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根据从名著中节选的文字,填写下面的书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困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籍名称: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4、书籍名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书名号则该小题不得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现错别字则该小题不得分)
根据从名著中节选的文字,填写下面的书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困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籍名称: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范进进学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
(选自《儒林外史》)
1.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为什么还叫“童生”?
2.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
荏苒:
3.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范进________的特点。
4.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一)(17分)
钓 虾
鲁彦①
每年一到夏天,河水渐渐浅了,清了,从岸上可以透澈地看到近处的河底。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射过来,石洞口的虾便开始活泼地爬行。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
这时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我也开始忙碌了。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功了。然后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
“又要忙啦!钓来了给谁吃呀!”母亲每次总是这样的说。
但我早已笑嘻嘻地跑出了大门。
把钩子沉在岸边的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我不爱这样。我爱伏在岸上,把钓竿放下,不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就被引来了。它颇聪明,并不立刻就把串着蚯蚓的钩子往嘴里送,它只是先用大钳拨动着,作一次试验。倘若这时浮子在水面,就现出微微的抖动,把线提起来,它便立刻放松了。但我只把线微微地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但这时它也还并不往嘴里送,似在作第二次试验,把钩子一推一拉地动着。我便把线搓动着,一紧一松地牵扯,使钩尖正对着它的嘴巴。看见它仿佛吞进去了,但也还不能立刻提起线来,有时还须把线轻轻地牵到它的反面,让钩子扎住它的嘴角,然后用力一提,它才嘶嘶嘶地弹着水,到了岸上。
把钩子从虾嘴里拿出来,把虾儿养在小水桶里,取了一条新鲜的小蚯蚓,放在左手心上,轻轻地用右手拍了两下,拍死了,便把旧的去掉,换上新的,放下水里,第二只虾子又很快地上钩了……
“你这孩子真会钓,这许多!”大人们望了一望我的小水桶,都这样称赞说。
到了中午,我的小水桶里已经装满了。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地说。
她给我在饭锅里蒸了五六只,但我照例地只勉强吃了一半,有时甚至咬了半只就停筷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水桶里的虾儿呆的呆了,白的白了,很少能够养得活。母亲只好把它们煮熟了,送给隔壁的人家吃。
“你只是给人家钓,还要我赔柴赔盐赔油葱!”她老是这样地埋怨我。“算了吧,大热天,坐在房子里不好吗?你看你面孔,你头颈,全晒黑啦!”
但我又早已拿着钓竿、蚯蚓,提着小水桶,悄悄地走到河边去了。
夏天一到,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空水桶出去,满水桶回来。
直至秋天来到,天气转凉了,河水大了,虾儿们躲进石洞里,不大出来,我也就把钓竿
藏了起来。但这时母亲却恶狠狠地把我的钓竿折成了两三段,当柴烧了。
“还留到明年吗?一年比一年大啦,明年还要钓虾吗?明年再钓虾不给你读书啦,把你送给渔翁,一生捕鱼过活!……”
待下一年的夏天到时,我的新钓竿又做成了:比上年的长,比上年的直,比上年的美丽,钓来的虾也比上年的多。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选自散文《钓鱼》,题目有改动,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
【小题1】读完全文,请你简要写出“我”一到夏天就去河边钓虾的原因有哪些。(4分)
【小题2】文章第二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比较鲁彦《钓虾》与下面四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4分)
A.《安塞腰鼓》(刘成章) | 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
C.《海燕》(高尔基) | D.《那树》(王鼎钧) |
⑴与《钓虾》语言特色最接近的课文 | |
⑵《钓虾》与你所选课文的共同语言特色 | |
⑶抄录《钓虾》中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一个句子 | |
【小题4】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17分)
钓 虾
鲁彦①
每年一到夏天,河水渐渐浅了,清了,从岸上可以透澈地看到近处的河底。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射过来,石洞口的虾便开始活泼地爬行。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
这时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我也开始忙碌了。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功了。然后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
“又要忙啦!钓来了给谁吃呀!”母亲每次总是这样的说。
但我早已笑嘻嘻地跑出了大门。
把钩子沉在岸边的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我不爱这样。我爱伏在岸上,把钓竿放下,不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就被引来了。它颇聪明,并不立刻就把串着蚯蚓的钩子往嘴里送,它只是先用大钳拨动着,作一次试验。倘若这时浮子在水面,就现出微微的抖动,把线提起来,它便立刻放松了。但我只把线微微地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但这时它也还并不往嘴里送,似在作第二次试验,把钩子一推一拉地动着。我便把线搓动着,一紧一松地牵扯,使钩尖正对着它的嘴巴。看见它仿佛吞进去了,但也还不能立刻提起线来,有时还须把线轻轻地牵到它的反面,让钩子扎住它的嘴角,然后用力一提,它才嘶嘶嘶地弹着水,到了岸上。
把钩子从虾嘴里拿出来,把虾儿养在小水桶里,取了一条新鲜的小蚯蚓,放在左手心上,轻轻地用右手拍了两下,拍死了,便把旧的去掉,换上新的,放下水里,第二只虾子又很快地上钩了……
“你这孩子真会钓,这许多!”大人们望了一望我的小水桶,都这样称赞说。
到了中午,我的小水桶里已经装满了。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地说。
她给我在饭锅里蒸了五六只,但我照例地只勉强吃了一半,有时甚至咬了半只就停筷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水桶里的虾儿呆的呆了,白的白了,很少能够养得活。母亲只好把它们煮熟了,送给隔壁的人家吃。
“你只是给人家钓,还要我赔柴赔盐赔油葱!”她老是这样地埋怨我。“算了吧,大热天,坐在房子里不好吗?你看你面孔,你头颈,全晒黑啦!”
但我又早已拿着钓竿、蚯蚓,提着小水桶,悄悄地走到河边去了。
夏天一到,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空水桶出去,满水桶回来。
直至秋天来到,天气转凉了,河水大了,虾儿们躲进石洞里,不大出来,我也就把钓竿
藏了起来。但这时母亲却恶狠狠地把我的钓竿折成了两三段,当柴烧了。
“还留到明年吗?一年比一年大啦,明年还要钓虾吗?明年再钓虾不给你读书啦,把你送给渔翁,一生捕鱼过活!……”
待下一年的夏天到时,我的新钓竿又做成了:比上年的长,比上年的直,比上年的美丽,钓来的虾也比上年的多。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选自散文《钓鱼》,题目有改动,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
小题1:读完全文,请你简要写出“我”一到夏天就去河边钓虾的原因有哪些。(4分)
小题2:文章第二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比较鲁彦《钓虾》与下面四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4分)
A.《安塞腰鼓》(刘成章) | 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
C.《海燕》(高尔基) | D.《那树》(王鼎钧) |
⑴与《钓虾》语言特色最接近的课文 | |
⑵《钓虾》与你所选课文的共同语言特色 | |
⑶抄录《钓虾》中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一个句子 | |
小题4: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老师对我说何为
李致远先生是我文学上的启蒙老师。
1935年,火一样酷热的汉口之夏。我在长江边上那个繁华的城市里,读完了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试结束,学校特地为应届毕业生安排了一次小小的欢送会。
欢送会设在校舍底层的一间乒乓室里。室内屋顶低矮,如同地下室,整个屋子就显得更长。从图书室临时搬来的几张长桌排成一字形。桌上整整齐齐摆满了糕点瓜子和汽水之类。屋子里异乎寻常地安静极了。这一天,全班四十四个同学之间都谦让有礼,连说话的声音都是低低的。是的,对所有被欢送的小学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谁都珍惜这临别依依的茶话会。
我们的级任老师李致远先生不知什么时候进入屋内的,因为我们听见熟悉的咳嗽声。他大概三十岁左右,看起来倒像年近四十。有的同学说他当了那么多年小学教员,天天站在黑板前,吸了太多的粉笔灰,因此得了肺痨。这种病在那个年代是不治之症。他脸色阴郁,戴着一副老式玳瑁边深度近视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那两只眼睛总是神经质地睁得大大的,好像随时随地要拍案而起大声疾呼的样子。只是在几声咳嗽过后,眼睛里那一缕升腾的火焰似乎又熄灭下去了。
我是从另一个大城市转学到那个学校的,而且也只读了半年就毕业了。担任国文课的李先生也就是级任老师。说实话,我当小学生时的作文成绩一直是很差劲的。有一回还得到某老师触目的红笔批语:“文不对题!”颇有大喝一声以示训诫之意。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文学的爱好,开始我随同可爱的木偶匹诺曹经历了种种奇遇,旋即又钻进《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迷人的世界里。到了李先生的课堂上,我不胜奇怪,从第一堂作文课直到期终的毕业考试,仿佛一次又一次的奇遇,我的作文忽然都变得优秀起来,几乎每一篇都名列第一。有几次,李先生还在课堂上当众朗读我的作文,时或即席讲述一番,详细分析为什么要加以赞扬的原因,这时他那瘦削的脸上就泛起兴奋的红光。倘有用辞不当之处也必定加以指正。凡是他批改过的作文,即使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在他深度的近视眼下也决不会放过,他于是稍稍停顿片刻,向我投来逼人的眼光。那闪闪发光的视线里既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热烈的期望。他无声的话比说出来的要多得多,末了总是一阵呛咳,朗读也到此中止了。这实在使我又感动又难过。
在李先生的教诲和鼓舞下,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小学时代。现在一转眼就要离别了,半年来课堂上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一阵掌声,我从沉思中抬起头来。
简单的欢送仪式举行过后,在铺着洁白台布的一字形长桌尽头,李先生侧身站在桌旁。还没有开口,他用手帕掩着嘴咳了一会儿,随后以他锐利的眼光扫视全场。我想,只有一颗真正火热的心,才能隔着厚厚的镜片闪射那样炽热的光芒。
“哦,毕业了。”李先生说了几句贺词,停停,他又讲下去,几乎变成愤激的大声呐喊:“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你们往后走哪条路,由你们选择,可是千万别重蹈覆辙,再踏上前人走过的那条自取灭亡的绝路!不!你们要去闯出一条崭新的路,去,去吧,去走新的路!”
听起来声音有点古怪。这临别赠言有若沉闷黑夜里爆出一声惊雷,全场的同学无不为之愕然。李先生过于激动,慢慢坐下来,呛咳着。我近旁一个女同学埋下头去,一缕长发云彩般披落在肩头。她闭上眼睛,泪珠滚落在她苍白的脸上。
我即将离开那个城市。出发远行以前,同那个女同学最后一次去看望李先生。他目光炯炯,紧紧拉着我们的手,说以后要多给他去信。沉默半晌,他忽然从杂乱无章的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墨绿色封面的书,认真地写上给某某同学留念的字样。这是我每一次看到的一本美丽的书,1931年间陈梦家编选的一本诗选,其中包括闻一多几首著名的诗作。
那一年秋天风雨如晦,我又回到上海读初中。过了不久,听说李致远先生的病终于不治,溘然长辞,身后萧条,只留下一堆不值几块大洋的文学书刊而已。他是旧时代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员,在他平凡的岗位上,耗尽了他全部的光和热。我引以为憾的是没有照他的嘱咐,给他写过一次信;可是在那个多雪的冬天里,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散文,那篇文章发表时用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题目:《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1)旋即( ) (2)教诲( )
(3)炽热( ) (4)半晌( )
2.第三段中,毕业欢送会上,低矮的屋子里异乎寻常地安静,全班同学谦让有礼,说话声音低低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欢送会上李先生的临别赠言有若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在第四段中有一句与之相呼应的描写,将这句话完整准确地抄写在下面,书写力求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李致远先生是我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仔细阅读第五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九段李先生引用的鲁迅先生的话出自鲁迅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他(她)的主要特点。
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为什么“我”的那篇“有纪念意义”的文章题目为《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语言自然,行文流畅。其中一些四字词语准确凝练,极富表现力。根据所给解释,从文中选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括号内。
(1)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2)比喻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
(3)常用来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
(4)突然和人世永别。( )
8.文中涉及我国三部古典文学名著,其中你最爱读的是哪一部?结合这一部名著中的相关情节谈一谈你喜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写于1979年,李致远先生44年前的教诲和鼓舞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文章内容从作者角度拟一段抒发对李先生的感激之情的语句,语言力求简洁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________”趣谈朋友,当你看到盛开的鲜花,吃到丰收的硕果时,也许只想到这是园丁和大地母亲的赐予。①但我告诉你,这还有一份蚯蚓的功劳呢!
②蚯蚓是有代表性的环节动物,名字很多,如蜿蟮、曲蟮等,其中,中医给它起的名字最漂亮,叫做“地龙”。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有人说它吃泥土,其实它吃的是泥土中的有机物。有时,它也爬出地面,取食地面的落叶。有趣的是,蚯蚓的粪便竟和它吃的食物一模一样,也是一堆堆颗粒状的“泥土”。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长圆柱形,约三四十毫米,呈暗红色。靠近前端的几节环状结构叫做环带。蚯蚓没有脚,却能“走”路。它是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交替舒张、收缩以及节环刚毛的配合来运动的。
有趣的是,在炎热的夏季,下雨之前,蚯蚓往往会钻出地面,满身带着干燥的土,在滚烫的地面艰难地爬行。它的这一特点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更有趣的是,蚯蚓还会唱歌,并且声音挺好听。不过只有在雨刚停的时候才能听到。如果你不信,不妨去听一听。
蚯蚓的益处可多了。③它每天在地里打洞,疏松土壤,使空气和水分流通,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因此,一位生物学家曾风趣地说:“在人类发明最原始的木犁以前,大地早被蚯蚓‘耕’过了。”据说,日本有人在桑园中每平方米放养100条蚯蚓,结果,桑叶增长三成。1979年我国海安县在栽培白薯、茄苗、青菜的田地里大量放养威廉环毛蚯蚓,使这些作物分别增产40%、150%和27%。
蚯蚓还是高质量的饲料。④它的体内含有许多蛋白质和脂肪,营养很丰富。如果用蚯蚓养鸭,每天每只鸭喂50~100克蚯蚓,那么它产的蛋比不喂蚯蚓的鸭产的蛋,每只要重10~16克。喂蚯蚓的鸭子体重也要比不喂蚯蚓的鸭子重得多。
蚯蚓在医学上用途很广,是传统的中药材,可用做解痉剂和利尿剂等。名医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就用蚯蚓开了40种药方。⑤今年六月,我的家乡有个农民患了严重的热痉挛,后来,就是用几条蚯蚓把病治好的。
蚯蚓还是一座生产有机肥料的工厂,可用来处理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据统计:在适当场所,每公顷土地养40吨蚯蚓,每天可吞食30吨湿性垃圾而排出30吨优质肥料。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⑥在我们县里也办了好几处良种蚯蚓繁殖场。
朋友,别看蚯蚓样子丑陋,但它却是一种佳肴,味道与营养均高于鸡鸭鱼肉。据日本一营养学家预计,蚯蚓将可能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主要肉食来源之一。
在科学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发现,蚯蚓浑身都是宝。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句谚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如今连蚯蚓也不可貌相了。
1.根据文中第二段的介绍,蚯蚓有好几个名称。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填在标题横线处。
2.能体现题目中“趣”的例子在文中有几处?请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六段至第十段是说明________,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对蚯蚓的特点是用哪句话概括的?请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是一位初中生写的,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但有些词句推敲不够。请找出画线中的问题,并作适当修改。
①________。修改:________。
②________。修改:________。
③________。修改:________。
④________。修改:________。
⑤________。修改:________。
⑥________。修改: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