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走在求索的小路上,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走在人生的小路上,我们会收获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鼓舞,我们也会遭遇委屈的眼泪、意外的伤悲……其实这一切,都是照亮我们的心灵阳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请以“走在_________的小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试题答案
17、略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走在求索的小路上,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走在人生的小路上,我们会收获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鼓舞,我们也会遭遇委屈的眼泪、意外的伤悲……其实这一切,都是照亮我们的心灵阳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请以“走在_________的小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_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
(2)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1)人生是由一个个细节连缀而成的。生命中的细节就是一份真情,一缕温馨,一种感动……有时候触动人心灵,影响人一生的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什么惊世之举,而仅仅是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朵花开,一抹朝霞,……可以说,发现细节就是发现生活中的亮点,感受细节就是品味人生的美丽,而忽略细节,往往会使生命多了一些黯淡,少了一丝光彩。
请你以“生命中的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白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2)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_____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要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阅读张秀芝《27瓶黄泥咸鸭蛋》,完成19—22题。(20分)
①我当了20多年的狱警,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各式各样前来探监的人,他们给服刑人员带来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而给我留下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叫“李大山”的服刑人员的母亲带给儿子的礼物——27瓶黄泥咸鸭蛋。
②这件事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初夏,一天,我正在监狱大门口值班,迎面走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肩上还挑着两个黑漆漆农村泡菜用的那种陶瓷坛子。老人对我说,她是来看儿子的,两个坛子里全是用黄泥腌制的咸鸭蛋——“大山平时在家时最爱吃的!”
③我知道李大山,他是因为工地上的老板拖欠自己工资,一怒之下,将对方砍成了重伤,结果被判入狱4年。服刑期间的他,情绪一直不稳定,非常不好管理。
④按照规定,探监时给服刑人员送点东西完全是可以的,但要把这两个坛子送进去却很有难度。因为根据要求,所有送到服刑人员手上的东西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筛查,像坛坛罐罐这类东西,极易被服刑人员改造成锋利的凶器,藏在身上惹事,因此是不允许被送入的。“奶奶,按照管理规定,这两个坛子是不能送到你儿子的手中的。”我无奈地对老人说道。听我这么一说,老人一下子瘫在地上:“干部同志,求求你一定让我把这些咸鸭蛋带给大山,他吃了就一定会好好改造的。”
⑤然后,老人便开始向我讲诉了这两坛咸鸭蛋的来之不易——得知儿子被判入狱后,住下乡下的她,并计划着要去数百公里之外的监狱去探望儿子。因为儿子最爱吃自己腌的黄泥咸鸭蛋,她决定带些过去。但是,之前她辛苦攒下的钱,全拿去赔偿医药费了,已经身无分文了。为了凑足路上的盘缠,60多岁的她在深秋的冷风冷雨里,赤脚赤手地下到藕田里,帮人扒藕,整整扒了一个月……之后,她开始上山去寻找最好的黄泥,好用它们腌制出最美味的咸鸭蛋。做完了这一切,在第二年的初春里,她上路了,肩上挑着两个陶瓷坛子——里面存放着七八十个咸鸭蛋,外加好几斤重的潮湿黄泥巴。她舍不得花钱坐车,决定一路走到儿子那去。她算好了日子,走到监狱大约需要花半个多月的时间,等走到儿子那里,鸭蛋正好完全入味腌好了,到那时儿子就可以直接吃了……
⑥听完了老人的这番讲述后,我就更加犯难了,只好请示上级,上级听后也很感动,给出的答复是:“让她换个其他的东西来盛放咸鸭蛋,比如,软性的空塑料饮料瓶之类的。”老人得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又来了精神,连忙说:“我这就去找!”然后便迅速地挑起两个坛子,兴奋地一步步地走开了。
⑦再次见到老人,是在一个多星期后,这次她带来的是27个大大小小的塑料饮料瓶,每个里面都装着好几个用黄泥包裹的咸鸭蛋!原来,10多年前的当时,空塑料饮料瓶还远不像今天这般随处可见,因为当时喝饮料的本来就少,再加上监狱地处偏僻,更是难道能看到别人丢弃的空饮料瓶。为此,老人一直走到最近的一个小镇上,好在那里的垃圾堆里寻找,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将这27个瓶子集齐,装上坛子里的所有咸鸭蛋。
⑧当李大山看到母亲摆放在桌上上的27个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饮料瓶时,并听完我的讲诉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扑通跪了下来,朝着母亲离去的方向大声哭喊道:“娘,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
⑨老人临走时让我对她的儿子带句话:“好好改造,明年,妈还会来送黄泥咸鸭蛋。”
节选自2012年第34期 《环球人物》
18.根据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4分)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⑴请你说出你对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正好”的理解。(3分)
⑵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中的划线句子。(3分)
20.文中作者多处提到“27个大大小小、的塑料饮料瓶”有何作用?(4分)
21.本文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父母,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解的父母之爱。(6分)
【链接】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一个罕见的老人!
14.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4分)
答:
15.文章开头3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3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关系:
作用:
16.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4分)
答 :
17.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神态描写:
作用:
18.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4人)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周大新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哪,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盂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 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来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糊糊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整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昊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 (选自2011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有改动)
1.文章开头3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3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大新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3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3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答: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周大新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跪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入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呢?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披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入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起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己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选自2011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有改动)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三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三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
(选自2011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有改动)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3分)
答:
2..文章开头3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3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关系:
作用:
3. 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4分)
答: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神态描写:
作用: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5人)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