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史记》中载有一个关于吴起的故事:他爱兵如子,深得士兵们的爱戴。有一次,一个刚刚入伍的小兵在战争中负了伤,因战场上缺医少药,等到打完仗回到后方时,那位小兵的伤口已经化脓生疽。吴起在巡营的时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立刻蹲下来,用嘴为那位士兵吸吮伤口,消炎疗伤。那位小兵见大将军竟然如此对待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其他士兵们看了,也深受感动。正因为吴起如此善待士兵,所以士兵们个个英勇善战。
读了这则故事。你获得哪些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试题答案
19、略
《史记》中载有一个关于吴起的故事:他爱兵如子,深得士兵们的爱戴。有一次,一个刚刚入伍的小兵在战争中负了伤,因战场上缺医少药,等到打完仗回到后方时,那位小兵的伤口已经化脓生疽。吴起在巡营的时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立刻蹲下来,用嘴为那位士兵吸吮伤口,消炎疗伤。那位小兵见大将军竟然如此对待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其他士兵们看了,也深受感动。正因为吴起如此善待士兵,所以士兵们个个英勇善战。
读了这则故事。你获得哪些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主持人:想必大家对“中秋节”都不陌生,它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所谓“天上一轮圆月明,古今何处不中秋”,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
可是,对于这个节日,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活动成果吧!
传说组:我们组的收获可是相当丰富的,不仅收集到了中秋节的由来,还收集到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下面我们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吧!这是我们从《大众日报》上搜集到的一则资料: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中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即现在所指的“春节”)齐名,成为我国主要节日之一。
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主持人:传说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这一段资料来自报刊,有较强的说服力。下面请风俗组的同学展示一下他们搜集的成果。
风俗组:我们组这次的成果也很丰硕,关于中秋节的风俗实在太多啦。我们简单分成了三小类:吃、玩、祭。
据我们调查,过春节的时候,有的地区不吃饺子,但是全国各地过中秋节时都会吃月饼,可见月饼在中秋习俗中的重要性。另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将“吃蟹”作为中秋节的必备活动。比如《红楼梦》中就有“吃蟹、赏菊、作诗”的文字。
玩的花样也不少,赏月应算是“玩”里最普遍也最风雅的,另外还有赏花灯、舞火龙、买兔儿爷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
关于祭,有的地区已经从过去的拜月祈福转变成趣味性的活动,但是多少还带有祈福的性质,所以我们依然归到“祭”这一类里。比如鄂伦春族的“打月亮”、蒙古族的“追月”、藏族的“寻月”、苗族的“闹月”等,都是中秋时比较大型的欢庆活动。
主持人:风俗组的同学不仅搜集了大量素材,还根据素材的特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可见是下了一番工夫,效果也相当不错。那么诗词组的成果是什么呢?
诗词组:要说起收获,我们组的成果简直令人欣喜。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原来从古至今写中秋的诗有那么多!不过我们发现这些诗词有一个共性,即只要写到中秋节,必然写到“月”,其主题又大多是思乡怀人性质的。比如下面几首: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当然,《静夜思》、《月下独酌》、《水调歌头》等名篇更是不用说了。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古代的文人雅士对着月亮往往是长吁短叹,但是劳动人民对着月亮却有着无限的欣喜和淳朴的愿望。比如下面两首民谣:
月光光
月光光,照谷场,谷场上,农人忙。
今年稻谷收成好,家家户户乐陶陶。
拜月光
月光光,紫光光,你出月光我点香,奶奶拜月禾场跪,讲句要我点根香。
一根香,保佑爷爷买田庄;二根香,保佑奶奶寿年长;三根香,保佑嫂嫂生贵子;四根香,保佑哥哥上学堂。我也对着月光拜,一天一扎大麻糖。
主持人:诗词组的同学不仅收集了诗词,还仔细揣摩了诗词的主题,并将之与民谣进行对比,值得表扬。
主持人:同学们的收获都很丰厚,不仅进行了收集,还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这样我们收集到的资料不仅多,而且很有条理,用起来就顺手方便。
主持人:手里掌握着这么多资料,我们如果不运用一下实在很可惜。那么就请以“中秋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要求尽量多地运用上面所搜集的资料,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①由于吴汉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北京人对于吴汉的生平故事,应该知道得特别清楚。据《后汉书·吴汉传》记载:“吴汉字子顏,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看了这一段记载,就可以明白,吴汉并不是王莽手下亲信的将官,而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他曾因宾客犯法而亡命逃走,并没有当王莽的女婿,更没有杀王莽的女儿。他与王莽也并非是有杀父之仇的冤家,与刘秀的关系更不同于旧戏所描写的那样。吴汉起兵响应刘秀,终于成为光武中兴的功臣,也不是因为他不违母命的结果。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
②然而这些证明还不够有力,还不足以推翻“杀妻”之说,必定要从正面找出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才可以令人心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查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
③上述《后汉书·吴汉传》中,有一段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重要叙述。它写道:“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也。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昆弟外家。”由此可见,吴汉的家庭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过“杀妻”之类的变故。
1、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③段根据什么史料,证明什么?
史料: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
史料: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
3、“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查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一句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①段中我们得知吴汉并没有当上王莽的女婿。你还从哪儿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旧戏舞台上,许多人都曾看过一出戏,名叫《吴汉杀妻》,又叫《斩经堂》。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②《吴汉杀妻》一剧的情节,大体是: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正要送去报功,他的母亲告诉他说,王莽是他的仇人,他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了的,那时他年纪太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为父报仇,并且命令他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恢复汉室的江山。吴汉持剑去杀妻,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吴汉不忍杀她,就将实情告诉她。于是,王莽的女儿就自刎而死;吴汉的母亲为了促使吴汉下决心,也上吊自杀了。这样吴汉果然死心塌地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所谓中兴名将之一。
③这个故事情节,根本不合历史事实。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不知道后来的剧作者,为什么要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殊不知在我们看来,这样反而诬害了吴汉。……
④而且,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这又证明,从来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1、解释词语。
无中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书特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写到“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请找出证明这一观点的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请结合学过的历史和看过的电视剧《三国演义》,谈谈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题。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具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的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运河故道,保护好、管理好现在使用的运河,是需要从整体上规划的;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更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物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阅读选文,请你把大运河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依据补充完整。
①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大运河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具特色的内河文化。
2.从原文看,构成“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分别说说它们对你理解本文的帮助是什么?
材料一:大运河嘉兴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相当于世界著名的巴拿马运河的22倍长,相当于苏黎世运河的10倍,所以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运河是没法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运河两岸有的建了高高的水泥墙,有的搞起房地产,有的造了一些假古董。地方戏曲、民间传说和民俗等非物质遗产也在消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近日读《西游记》,猛然悟出一个道理: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那就是历史上那个真正存在的僧人——唐玄奘,那个不怕艰险,万里取经,最后终于满载而归的大唐僧人。
②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唐僧代表一个有坚定信念而且不畏千难万险的人。孙悟空则象征着唐僧战胜困难的能力、灵活应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但孙悟空又有缺点。他顽劣又有些暴躁的脾性是实现伟大事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要由“紧箍咒”来约束,等到成了“斗战胜佛”后,额头上的金箍自然就消失了。
③猪八戒代表了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不可避免的懒惰和畏难心理。他贪图享受,喜欢吃喝。所以他经常受到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孙悟空的斥责,他们两个就像一个人内心的两种对立的心理,经常要产生激烈的斗争,但最后都是孙悟空取得胜利。这说明唐僧具有超人的心志,善于压制、克服自己的消极心理。
④沙僧则代表了唐僧的任劳任怨。他忠厚老实,从不计较身上的重担是不是应该由猪八戒换着挑一段儿路,而是自己把行李担子一直挑到了最后。沙僧还非常注意维护内部的团结,每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居中调和,使大家为了取经的大业互相谦让,共同对付拦路的妖魔鬼怪。沙僧虽然是老三,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他的角色虽然不大突出,但细细想来,他的个性又是非常独特的,那就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而且信念坚定。
⑤不知道吴承恩写这部神话小说的时候是否就有上述意思,将一个人分成了四个来写,使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四个人组成一个整体,一起经历并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到达西天,取来真经。
⑥一部《西游记》象征了一个人为理想为事业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的一生。虽然每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有所不同,但人身上都有通性,如吃、喝、玩、乐这些不费神不费力的事情谁都从内心里喜欢,但关键是人的一生还有更重要的理想和事业要去做,一味地不分昼夜地吃喝玩乐便会成了行尸走肉,社会的寄生虫。不但不被人尊重,这种“吃喝”的人生也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生活中只知吃喝的人也只有一个结果:一生永远也做不成一件大事。
⑦做成一项事业要有孙悟空那种超强的本领,我觉得他代表了一个人身上顽强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孙悟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一、他从不知疲倦,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这来自于他和唐僧一样的坚定信念。二、他从不发牢骚,从不喊累,坚持到了如来(象征成功)面前,成了佛。三、他勇敢顽强,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也从不丧失信心,不战胜妖魔决不罢休。
⑧最后再来分析好像非常文弱的唐僧。他其实是师徒四人的灵魂,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他从没有发过牢骚,更不用说丧失信心了,一旦猪八戒有一句牢骚话出口,他立刻便会跟上一句温和但很严厉的话训斥。这使我想到那个历史上的玄奘,在劳累的时候如果他的脑海里出现畏难心理,心底肯定马上会有一个声音反驳。坚定信念使他将劳累当成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在“苦”中跋涉,走一条“苦”的成功之路。
⑨让我们学习唐僧吧,学习他们师徒进取而又不退缩的精神,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
1 本文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借用文中的语句归纳这两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①~⑤):
第二部分(⑥~⑨):
2 根据文章,具体说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代表了一个人哪方面的特点?
3 根据上下文,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沙僧虽然是老三,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
4 结合全文来看,对唐僧的“好像非常文弱”如何理解?
5 你最喜欢唐僧师徒中的哪一个?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近日读《西游记》,猛然悟出一个道理: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那就是历史上那个真正存在的僧人——唐玄奘,那个不怕艰险、万里取经,最后终于满载而归的大唐僧人。
②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唐僧代表一个有坚定信念而且不畏千难万险的人。孙悟空则象征着唐僧战胜困难的能力、灵活应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但孙悟空又有缺点,他顽劣又有些暴躁的脾性是实现伟大事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要由“紧箍咒”来约束,等到成了“斗战胜佛”后,额头上的金箍自然就消失了。
③猪八戒代表了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不可避免的懒惰和畏难心理。他贪图享受,喜欢吃喝。所以他经常受到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孙悟空的斥责,他们两个就像一个人内心的两种对立的心理,经常要产生激烈的斗争,但最后都是孙悟空取得胜利。这说明了唐僧具有超人的心态,善于压制、克服自己的消极心理。
④沙僧则代表了唐僧的任劳任怨。他忠厚老实,从不计较身上的重担是不是应该由猪八戒换着挑一段儿路,而是自己把行李担子一直挑到了最后。沙僧还非常注意维护内部的团结,每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居中调和,使大家为了取经的大业互相谦让,共同对付拦路的妖魔鬼怪。沙僧虽然是老三,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他的角色虽然不大突出,但细细想来,他的个性又是非常独特的,那就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而且信念坚定。
⑤不知道吴承恩写这种神话小说的时候是否就有上述意思,将一个人分成了四个来写,使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四个人组成一个整体,一起经历并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到达西天,取来真经。
⑥一部《西游记》象征了一个人为理想为事业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的一生。虽然每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有所不同,但人身上都有通性,如吃、喝、玩、乐这些不费神不费力的事情谁都从内心里喜欢,但关键是人的一生还有更重要的理想和事业要去做,一味地不分昼夜地吃喝玩乐便会成了行尸走肉,社会的寄生虫。不但不被人尊重,这种“吃喝”的人生也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生活中只知吃喝的人也只有一个结果:一生永远也做不成一件大事。
⑦做成一项事业要有孙悟空那种超强的本领,我觉得他代表一个人身上顽强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孙悟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一、他从不知疲倦,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这来自于他和唐僧一样的坚定信念。二、他从不发牢骚,从不喊累,坚持到了如来(象征成功)面前,成了佛。三、他勇敢顽强,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也从不丧失信心,不战胜妖魔决不罢休。
⑧最后再来分析好像非常文弱的唐僧。他其实是师徒四人的灵魂,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他从没有对此发过牢骚,更不用说丧失信心了,一旦猪八戒有一句牢骚话出口,他立刻便会跟上下句温和但很严厉的话训斥。这使我想到那个历史上的玄奘,在劳累的时候如果他的脑海里出现畏难心理,心底肯定马上会有一个声音反驳。坚定信念使他将劳累当成了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在“苦”中跋涉,走一条“苦”的成功之路。
⑨让我们学习唐僧吧,学习他们师徒进取而又不退缩的精神,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1.本文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请你借用文中的语句归纳这两部分的意思。
(1)(①~⑤)
(2)(⑥~⑨)
2.根据文章,具体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代表一个人的哪方面的特点?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3.第②节“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一句统领文中哪几节文字?
4.根据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加点字的含义。
沙僧虽然是老三,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
5.结合全文来看,唐僧的“好像非常文弱”如何理解?
6.你最喜欢唐僧师徒中的哪一个?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nbw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唐僧师徒喻人生①近日读《西游记》,猛然悟出一个道理: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那就是历史上那个真正的僧人——唐玄奘,那个不怕艰险、万里取经,最后终于满载而归的大唐僧人。
②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唐僧代表一个有坚定信念而且不畏千难万险的人。孙悟空则象征唐僧战胜困难的能力,灵活应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但孙悟空又有缺点,他顽劣又有些暴躁的脾性是实现伟大事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要由“紧箍咒”来约束,等到成了“斗战胜佛”后,额头上金箍自然消失了。
③猪八戒代表了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不可避免的懒惰和畏难心理。他贪图享受,喜欢吃喝。所以他经常受到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孙悟空的斥责,他们两人就像一个人内心的两种对立心理,经常要产生激烈的斗争,但最后都是孙悟空取得胜利。这说明了唐僧具有超人的心志,善于压制克服自己的消极心理。
④沙僧则代表了唐僧的任劳任怨。他忠厚老实,从不计较身上的重担是不是应该由猪八戒换着挑一段儿路,而是自己把行李担子一直挑到了最后。沙僧还非常注意维护内部的团结,每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居中调和,使大家为了取经的大业互相谦让,共同对付拦路的妖魔鬼怪。沙僧虽然是老三,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他的角色虽然不大突出,但细细想来,他的个性又是非常独特的,那就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而且信念坚定。
⑤不知道吴承恩写这部神话小说的时候是否就有上述意思,将一个人分成了四个来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四个人组成一个整体,一起经历并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到达西天,取来真经。
⑥一部《西游记》象征了一个人为理想、为事业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的一生。虽然每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有不同,但人身上都有通性,如吃、喝、玩、乐这些不费神不费力的事情谁都从内心里喜欢,但关键是人的一生还有更重要的理想和事业要去做,一味地不分昼夜地吃喝玩乐便会成了行尸走肉、社会的寄生虫。不但不被人尊重,这种“吃喝”的人生也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生活中只知吃喝的人也只有一个结果:一生永远做不成一件大事。
⑦做成一项事业要有孙悟空那种超强的本领,我觉得他代表了一个人身上顽强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孙悟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一、他从不知疲倦,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这来自于他和唐僧一样的坚定信念;二、他从不发牢骚,从不喊累,坚持到了如来(象征成功)面前,成了佛;三、他勇敢顽强,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也从不丧失信心,不战胜妖魔决不罢休。
⑧最后再来分析好像非常文弱的唐僧。他其实是师徒四人的灵魂,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他从没有对此发过牢骚,更不用说丧失信心了;一旦猪八戒有一句牢骚话出口,他立刻便会跟上一句温和但很严厉的话训斥。这使我想起了那个历史上的玄奘,在劳累的时候,如果他的脑海里出现畏难心理,心底肯定马上会有一个声音反驳。坚定的信念使他将劳累当成了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在“苦”中跋涉,走一条“苦”的成功之路。
⑨让我们学习唐僧吧,学习他们师徒进取而又不退缩的精神,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1)第②段“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一句统领文中哪几段文字?
(2)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代表了一个人哪方面的特点。
①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猪八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沙 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④段加粗词“黏合剂”的含义。
(4)结合全文来看,第⑧段中加粗的唐僧“好像非常文弱”应如何理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唐僧师徒喻人生①近日读《西游记》,猛然悟出一个道理: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那就是历史上那个真正的僧人——唐玄奘,那个不怕艰险、万里取经,最后终于满载而归的大唐僧人。
②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唐僧代表一个有坚定信念而且不畏千难万险的人。孙悟空则象征唐僧战胜困难的能力,灵活应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但孙悟空又有缺点,他顽劣又有些暴躁的脾性是实现伟大事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要由“紧箍咒”来约束,等到成了“斗战胜佛”后,额头上金箍自然消失了。
③猪八戒代表了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不可避免的懒惰和畏难心理。他贪图享受,喜欢吃喝。所以他经常受到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孙悟空的斥责,他们两人就像一个人内心的两种对立心理,经常要产生激烈的斗争,但最后都是孙悟空取得胜利。这说明了唐僧具有超人的心志,善于压制克服自己的消极心理。
④沙僧则代表了唐僧的任劳任怨。他忠厚老实,从不计较身上的重担是不是应该由猪八戒换着挑一段儿路,而是自己把行李担子一直挑到了最后。沙僧还非常注意维护内部的团结,每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居中调和,使大家为了取经的大业互相谦让,共同对付拦路的妖魔鬼怪。沙僧虽然是老三,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他的角色虽然不大突出,但细细想来,他的个性又是非常独特的,那就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而且信念坚定。
⑤不知道吴承恩写这部神话小说的时候是否就有上述意思,将一个人分成了四个来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四个人组成一个整体,一起经历并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到达西天,取来真经。
⑥一部《西游记》象征了一个人为理想、为事业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的一生。虽然每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有不同,但人身上都有通性,如吃、喝、玩、乐这些不费神不费力的事情谁都从内心里喜欢,但关键是人的一生还有更重要的理想和事业要去做,一味地不分昼夜地吃喝玩乐便会成了行尸走肉、社会的寄生虫。不但不被人尊重,这种“吃喝”的人生也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生活中只知吃喝的人也只有一个结果:一生永远做不成一件大事。
⑦做成一项事业要有孙悟空那种超强的本领,我觉得他代表了一个人身上顽强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孙悟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一、他从不知疲倦,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这来自于他和唐僧一样的坚定信念;二、他从不发牢骚,从不喊累,坚持到了如来(象征成功)面前,成了佛;三、他勇敢顽强,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也从不丧失信心,不战胜妖魔决不罢休。
⑧最后再来分析好像非常文弱的唐僧。他其实是师徒四人的灵魂,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他从没有对此发过牢骚,更不用说丧失信心了;一旦猪八戒有一句牢骚话出口,他立刻便会跟上一句温和但很严厉的话训斥。这使我想起了那个历史上的玄奘,在劳累的时候,如果他的脑海里出现畏难心理,心底肯定马上会有一个声音反驳。坚定的信念使他将劳累当成了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在“苦”中跋涉,走一条“苦”的成功之路。
⑨让我们学习唐僧吧,学习他们师徒进取而又不退缩的精神,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1)第②段“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一句统领文中哪几段文字?
(2)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代表了一个人哪方面的特点。
①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猪八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沙 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④段加粗词“黏合剂”的含义。(
4)结合全文来看,第⑧段中加粗的唐僧“好像非常文弱”应如何理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云梦泽
①九八年长江大水,人们想起了云梦泽。
②大泽今安在?这个差不多已被人们遗忘的蓄洪所在,又成为众多有识之士议论的话题,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眸和反思。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③我们从初唐孟浩然的诗中,多少能想象出云梦泽的面貌来。水天相接,涵浑积洪,汪洋浩荡,润泽滨野。
④孟浩然看到的云梦泽绝对不是今天的洞庭湖那般大小,而是要大得多。据史籍记载,先秦两汉所称云梦泽,大致包括今天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市以西的广大地区,面积在5万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半个江苏省。如今在安陆以南有云梦县,那里沃野阡陌,棉粮两半,已寻觅不出水乡泽国的半点踪影。两汉迄今,不过两千年,水陆变迁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如今仅存的大湖洞庭湖也不过区区2700平方公里,与5万之数相去何等之远!
⑤那个俯仰于天地之间,驰骋于自然之野,涵融万汇,泱泱无涯的云梦泽哪里去了呢?
⑥答案是,它被淤积了,被堤堰围占了,更本质地说,是被人“吃”掉了!
⑦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繁衍膨胀和人类生产工具生产技能的发展,人与江湖抢占生存空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本属于大江大湖的地盘,逐步被人类役化为田园和村落。在江汉两湖之间,如今的所谓民垸都是原来的湖泊、湿地和河道,都是云梦泽的一部分。人们围堤圈地,筑屋耕种,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适度地科学地开发湖泊、湿地并非不可,但绝不可滥用、围剿,可憾我们走的是滥用、围剿的路。明清两代是这类民垸大发展的时期。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这类活动更是达到了高峰。一九四九年,洞庭湖湖区面积尚有4350平方公里,到了一九八四年就减到2691平方公里,浩浩八百里洞庭,现在只剩下300里!五十年代江汉湖群的湖泊为1066个,到九十年代初就减少为182个。仅湖北监利县,就有大小民垸17个,其中的新洲管理区就整整占去了长江25公里宽的河道,使原先非常宽阔的长江水道变得异常狭窄。
⑧粗略计算,往古的云梦泽现在大约只剩下不到它原来面积的十分之一,它被切割,被围垦,只残留着洪湖、沉湖、三台湖等几个较大的湖泊,还有星星点点的水泊散布于两湖平原。真正的云梦泽已不复存在。
⑨历史上,长江的水患并不如黄河那么严雷,就是因为它得益于腰上有那么大的“水囊”,起到了调节洪水的作用,不至于泛滥成灾。只是到了近代,长江的洪水才日趋成了人们的心头之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上游植被惨遭破坏,江河泥沙严重淤积,等因素外,云梦泽的人为分割缩小也是祸根之一。
⑩据有关专家说,尽管九八年洪水大得惊人,但并没有超过一九五四年1023亿立方米的水量,然而它给长江中下游造成的水位压力,却比一九五四年要大得多,其原因就是五十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减少了380亿立方米的自然蓄洪调节能力。洪水无处藏身,就只好漫堤决口,夺路而走。
⑾这是自然的报复。“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活路”。一语中的。报复的目标,首先就是那些曾经夺走过水的地盘的民垸。九八年湖南、湖北被洪水冲跨的民垸就有100多处,200多万受灾群众几乎全是民垸造成的。其中围垦甚烈的监利县,17个民垸就有15个民垸进水。过去人把水从这里赶出去,今天水又把人从这里赶出来。这就是自然辩证法。
⑿所有的民垸、围子都是云梦泽的故地。云梦洋是上帝的创造。汇万溪千河的西川之水出三峡之后,高度突然降低,必须有一个大水盆来缓冲调节,否则就会如脱缰之马一路狂奔,溢出堤岸,造成灾害。即使如现在在两湖段加高加固堤岸,也会给下游造成压力,贻害皖吴。历史经验证明,人们因“开发”所得的利益,与全流域的整体利益相比较,未必是合算的。
⒀在“消化”洪水,保护众生方面,云梦泽做出过它历史性的贡献。今人唯一能替代它的作用的,就是修筑三峡大坝,建一个新的云梦泽。
1.第⑥节中“被淤积”“被堤堰围占”两个短语次序能不能更换?为什么?
2.见第⑨段划线句,长江为什么需要腰上有个大“水囊”来调节洪水?请用本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3.评析加点的词,按要求答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但绝不可滥用、围剿。(“围剿”就是“围垦”的意思,请揣摩作者取“围剿”而不取“围垦”的用意。)
(2)尽管九八年洪水大得惊人,但并没超过一九五四年1023亿立方米的水量。(加点的关联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从说明方法的运用的角度对本文第④段文字做简要的分析。
5.读下面两则材料,联系本文有关内容,探究一番,说说你的发现。(至少讲两点)
【提示:所谓探究,可以是概括、提炼,还可以是比较、分析、质疑、批判、联想、迁移、推理、拓展等。要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材料1:据《汉书·地理志》等汉、魏人记载,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湖北滞江县)西南,范围并不大。晋以后的经学家将古之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人,一般都把洞庭湖包括在内,与汉以前记载不符。
材料2:据今人考证,古籍中的“云梦”并不专指以“云梦”为名的泽薮,一般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此区大致包括整个江汉平原及其东、西、北三面一部分丘陵。在这个区域内,也并不全属于“云梦”,错综着许多已经开垦了的邑居聚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