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
|
四、作文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答案
14、1、(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
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A× B× C√ D√
4、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
四、作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 ”或“×”。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B.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孔
C.见笑于大方之家 很慷慨的人 D.百川灌河 黄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为莫己若者 B、野语有之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 我之谓也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以为莫己若者 不见水端
3.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B.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C.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D.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神话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 B.河伯始旋其面目面孔 |
C.见笑于大方之家很慷慨的人 | D.百川灌河黄河 |
A.以为莫己若者 | B.野语有之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我之谓也 |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小题3】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
B.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
C.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D.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神话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 B.河伯始旋其面目面孔 |
C.见笑于大方之家很慷慨的人 | D.百川灌河黄河 |
A.以为莫己若者 | B.野语有之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我之谓也 |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小题3: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
B.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
C.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D.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神话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山岳潜形________(2)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
(3)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
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名微而众寡 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 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4分)
① 将军宜枉驾顾之。 (2分)
译文: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分)
译文:
4.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围绕“隆中对”的“对”前、 “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 ②益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植物的“力气”用的地方也变了。在地球上,它们百分之八十的能量被用于茎的生长,但在太空中,这些植物都把长茎这件事省了,省下来的能量被转移到长叶子和长果子上。太空中的植物大多枝叶繁茂、果实丰硕,产量大增。比如,太空中小麦,只有大半个巴掌大的“麦田”里,居然收获了一百五十多穗。
很多种子在太空“修炼”过后,经过太空辐射,也出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比如,最后挑选培育出的太空辣椒比一般辣椒能大上一倍,甚至能长到半公斤重;太空苹果的重量也比一般苹果重百分之十五,而且维生素C含量更高、糖分更多,更好吃;太空西红柿产量则比地球上高出百分之二十,而患病率降低了百分之四十。
太空育种甚至能延长农学家的学术生命。在地球上,要巩固稳定植物的某种变异后的特性,比如让变大后的辣椒不再变小,至少得经过六代,大概要花十年时间。一个学者的黄金学术生命能有几个十年?但在太空中,一般到了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用上五年时间,植物变异后的某种特性就稳定下来了。(根据2010年5月刊《新探索》同名文章改编)
1.第3段文字中,第一句从说明文语言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说明;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________、________。
2.太空育种有哪些好处?请根据上文分条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延长农学家的学术生命。
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名为“天河一号”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则相当于全国13亿人连续计算88年。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座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2010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天河一号”的基础上,对加速节点进行了扩充与升级,新的“天河一号A”系统已经完成了安装部署,其实测运算能力从上一代的每秒563.1万亿次倍增至2507万亿次,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2010年11月,“天河一号”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快的计算机世界纪录。
1.文段第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阳台上那一株青藤
①阳台,古朴中略带沧桑,好象在静静地追忆着逝去的烟云!
②这样一个南方的小镇,这样一个偏僻的角落,是丝毫留恋不了路人的眼波的吧!
③我本也是这样一位漠然而匆匆的路人。可是莫名的,我的视线就瞟向了那儿,而后就被牢牢吸引,流连忘返!
④青藤,阳台上有一株青藤!稀稀疏疏的枝丫恣意地在那儿伸展着,静静地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如一位禅悟后的智者!没有英俊小生的玉树临风,也没有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就那样随意而慵懒地伏着,却分明拥有了千般诗意万般风情,波澜不惊地撩拨着你心中的柔情,让你渐渐地陶醉,迷失……
⑤起风了。于是,一片片小巧玲珑的叶片便兴奋地晃动着自己的小脑袋,似乎在争先恐后地向你打招呼:“嗨,我在这儿呢!”让你没法不感受到生命的激情!放眼望去,一汪绿意就那样水灵灵地在那个小小的阳台荡漾,在自己的心里波动!
⑥阳台与青藤,朴实与激情,就这样不可思议的相得益彰:朴实沉淀着激情,激情诗话着朴实!
⑦待思绪在心灵的原野上尽情驰骋过后,再次回眸,想作最后的道别!然而,另一幅景致瞬间便深深地震撼了自己渐渐粗糙的心灵!
⑧一对古稀老人,悄然出现在阳台,那样自然而和谐,仿佛他们原本就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老太太快乐而爱怜地给那一株青藤浇着水,细心,周到,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是她的子女,每一滴水珠都是她的梦想。浇着浇着,笑容和温情便情不自禁地浮上老太太的面孔,慈祥而美丽!老先生则坐在一把靠椅上,手拿一本书,在低声吟诵,专注,矍铄,为自己,也为妻子。在妻子听来,那或许也是天籁吧!偶尔读到中间,妻子会娇嗔地回头打趣几句,于是,惬意的笑声便会在风中传送。
⑨在笑声中,那一株青藤在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传递着自己被感染的快乐!
⑩一种感动,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涌动:爱,便如这青藤吧!在朴实中演绎,才绿意常存!
【小题1】“这样一个南方的小镇,这样一个偏僻的角落,是丝毫留恋不了路人的眼波的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2】“我的视线就瞟向了那儿,而后就被牢牢吸引,流连忘返!”作者的视线被什么吸引?(2分)
【小题3】“然而,另一幅景致瞬间便深深地震撼了自己渐渐粗糙的心灵!”请结合全文和你的感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4】本文语言细腻传神,请从第④⑤段中摘录一句进行品析。(3分)
【小题5】绿,无处不在,撼动了多少文人墨客!阅读下面两段描写藤的文字,请从写作内容和感情的角度比较他们的异同。(6分)
【甲】一对古稀老人,悄然出现在阳台,那样自然而和谐,仿佛他们原本就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老太太快乐而爱怜地给那一株青藤浇着水,细心,周到,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是她的子女,每一滴水珠都是她的梦想。浇着浇着,笑容和温情便情不自禁地浮上老太太的面孔,慈祥而美丽!老先生则坐在一把靠椅上,手拿一本书,在低声吟诵,专注,矍铄,为自己,也为妻子。在妻子听来,那或许也是天籁吧!偶尔读到中间,妻子会娇嗔地回头打趣几句,于是,惬意的笑声便会在风中传送。
在笑声中,那一株青藤在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传递着自己被感染的快乐!
一种感动,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涌动:爱,便如这青藤吧!在朴实中演绎,才绿意常存!
--------节选自《阳台上那一株青藤》
【乙】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节选自《囚绿记》
相同点:
不同点:
阅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
(一)五柳先生传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二)靳秋田索画(之二) |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仄径③:狭窄的小路;适适然④: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 ”; 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亦不详其姓字 详: ②每有会意 会意: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 绝: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4.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