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天净沙·秋思》曲末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试题答案
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曲末一句: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2.《钱塘湖春行》中的对偶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4.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7.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
8.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过一山拦。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此曲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
(2)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
(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忧伤,特意选用了几组让人感伤的事物:枯藤、老树、故道、瘦马,触景生情情更浓。( )
(4)昏鸦、西风、夕阳三种事物虽不能直接让人忧伤,但置身于特定环境中,目睹黄昏乌鸦归巢、西风起,太阳下山,一天将尽,却能徒增伤感。( )
3.诗人在“构图”上,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一面是秋风萧飒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一面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这是 相映;而“流水”与“小桥”是 相映;写景与写人是 相映。(填序号)
A.背景与主体 B.明暗 C.动静
4.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为“ ”和“ ”。
5.点明这首散曲主旨的句子是 。
6.简析“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全曲中的作用。
7.这首词(曲)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是如何渲染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院清池 李元洛
①像有珠宝之癖者秘藏昂贵的宝玉一样,我将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②它平铺在岳麓书院[注]靠后的院落里。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碧池一汪。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样一幅明丽的水彩画,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③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忘返。清泉之侧的房屋,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候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热闹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方清池,我觉得可以称作“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因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而净化。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名氏或暴发户可比。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咏且不去说它,南宋朱熹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宋代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秋八月,时年三十八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侧的百泉轩,题匾额“百泉轩”三字。他的《观书有感》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他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我想叩百泉轩的门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淙淙而潺潺犹似旧时。
⑥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
⑦友人说它像一方砚池,我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方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注】岳麓书院:书院是过去各地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从唐代开始,历代都有,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校。岳麓书院是我国最古老的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创办于北宋,历经宋、元、明、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被誉为“千年学府”。
1.岳麓书院的这一方清池原名“碧沼观鱼”,本文作者为什么建议更名为“洗心池”呢?
2.第④段引述朱熹的创作,意在表现什么?
3.本文结构上重视前后呼应。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4.本文在比喻的运用上很有表现力。试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5.结合文意解释第③段“唐突”的意思。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书院清池①像有珠宝之癖者秘藏昂贵的宝玉一样,我将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②它平铺在岳麓书院①靠后的院落里。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碧池一汪。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深秋,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样一幅明丽的水彩画,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③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忘返。清泉之侧的房屋,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热闹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方清池,我觉得可以称做“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因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而净化。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名氏或暴发户可比。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咏且不去说它,南宋朱熹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宋代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秋八月,时年38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侧的百泉轩,题匾额“百泉轩”三字。他的《观书有感》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他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我想叩百泉轩的门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淙淙而潺潺犹似旧时。
⑥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
⑦友人说它像一方砚池,我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方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作者李元洛,因原文较长有删改)
注:①岳麓书院:书院是过去各地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从唐代开始,历代都有,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校。岳麓书院是我国最古老的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创办于北宋,历经宋、元、明、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被当代学者誉为“千年学府”。
1.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摹清池景色时,通过对景物色彩的不同搭配渲染出不同的情境,请你仔细品味第②段中的画线语句,举例说说景物色彩有怎样的特点,渲染出了怎样的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麓书院的这一方清池原名“碧沼观鱼”,在本文中,作者建议将其更名为“洗心池”,请你根据第③段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建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意,说明作者借书院清池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例如:①多用修辞手法;②化用古典诗句;③词语运用富有创造力与表现力。请你任选一种特色,从文中举一例具体说明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