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5、某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一定量的ATP、NADPH、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然后按图示的条件进行I、Ⅱ两个阶段的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阶段I积累的主要物质,除葡萄糖外还应有 。
(2)曲线中,从__ 点以后,可检测出“电子流”。
(3)曲线BC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 。
(4)该科学家设计这个实验装置相当于植物体中的哪种细胞器? 。
试题答案
25、(1)C3、ADP、Pi、NADP+
(2)C
(3)不相同,BC段下降是由于溶液中ATP、NADPH的量越来越少。DE段下降是由于CO2逐渐减少
(4)叶绿体
某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一定量的ATP、NADPH、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然后按图示的条件进行I、Ⅱ两个阶段的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阶段I积累的主要物质,除葡萄糖外还应有 。
(2)曲线中,从__ 点以后,可检测出“电子流”。
(3)曲线BC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 。
(4)该科学家设计这个实验装置相当于植物体中的哪种细胞器?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某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一定量的ATP、NADPH、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然后按图示的条件进行I、Ⅱ两个阶段的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阶段I积累的主要物质,除葡萄糖外还应有 。
(2)曲线中,从__ 点以后,可检测出“电子流”。
(3)曲线BC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 。
(4)该科学家设计这个实验装置相当于植物体中的哪种细胞器?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一) 某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一定量的ATP、NADPH、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然后按图示的条件进行Ⅰ、Ⅱ两个阶段的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阶段Ⅰ积累的主要物质,除葡萄糖外还应有 。
(2)曲线中,从 点以后,可检测出“电子流”。
(3)曲线BC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
。
(4)该科学家设计这个实验装置相当于植物体中的哪种细胞器? 。
(二)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利用塑料大棚培植花卉、蔬菜,不但丰富了市场,而且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试结合大棚内种植中的一些技术环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的冬季,大棚内仍有较高的温度,能保证植物的正常成长,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是:
① ;
② 。
地球“温室效应”中和塑料大棚内起作用物质是 。
(2)制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有多种颜色,如无色、红色、绿色、蓝色等,从促进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何种颜色最好? 。
(3)夜间适当 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植物产量,因为
。
(4)大棚内每天要适合通风,否则棚内植物将不能成长,这主要是因为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的一些重要过程,图乙为叶肉细胞模式图(只画出两种重要的细胞器)。请据图分析回答:
???
图甲??????????????????????????? 图乙
(1)图甲表示的循环,发生在图乙中的???? 处(填标号)。光合产物蔗糖是图乙中的 ???? 处(填标号)合成并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利用的。
(2)NADPH和ATP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由甲图可知,该循环过程中NADPH和ATP除了提供能量外,还分别提供了????? ? ???? 。
(3)图甲的过程是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研究清楚的。科学家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①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数秒直至数十分钟)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 ,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碳反应的某一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
②科学家发现光照30秒,14C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和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 中(填化合物的具体名称),现已证明该化合物是CO2中的碳首先到达的化合物。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科学家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RuBP。
(4)利用叶片作实验材料,做如下实验:
第1步:用直径1厘米的钻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圆片10片,放于大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注射器抽去气体,当叶圆片全部下沉后连同水倒于小烧杯中,放在黑暗中备用。
第2步:另取小烧杯并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加入10片叶圆片,开始叶圆片沉在烧杯底部,置于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发现有叶圆片上浮。请分析叶圆片上浮的原因:??????????????????????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为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某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研究:将6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藻培养瓶分别悬吊于某湖泊中同一地点以下6个深度:0m(水面),2m,4m,6m,8m,10m。各培养瓶中小球藻细胞的最初密度是5000个/100mL水,一星期后,取出各培养瓶,计数并记录各瓶中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悬吊深度 | 0m | 2m | 4m | 6m | 8m | 10m |
小球藻密度1000个/100mL水 | 21 | 17 | 13 | 9 | 5 | 1 |
(1)请在下列坐标图中绘制各培养瓶中小球藻细胞密度的曲线图并在方框中标出坐标含义。
(2)假设某培养瓶的悬吊深度是3m,则一星期后小球藻的细胞密度是 ▲ 。
(3)导致各培养瓶中小球藻细胞密度不同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 ,请描述该环境因素影响小球藻细胞密度的原因: ▲ 。
(4)如果将某小球藻培养瓶持续悬吊在深度为 ▲ 之下,小球藻会逐渐死亡,原因是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图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生长情况,其他成分未表示出。有位科学家研究了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甲),及叶肉细胞中的相对含水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请分析回答:
(1)图甲的a点(曲线横轴交点)表示________。b点(曲线与纵轴交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能够反映a点时生理过程及量关系的是下图中的________。
(3)测定森林乔木在炎热夏天一季中的光合作用强度时,往往发现中午光合作用强度要下降,原因是叶肉细胞中缺少________;与森林中人参、三七等植物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图甲中的曲线________。
(4)图乙中表示乔木叶肉细胞的相对含水量与光照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
(5)假设将图中部分区域的乔木用无色细眼网一棵棵完全罩住,则由于破坏了________,网内乔木将凋亡。一段时间后,林下的灌木、草本植物也不能生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6)假设某乔木的叶肉细胞与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请设计一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
①实验原理:________。
②材料用具(略去不写)
③方法步骤(基本过程):________。
④结论: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就是该细胞浓浓度,若在相邻两浓度的溶液中,其一不发生质壁分离,另一质壁分离明显,则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图(a)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生长情况,其他成分未表示出,有位科学家研究了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b)甲)及叶肉细胞中的相对含水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b)乙),请分析回答:
(1)图(b)甲中的a点(曲线与横轴交点)表示________。b点(曲线与纵轴交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能够反映a点时生理过程及量变关系的是(见图(c))。
(3)测定森林乔木在炎热夏季一天中的光合作用强度时,往往发现中午光合作用强度要下降,原因是叶肉细胞中缺少________;与森林中人参、三七等植物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图(b)甲中的曲线________。
(4)图(b)乙中表示乔木叶肉细胞的相对含水量与光照强度之间关系的是曲线________。
(5)假设将图中部分区域的乔木用无色细眼网一棵棵完全罩住,则由于破坏了________,网内乔木将凋亡,一段时间后,林下的灌木、草本植物也不能生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6)假设某乔木的叶肉细胞与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请设计一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
①实验原理:________。
②材料用具(略去不写):
③方法步骤(基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就是该细胞液浓度,若在相邻两浓度的溶液中,其一不发生质壁分离,另一质壁分离明显,则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2006年4月份的电视和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北京的韩女士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与病魔抗争了3个月后,不幸告别了人间。有专家认为,韩女士白血病的发生与其长达15年的染发史关系密切。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无机染发剂,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染色剂,第二部分为显色剂,只有两部分按不同的比例调配混合才能染色。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探究了染发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表1 不同浓度的染色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记录表
浓度 | 发芽率(%) | 长度(cm) | 长势及受损情况 | |||
第2天 | 最后发芽率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
0.1% | 94 | 100 | 1.2 | 6.0 | 11.5 | 叶片暗哑无光泽,子叶有点焦干 |
1% | 72 | 86 | 1.1 | 1.2 | 2.5 | 萌发的种子根部败坏,腐烂,第5天起停止发育,个体间高矮差异大 |
10% | 6 | 30 | 0.1 | 0.1 | 0.1 | 萌发的种子胚根露出后停止发育,其余种子霉变 |
空白 | 95 | 100 | 2.4 | 6.1 | 13.5 | 长得又高又壮,长势最好 |
表2 不同浓度的显色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记录表
浓度 | 发芽率(%) | 长度(cm) | 长势及受损情况 | |||
第2天 | 最后发芽率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
0.1% | 97 | 100 | 1.3 | 2.5 | 7.3 | 种子萌发快,前期根细长,幼苗不能直立,后期根尖干枯,生长缓慢 |
1% | 22 | 80 | 0.2 | 0.4 | 0.8 | 根尖由变干至萎缩到腐烂,胚轴伸长缓慢 |
10% | 0 | 0 | 0 | 0 | 0 | 种子不萌发,也没腐烂 |
空白 | 96 | 100 | 2.3 | 6.3 | 13.6 | 长得又高又壮,长势最好 |
(1)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进一步探究。
(2)综合分析表1和表2中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
① ;
② ;
③ ;
(3)为了使该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说明力,应对实验作如何改进?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酶等,如下图(a)。实验时,按下图(b)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如下图(b)所示。
试分析回答:
(1)AB段平坦,是因为________;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2)写出AB段发生的与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相应的反应式________。
(3)BC段的反应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有有机物生成,是因为AB段的反应为其提供了________等,能用来________,从而生成了葡萄糖。
(4)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5)科学家设计的图(a)装置相当于植物的________的结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