作家,曾创造了连续3年台湾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其作品逾百部,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记者访谈】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网友评价】
做温暖的葵:读林清玄,好似在仲春的清晨醒来,看到金色阳光洒照的翠竹上,露珠“啪嗒啪嗒”滴到窗台,声音比银铃清脆入耳;又好似夏日清晨在有着一泓碧水的池塘边上,看着新荷……
薰衣草:淡淡地将人生哲理品味。先生的散文,散发出睿智的光辉,将凡尘俗世的纷扰摒弃,给自己一片宁静的天空。
无名: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小题1: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其作品逾百部,在全世界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 |
B.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
C.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
D.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
F.从网友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林清玄的作品,充满哲理和睿智的光辉,阅读他的作品,能获得美的享受,如同品尝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
小题3: 如果给【记者访谈】部分拟个标题“心美一切皆美”,你认为切合文章主旨吗?请说明自己的看法和理由。(3分)
小题4:怎样理解【记者访谈】中划线句子“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这句话?并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6分)
|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而又□,似乎□而又□。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_______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节选自叶君健《看戏》)
1.给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陡然 |
一笑一颦 |
膨胀 |
||
A.d%u |
b5I |
p5ng |
||
B.d(u |
p0n |
p6ng |
||
C.zh%u |
p0n |
p5ng |
||
D.z%u |
b5I |
p6ng |
2.结合原文,推断词语的含义。(2分)
①轻盈:_______。
②婀娜:_______。
3.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的标准,给词语分类(5分)
①轻盈 |
②颤动 |
③婀娜 |
④淹没 |
⑤已经 |
⑥回音 |
⑦渐渐 |
⑧忽然 |
⑨控制 |
⑩消逝 |
⑾一片 |
A.名词:_______。
B.动词:_______。
C.形容词:________。
D.副词:_______。
E.数量词:_______。
4.第1自然段的“水袖”一词中引号的作用是(2分)
[ ]
A.特定称谓 |
B.特殊含义 |
C.强调 |
D.引用 |
5.填入文中“□”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2分)
[ ]
A.辽远 |
逼近 |
铿锵 |
柔和 |
B.逼近 |
辽远 |
柔和 |
铿锵 |
C.辽远 |
逼近 |
柔和 |
铿锵 |
D.柔和 |
铿锵 |
逼近 |
辽远 |
6.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入三句话,正确的排序应是(2分)
[ ]
A.溅到空中,滴在地上,落进第一个人的心里,
B.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C.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滴在地上,溅到空中,
D.滴在地上,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溅到空中。
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3分)
①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
( )
②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
( )
③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
( )
8.选段共三段,可分为两个层次,请归纳层意。(2分)
①第一层层意:_______。
②第二层层意: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
当语言死亡时, 。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