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早秋独夜
自居易
井梧凉叶动,邻杵①秋声发。
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注]①杵:捣衣的工具。
A.第一句通过写梧桐叶动,暗示有风,“凉”字则写出秋风乍来的凉意。
B.第二句通过写邻家的捣衣声。暗示人们在准备冬衣,可见秋天将尽。
C.第三句写前半夜天还很热,所以诗人还可以露宿屋檐之下。
D.第四句写半夜诗人因天凉而醒时,月光已照入屋内,顿感有凉意。
试题答案
2、B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1~13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5、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6、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答: , 。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说说这两诗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1~13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5、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6、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答: , 。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说说这两诗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对下面这首古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A.这是一首记叙夜泊枫桥的春天景象和感受的诗。
B.“江枫”指江边的枫树。
C.“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诗人到半夜没睡着,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漂泊在外羁旅之愁满怀。
D.此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在诗人眼里都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0-11题。(6分)
游栖霞寺
唐 张汇
跻①险入幽林,翠微②含竹殿。泉声无休歇,山色时隐见。
潮来杂风雨,梅落成霜霰③。一从方外④游,顿觉尘心变。
【注释】①跻:攀登。②翠微:翠绿的山色。③霜霰:霜雪。④一从:从一,跟一个人。
方外:世俗之外。
10.对这首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展现了诗人寻幽揽胜、不避险阻的情态,“幽”字点写出了栖霞寺的环境特征。
B.颔联先写视觉感受,再写听觉感受,使画面中的山色与泉声相互映衬,富有生趣。
C.颈联采用对偶手法,“风雨”对“霜霰”,渲染了有别于俗世的清冷而幽静的氛围。
D.尾联交代了诗人跟随别人游玩栖霞寺后的感受,流露出远离尘俗、追求清净的愿望。
11.“翠微含竹殿”一句中的“含”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毛泽东
1.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2.对这首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惟”“顿”都是副词,“惟”字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
C.《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D.《沁园春·雪》的下半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3.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结构上的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家望睛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①西风雨②,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属秦。②西风雨:刮西风就下雨。
1.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尝闻”二字开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B.“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
C.“望”字含义深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
D.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通过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白发老翁如鹤立”这句诗。(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农家望睛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①西风雨②,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属秦。②西风雨:刮西风就下雨。
8.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首句“尝闻”二字开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B.“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
C.“望”字含义深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
D.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通过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白发老翁如鹤立”这句诗。(2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①西风雨②,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属秦。②西风雨:刮西风就下雨。
小题1: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尝闻”二字开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
B.“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 |
C.“望”字含义深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 |
D.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通过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⑥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⑥微:如果没有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B.主人日再食两次
C.诚然,卿不朕欺诚实 D.或指其书有的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濂具以实对计日以还
D.或指其书曰门人弟子填其室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4.联系文中事例,具体分析一下【甲】【乙】两文各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新 柳 唐代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分)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请作简要赏析。 (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