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人世间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更多的时候,爱躲在细微处,她就像个精灵,欲呼无声,欲觅无形,这样细微的爱,只有彼此心心相印的人,才能真正感受…… 请以“爱在细微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答案

15、略

相关题目

 

在厄运和不幸面前(10分)

①鲁迅先生曾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②是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处处有荆棘,时时有坎坷。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庸人想象的"理想方案"。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不要逃避,逃避只是怯懦者对待生活的"法宝"。是勇士就应当勇于直面人生,"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③敢于直面厄运和不幸,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小时候,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用典当得到的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治病,这种生活不能说不是清苦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厄运和不幸造就了这位文学大师。

④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对于生活的强者,却是他们成功的阶梯,是他们一生中的财富。

⑤培根说过:“奇迹多是从厄运中出现的”。贝多芬有耳疾,他却在听力尽失的情况下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爱迪生耳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张海迪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说是不幸的。可她又是一般人无法与其相比的。她以百倍的自信,顽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站”了起来……

⑥厄运和不幸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一事无成。造成一事无成的原因在于自己缺少自信,在厄运面前退缩了。

⑦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厄运和不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太顺利了,也是一种遗憾。

⑧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我们不要害怕。毕竟生活不是梦,而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

1.作者是怎样将议论与叙述鲁迅小时候的事情联系起来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2分)

2.文中列举了贝多芬、爱迪生、张海迪的事例所要证明的是()(2分)

A.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

B.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

C.厄运和不幸对于生活的强者,是成功的阶梯和人生的财富。

D.只有厄运才能创造奇迹,才能使人获得成功。

3.第⑤段说张海迪"'站'了起来",在这里"站"的意思是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人应该怎样做?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厄运和不幸面前(10分)
①鲁迅先生曾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②是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处处有荆棘,时时有坎坷。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庸人想象的"理想方案"。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不要逃避,逃避只是怯懦者对待生活的"法宝"。是勇士就应当勇于直面人生,"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③敢于直面厄运和不幸,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小时候,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用典当得到的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治病,这种生活不能说不是清苦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厄运和不幸造就了这位文学大师。
④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对于生活的强者,却是他们成功的阶梯,是他们一生中的财富。
⑤培根说过:“奇迹多是从厄运中出现的”。贝多芬有耳疾,他却在听力尽失的情况下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爱迪生耳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张海迪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说是不幸的。可她又是一般人无法与其相比的。她以百倍的自信,顽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站”了起来……
⑥厄运和不幸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一事无成。造成一事无成的原因在于自己缺少自信,在厄运面前退缩了。
⑦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厄运和不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太顺利了,也是一种遗憾。
⑧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我们不要害怕。毕竟生活不是梦,而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
【小题1】作者是怎样将议论与叙述鲁迅小时候的事情联系起来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2分)
【小题2】文中列举了贝多芬、爱迪生、张海迪的事例所要证明的是()(2分)

A.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
B.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
C.厄运和不幸对于生活的强者,是成功的阶梯和人生的财富。
D.只有厄运才能创造奇迹,才能使人获得成功。
【小题3】第⑤段说张海迪"'站'了起来",在这里"站"的意思是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认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人应该怎样做?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厄运和不幸面前(10分)
①鲁迅先生曾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②是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处处有荆棘,时时有坎坷。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庸人想象的"理想方案"。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不要逃避,逃避只是怯懦者对待生活的"法宝"。是勇士就应当勇于直面人生,"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③敢于直面厄运和不幸,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小时候,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用典当得到的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治病,这种生活不能说不是清苦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厄运和不幸造就了这位文学大师。
④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对于生活的强者,却是他们成功的阶梯,是他们一生中的财富。
⑤培根说过:“奇迹多是从厄运中出现的”。贝多芬有耳疾,他却在听力尽失的情况下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爱迪生耳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张海迪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说是不幸的。可她又是一般人无法与其相比的。她以百倍的自信,顽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站”了起来……
⑥厄运和不幸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一事无成。造成一事无成的原因在于自己缺少自信,在厄运面前退缩了。
⑦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厄运和不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太顺利了,也是一种遗憾。
⑧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我们不要害怕。毕竟生活不是梦,而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
小题1:作者是怎样将议论与叙述鲁迅小时候的事情联系起来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2分)
小题2:文中列举了贝多芬、爱迪生、张海迪的事例所要证明的是()(2分)
A.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
B.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
C.厄运和不幸对于生活的强者,是成功的阶梯和人生的财富。
D.只有厄运才能创造奇迹,才能使人获得成功。
小题3:第⑤段说张海迪"'站'了起来",在这里"站"的意思是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认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人应该怎样做?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石赋

  ①我爱石。

  ②石,宽广的胸怀里,孕育着无穷的宝(  )。

  ③石,可垒之为高墙,架之为桥梁,筑之为道路。当它历尽艰辛,粉身碎骨,化作微尘细末时,又成为沃土,滋养五谷新苗。石的躯体之于我们,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石,随着岁月的流逝,纹络里深刻着沧桑的印迹。考古学家研究人类的过去,古生物学家探究生命的(  )变,都求教于石。石的心灵里,有着多么深(  )su@的思想。

  ⑤石,大至于高山峻岭,气势磅礴;石,小至于方砚细珠,莹然可玩。它在昆仑之巅,于迷雾杳霭和风云变幻之中,成为天赖之以立的柱石;它在园林之内,与水榭亭阁、茂林修竹相伴,陶冶着我们的美感,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石的风姿和操守又有多美。

  ⑥石,一经琢制,能夺造化之功。举世无双的云岗和敦煌石窟,是艺术天才精雕细刻的稀世珍宝;天安门广场那(  )ch)入云天的丰碑,永远在纪念着不朽的人民英雄。石的情感是多么地沉郁、厚实、丰富,跟人们心心相印啊!

  ⑦古往今来,有多少巨笔赞美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精卫曾以石填海;《红楼梦》曾以石命名;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

  ⑧敬爱的周总理也爱石。他办公的房间里有一碗用清水养着的雨花石。邓颖超同志说:“每当我一看到这些雨花石,就会回想起无数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烈士来。”郭沫若同志对周总理亲自拾来的雨花石感慨万分,他写道:

  “雨花纹石的宁静、明朗、坚定、无我,似乎象征主人的精神。”

  ⑨啊,这正是石的品格,这才是对石最好的歌颂和赞美。

  ⑩我爱石。

1.给文中的两个加粗字注音。

2.根据注音在文中两处括号里填上汉字。

3.概括第②段到第⑥段写的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石的胸怀和品格

B.石的用途

C.爱石的内容和原因

D.石的功能和胸怀

4.文中举出周总理爱雨花石,郭沫若评论雨花石,这对表达内容起什么作用?

________

5.对全文结构划分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棦/⑦⑧/⑨⑩

B.①/②棦/⑦/⑧⑨/⑩

C.①/②棦/⑦棦/⑩

D.①②/③棦/⑦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厄运和不幸面前

  ①鲁迅先生曾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②是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处处有荆棘,时时有坎坷。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庸人想象的"理想方案"。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不要逃避,逃避只是怯懦者对待生活的"法宝"。是勇士就应当勇于直面人生,"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③敢于直面厄运和不幸,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小时候,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用典当得到的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治病,这种生活不能说不是清苦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厄运和不幸造就了这位文学大师。

  ④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对于生活的强者,却是他们成功的阶梯,是他们一生中的财富。

  ⑤培根说过:奇迹多是从厄运中出现的。贝多芬有耳疾,他却在听力尽失的情况下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爱迪生耳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张海迪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说是不幸的。可她又是一般人无法与其相比的。她以百倍的自信,顽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了起来……

  ⑥厄运和不幸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一事无成。造成一事无成的原因在于自己缺少自信,在厄运面前退缩了。

  ⑦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厄运和不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太顺利了,也是一种遗憾。

  ⑧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我们不要害怕。毕竟生活不是梦,而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

(1)

作者是怎样将议论与叙述鲁迅小时候的事情联系起来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

(2)

文中列举了贝多芬、爱迪生、张海迪的事例所要证明的是

[  ]

A.

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

B.

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

C.

厄运和不幸对于生活的强者,是成功的阶梯和人生的财富。

D.

只有厄运才能创造奇迹,才能使人获得成功。

(3)

第⑤段说张海迪"'站'了起来",在这里"站"的意思是指:

________

(4)

作者认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人应该怎样做?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

答: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列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或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 “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宗“很疏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青山不老
梁衡
  ①《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写庞德与关羽决战,身后抬着一具棺材,以示此行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埋了就是。真一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这种气概大约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但是当我在一个小山沟里遇到一位无名老者时,我却比读这段《三国演义》还要激动。
  ②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沟里,山上全是树,所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谈话就如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时间闪着粼粼的波
  ③但是我知道这条山沟以外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起沙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是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的瘦小老头,竞创造了这块绿洲。
  ④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还有他的棺材。那棺材就停在与他一墙之隔的东屋里。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他是在六十五岁时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的,现在已有五人离世,却已绿满沟坡。他现在已八十一岁,他知道终有一天早晨他会爬不起来,所以那边准备了棺材。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也是在一天他栽树回来时,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在城里工作,三番五次地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就是种树,那边的棺材就是这价值结束时的归宿。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去年冬天一次就从林业收入中资助村民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但他还不满意,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他爬不动为止。
  ⑤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谈话,就像是站在生死边界上的谈天,但又是这样随便。主人像数家里的锅碗那样数着东沟西坡的树,又拍拍那堵墙开个玩笑,吸口烟……我还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采访。
  ⑥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而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⑦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荡的小院。我不知怎么一下又想到那具棺材,不觉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政治家的周恩来在病床上还批阅文件;作为科学家的华罗庚在讲台上与世人告别;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种事业,那么生与死便不再有什么界线。他活着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死了,这东西还永恒地存在。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都说过,生死于他们无所谓了,因为他们所要发现的都已发现。老人是这样的坦然,因为他的生命已转化为一座青山。青山是不会老的。
  ⑧老人姓高,名富。
1.文章开篇引用《三国演义》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遇到一位无名的植树老人时,比读这段《三国演义》还要激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第②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作者交代了晋西北的环境特点与县志的记载,这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④~⑥段的内容,说说种树老人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名的种树老人与举世闻名的革命家周恩来、科学家华罗庚,尽管职务与社会地位等不同,但他们也有相同之处。请你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