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诗句理解或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表明“泣幽咽”或实或虚:或许儿媳在哭泣,或许老翁在哭泣,或许村民在哭泣,甚而至于诗人也在哭泣。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没有直率地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作者长期谪居于边远之地的痛苦经历中,体悟出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慷慨激昂,充满血性,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气节。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中有画:阳春三月,处处早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舞鸣唱,热闹异常;家家燕子啄泥衔草,修补旧巢,一片繁忙。
评卷人 |
得分 |
|
|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答案
1、D
二、填空题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没有直率地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作者长期谪居于边远之地的痛苦经历中,体悟出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慷慨激昂,充满血性,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气节。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中有画:阳春三月,处处早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舞鸣唱,热闹异常;家家燕子啄泥衔草,修补旧巢,一片繁忙。
下列诗句理解或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表明“泣幽咽”或实或虚:或许儿媳在哭泣,或许老翁在哭泣,或许村民在哭泣,甚而至于诗人也在哭泣。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没有直率地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作者长期谪居于边远之地的痛苦经历中,体悟出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慷慨激昂,充满血性,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气节。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中有画:阳春三月,处处早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舞鸣唱,热闹异常;家家燕子啄泥衔草,修补旧巢,一片繁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考练兵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天上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3.下列对本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说的“欢饮达旦”。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圆月满腹怨恨之意。
4.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词人最终领悟到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D.全篇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新题演练
5.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无论是诗还是词,朗读时都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蛐青天。
B.不知/天上蛐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这首词的首句和结句都是由前人语句化用而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跟“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简要说说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的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丙)①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②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④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⑤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⑥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⑦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⑧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⑨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尔扎克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文段乙“间又课诗”的“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判断对诗句理解的正误:
①“四十年来画竹枝”,直言画家刻苦学习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
( )
②“昼间挥写夜间思”,写画家四十年来白天不倦地画竹,夜间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一句双关语。一方面通过字面表现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学苦练中,终于透过冗繁的竹枝竹叶,删繁就简,领悟到了竹子所独有的“清瘦”风格,因而深得画竹的要领,画一枝一叶可尽现竹子的千种风韵,万般情态。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刻苦学画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艰辛使画竹的人如同画上的竹一样,磨炼得心自清高体自瘦。
( )
④“画到生时是熟时”,表达了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成就,极力突破旧的境界,对艺术造诣永无止境的追求。
( )
(4)全诗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学巨匠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两段话,说明在科学领域与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②巴尔扎克的话强调指出“艺术的法则”是“不息的劳动。”说明劳动对艺术,犹如劳动对于生存、对于生命一样具有最根本的决定意义。
( )
③上文段②,在写到唐代诗歌时,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写照的文字,昼夜发奋,终生刻苦,于诗、书、赋又无一疏漏,无一偏废,以至贫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天才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④在写到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形时,作者用十六个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充分体现了才能来自于辛劳勤奋,成功来自于勇敢坚定。
( )
(6)上面文段从论证方式来说,属于__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实来作为论据,又恰当地引用名人格言、自叙和诗句为据,用来证明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8)对上文段丙的层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写出上文段丙各层的层意句。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论证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的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丙)①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②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④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⑤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⑥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⑦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⑧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⑨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尔扎克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文段乙“间又课诗”的“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判断对诗句理解的正误:
①“四十年来画竹枝”,直言画家刻苦学习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
( )
②“昼间挥写夜间思”,写画家四十年来白天不倦地画竹,夜间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一句双关语。一方面通过字面表现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学苦练中,终于透过冗繁的竹枝竹叶,删繁就简,领悟到了竹子所独有的“清瘦”风格,因而深得画竹的要领,画一枝一叶可尽现竹子的千种风韵,万般情态。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刻苦学画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艰辛使画竹的人如同画上的竹一样,磨炼得心自清高体自瘦。
( )
④“画到生时是熟时”,表达了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成就,极力突破旧的境界,对艺术造诣永无止境的追求。
( )
4.全诗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学巨匠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两段话,说明在科学领域与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②巴尔扎克的话强调指出“艺术的法则”是“不息的劳动。”说明劳动对艺术,犹如劳动对于生存、对于生命一样具有最根本的决定意义。
( )
③上文段②,在写到唐代诗歌时,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写照的文字,昼夜发奋,终生刻苦,于诗、书、赋又无一疏漏,无一偏废,以至贫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天才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④在写到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形时,作者用十六个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充分体现了才能来自于辛劳勤奋,成功来自于勇敢坚定。
( )
6.上面文段从论证方式来说,属于__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实来作为论据,又恰当地引用名人格言、自叙和诗句为据,用来证明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8.对上文段丙的层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写出上文段丙各层的层意句。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论证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