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个/ mm3) |
207 |
124 |
656 |
694 |
743 |
768 |
753 |
630 |
663 |
420 |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是否符合“J”型增长?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试题答案
4、(1)温度
低温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或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2)含有色素的液泡
(3)先加酸或碱 若先加淀粉,试管中淀粉会被分解导致现象差异不明显
(4)①种群数量 均匀混和,减少计数误差 ②否 营养、空间等资源有限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9分)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自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材料的选择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 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压片。
观察: 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 和A2)进入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9分)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自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材料的选择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 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压片。
观察: 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 和A2)进入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上图C、E步骤都加入蒸馏水,但其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上图A步骤中所用酒精必须是经过__________的才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
(4)为鉴定A中所得到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滴加______试剂后沸水浴,如果出现_______则证明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
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个/ mm3) | 207 | 124 | 656] | 694 | 743 | 768 | 753 | 630 | 663 | 420 |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是否符合“J”型增长?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9分)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
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个/ mm3) | 207 | 124 | 656] | 694 | 743 | 768 | 753 | 630 | 663 | 420 |
(9分)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
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来源:Zxxk.Com]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个/ mm3) |
207 |
124 |
656] |
694 |
743 |
768 |
753 |
630 |
663 |
420 |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是否符合“J”型增长?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种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两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个/ mm3) | 207 | 124 | 656 | 694 | 743 | 768 | 753 | 630 | 663 | 420 |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是否符合“J”型增长?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个/ mm3) | 207 | 124 | 656 | 694 | 743 | 768 | 753 | 630 | 663 | 420 |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是否符合“J”型增长?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 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 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
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个/ mm3) | 207 | 124 | 656 | 694 | 743 | 768 | 753 | 630 | 663 | 420 |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是否符合“J”型增长?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细菌震脱,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两个标记实验结果证明进入细菌的是 。
(2)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 照组,以证明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 体释放出来,否则上清液中 放射性会增高。
(3)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 S和32 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