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自古有“良药苦口利于,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俗语;历史上有曹刿劝说鲁庄公成功,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邹忌想让齐王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加以劝谏,齐王欣然采纳,最终威望大增,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请以“劝说”为话题写作。
写作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试题答案
17、略
自古有“良药苦口利于,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俗语;历史上有曹刿劝说鲁庄公成功,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邹忌想让齐王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加以劝谏,齐王欣然采纳,最终威望大增,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请以“劝说”为话题写作。
写作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课外选文,完成文后练习题。
顺耳的忠言更利于行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诚规劝的话听起来虽不顺耳,可对我们立身处世却是有好处的。从犯错误者来看,逆耳的忠言固然利于行;但是若从劝诫者来说,顺耳的忠言岂不更利于行吗?
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他们二人进谏的都是忠言,按理说都利于行。但效果却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在我看来,主要在于忠言顺耳与否。邹忌用类比、暗示的方法,委婉规劝,锋芒含而不露。齐威王听起来顺耳、舒服,采纳了邹忌的意见。而刚愎自用的吴王正陶醉于胜利,沉迷于酒色,听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便觉刺耳,反感;加上奸佞进谗,伍子胥不丢命才怪!同是忠臣进忠言,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这就证明,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顺耳的忠言有时所起的作用是逆耳忠言所不能相比的。大家知道,对那些“二进宫”“三进宫”的人来说,法律尚且不怕,逆耳的忠言恐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相反还可能触发恶性事件。对于这些人,我们若能用顺耳之言去诱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明白社会并未抛弃他们,也许效果会更好些。晋人周处在陆云劝导下“遂改励,终为忠臣”,不就是证明吗?不要因为他们是犯过错误的人,便恶言相讥,甚至责骂。你虽然用心良苦,想用逆耳之言使他们改正错误,踏上新路;但要知道他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别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你若责骂,就好比在他们受伤的心上再加把盐又捅上一刀,他们会更加瞧不起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来说,老师、父母也不应责怪他们。诚然,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孩子取得好成绩?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责骂只会使他们由害怕到厌弃。成绩会进一步下降。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安慰鼓励,逆耳之言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砒霜了。
我们的领导干部,用顺耳的忠言去教育犯错误的同志,尤为重要,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居高临下,架起机关枪,横加扫射,以恶语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理解。若是你犯了错误,你还愿听到逆耳、伤心的话吗?
(1)按顺序在横线上填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谅 安慰 尊重 理解
B.尊重 理解 安慰 原谅
C.理解 尊重 原谅 安慰
D.尊重 理解 原谅 安慰
(2)最后一段的画线语句在这里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的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画出第3段的中心句。
(5)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本文使用了哪些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芙。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芙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②朝服衣冠( )
③私我也( )
④王之蔽甚矣( )
3.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刘“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词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①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诚规劝的话听起来虽不顺耳,可对我们立身处世却是有好处的。从犯错误者来看,逆耳的忠言固然利于行,但是若从劝诫者来说,顺耳的忠言岂不更利于行吗?
②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他们二人进谏的都是忠言,按理说都利于行,但效果却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在我看来,主要在于忠言顺耳与否。邹忌用类比、暗示的方法,委婉规劝,锋芒含而不露。齐威王听起来顺耳、舒服,采纳了邹忌的意见。而刚愎自用的吴王正陶醉于胜利,沉迷于酒色,听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便觉刺耳、反感;加上奸佞进谗,伍子胥不丢命才怪!同是忠臣进忠言,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这就证明,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③顺耳的忠言有时所起的作用是逆耳忠言所不能相比的。大家知道,对那些“二进宫”、“三进宫”的人来说,法律尚且不怕,逆耳的忠言恐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相反还可能触发恶性事件。对于这些人,我们若能用顺耳之言去诱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明白社会并未抛弃他们,也许效果会更好些。晋人周处在陆云的劝导下“遂改励,终为忠臣”,不就是证明吗?不要因为他们是犯过错误的人,便恶言相讥,甚至责骂。你虽然用心良苦,想用逆耳之言使他们改正错误,踏上新路,但要知道他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别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你若责骂,就好比在他们受伤的心上再加把盐或又捅上一刀,他们会更加瞧不起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④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来说,老师、父母也不应责怪他们。诚然,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孩子取得好成绩?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责骂只会使他们由害怕到厌弃,成绩会进一步下降。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安慰鼓励,逆耳之言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砒霜了。
⑤我们的领导干部,用顺耳的忠言去教育犯错误的同志,尤为重要,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居高临下,架起机关枪,横加扫射,以恶语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理解。若是你犯了错误,你还愿听到逆耳、伤心的话吗?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谅 安慰 尊重 理解
B.尊重 理解 安慰 原谅
C.理解 尊重 原谅 安慰
D.尊重 理解 原谅 安慰
(2)最后一段的画线语句在这里比喻什么?
(3)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的不同点是什么?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本文使用了哪些事实论据?
(6)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05长春)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________》,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②朝服衣冠( )
③私我也( )
④王之蔽甚矣( )
3)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5)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