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4、读了上面有关极端气候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不幸一文,你一定极为痛心。我想,凡是有一点环保意识的人不可能无动于衷。那就请你带着上文给你的触动,以“家园”为话题,结合你曾经耳闻目睹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话题不等于标题,标题自拟。②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立意自定,要有真情实感,③考卷中的材料不能借用。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地名⑤字迹工整,文面整洁者另加2-3分,否则扣2-3分。

 

 

试题答案

24、略

相关题目

阅读《家园落日》一文,完成题1-6题。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像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霜。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如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

  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下面哪两项与作者文章的原意不符?

[  ]

A.作者对落日的观察细致,感受丰富,是因为他觉得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B.作者用浓墨重彩从色彩、形态和神韵三方面,描绘出极富感染力的家园落日图。

C.作者认为人在家园看落日,才有看到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落日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永不会变更。

D.题为《家园落日》,文章一开始却先写了其他地方的落日,在作者眼中,它们给人的感觉是既迷人又有缺憾。

E.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在旷达、宁静生活的向往。

2.“……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请你说说,作者内心的强烈希望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如此”的内涵是什么,“说不清”的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为什么出现“迟暮的老农”的形象,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了很多落日,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你见过的日、月、星、灯,任取一个作为描写对象,尝试用两种以上修辞方法写一写你对它的观察和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1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 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1.结合全文,请给飓风下一个定义。(2分)

2.请你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3.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C.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4.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作用(2分)

(1)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

(2)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

5.飓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可抗拒。前不久日本发生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于日本地震,有网友在网上发贴说:不是地震,是南京的三十万野鬼在颤抖;也不是海啸,是东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更不是什么核辐射,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你们祈福什么?他们有靖国神社罩着呢!你们捐什么款?甲午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没花完!你们救什么助?钓鱼岛他们都有能力布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1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 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小题1】结合全文,请给飓风下一个定义。(2分)
【小题2】请你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3】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C.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小题4】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作用(2分)
(1)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
(2)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
【小题5】飓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可抗拒。前不久日本发生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于日本地震,有网友在网上发贴说:不是地震,是南京的三十万野鬼在颤抖;也不是海啸,是东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更不是什么核辐射,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你们祈福什么?他们有靖国神社罩着呢!你们捐什么款?甲午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没花完!你们救什么助?钓鱼岛他们都有能力布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1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 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小题1】结合全文,请给飓风下一个定义。(2分)
【小题2】请你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3】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C.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小题4】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作用(2分)
(1)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
(2)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
【小题5】飓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可抗拒。前不久日本发生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于日本地震,有网友在网上发贴说:不是地震,是南京的三十万野鬼在颤抖;也不是海啸,是东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更不是什么核辐射,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你们祈福什么?他们有靖国神社罩着呢!你们捐什么款?甲午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没花完!你们救什么助?钓鱼岛他们都有能力布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1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 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1.结合全文,请给飓风下一个定义。(2分)

2.请你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3.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C.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4.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作用(2分)

(1)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

(2)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

5.飓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可抗拒。前不久日本发生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于日本地震,有网友在网上发贴说:不是地震,是南京的三十万野鬼在颤抖;也不是海啸,是东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更不是什么核辐射,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你们祈福什么?他们有靖国神社罩着呢!你们捐什么款?甲午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没花完!你们救什么助?钓鱼岛他们都有能力布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7题

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泳池。”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⑤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6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51.6℃的极端天气。7月,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8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录。

⑥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疾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2月28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1.整体感知,准确筛选。请你概括一下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要力求简练)

2.好的说明性文章,其说明对象特点是非常鲜明而突出的,本文说明对像是什么?有何特点?(语言要精准)

3.本文在说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大不幸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例子点到为止)

4.选文第②段和第③段加点词“泉城”“记忆”为何要加引号?请仔细阅读两段话后准确回答

5.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6.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7.造成全球“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减少乃至避免这种可怕的“极端气候”应该做哪些实质性工作?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神奇的中微子束通信》,完成1—3题。

神奇的中微子束通信

①继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之后,一种新颖的通信手段正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它不受任何气候条件限制,通信信号也不会因任何手段而中断,它可以穿过高山,通过海洋,能从某一地点直线地穿过地球到达另一地点,它就是可以运载信息钻地入海的神奇的中微子束通信。

    ②中微子是一种奇妙的基本粒子,它不带任何电荷,呈中性,质量极小,静止质量为零;它能以接近光速直线前进,方向性极好,也不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它能量大,穿透力极强,电磁波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厚厚的地层这两大禁区中微子却能轻而易举地冲破。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

    ③早在1956年,欧美学者通过复杂的核反应实验,证明中微子确实存在。上世纪70年代,美科学家将中微子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发送至远隔千山万水的另一端接收装置中,结果成功地感测到了穿山涉水而来的中微子信号。8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进行了中微子束通信的试验,获得了成功。此后科学家分别进行了海下、地下种种试验,使中微子束通信初显端倪。

④中微子束通信,只需要中微子束发射装置(高能质子加速器)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发射的中微子束所包含的信息,经接收装置解读,就能实现信息交流。把视音频信号、数据信号等,加载到中微子束上面,即可实现任意距离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无论通信两点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哪怕是地球的两端,也无需任何中继站或借助卫星转送;它保密性好,不易被截获,而且不受电磁的干扰,甚至热核爆炸引起的辐射也奈何它不得;它传递信息快,几乎无衰减,传输容量大,可双向传输多路电视和音频信号,如与发送和接收的计算机进行并网,可进行遥控、遥测;它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可以进行无限制的通讯。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⑤中微子束通信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除用于全球民用通信外,在军事上,采用中微子束通信,将为海军对潜艇进行保密通信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即使是发生了热核战争,安置在岩石深处的指挥部的中微子束发射机不会受到原子弹的破坏,还能正常工作。在航天领域,中微子束通信可以穿透月球,与月球背面的空间站联系,或者作为“特殊信使”,遨游太空,与在宇宙中飞行的宇宙飞船直接联系。可见,神奇的中微子束通信,在人类通信领域中将大显身手。

1.阅读第②—④段,整理作者说明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②段介绍了                            

第③段介绍了中微子束通信的研究过程;

      第④段介绍了                             

2.试给“中微子”下个定义。

3.下面的材料提供的信息反映了目前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存在的问题,中微子束通信的什么特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一   对流层散射通信(属于微波通信)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电磁波在对流层中多次被反射以及气候条件(气压、温度、湿度等)随时变化,使接收信号发生起伏(即衰落);二是由于信道距离远、跨度大及气候条件影响,传输损耗大……

材料二   据有关部门透露,去年我国曾发生18起海底光缆阻断事故,今年已发生了6起。刚刚发生阻断事故的中美海底光缆,去年4月已经发生过一次阻断,只是后果不如这一次严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①地球气温骤降,暴风雪呼啸而来,第二次冰河世纪来临,人类陷入了灾难……灾难片《后天》中描述的情景虽然骇人听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场景都有相当科学依据,这个灾难完全有可能发生。中国气象局的丁一汇研究员作了“极端气候事件”的报告。他表示,按照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后天》中温盐环流关闭的情景在百年之后有可能出现。  
  ②据丁一汇介绍,未来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预计上升1.4℃-5.8℃,而这将是近一万年来增温最快的一个世纪。随着温度的上升,更多的淡水将流入北部海洋(冰山溶解,北部降雨量递增)。在融入大量淡水之后,北部的海水含盐浓度下降,海水会“变轻”。而“变轻”的海水难以下沉,从而失去了流回赤道的动力。  
  ③“一旦环流停止,北欧的温度将比现在降低20℃左右。而整个地球的气候也将为之发生巨变。”丁一汇说道。而没有了北方的回流后,整个温盐环流的“开关”便给紧紧地闭上了。  
  ④据了解,温盐环流是对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平衡至关重要的一个“调节器”。在“调节器开关”打开的时候,它就像一条热能传送带,将赤道地区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往北大西洋,并从北边带回冰冷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调节器”一旦关闭,北半球气温将骤降并逐渐进入冰期。  
  ⑤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温盐环流关闭”开展了相关研究。丁一汇透露,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的预测,在之后100年内,虽然温盐环流变得越来越“衰弱”,但还不至于完全关闭。但专家也表示,这种潜在的威胁正变得越来越大,如果人类继续超负荷地开发地球资源,加剧这种增暖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那么温盐环流的关闭可能会提前到来,而那时就是全人类的灾难。                
(根据《科技信息》改写)
1.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引用电影《后天》中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发生“温盐环流关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画线句中“超负荷”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