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B.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不了了之:指把办完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D.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试题答案

7、C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俶尔远逝               
(2)岸势犬牙差互                  
(3)心窃            
(4)见竹数千株                
【小题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潭中鱼可/百许头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昨/游江上D.四面竹/树环合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小题4】读懂山水(6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回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                                                                      
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俶尔远逝               

(2)岸势犬牙差互                  

(3)心窃            

(4)见竹数千株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昨/游江上                             D.四面竹/树环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6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回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                                                                      

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朝的             (3分)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相通达  B.男女衣着,如外人 悉:熟悉

C.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D、闻之,欣然规往 规往:打算去

1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文意理解

(1)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最少两个(2分)

(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yù)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而致之。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亡何,其人亡(死)         B.归之(回去)
C.且父未尝语我也(曾)       D.卒辇而致之(送达)

7、与“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D.吾欲辱之,何以也?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实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9、翻译上文划线的句子(4分)
⑴、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便扶向路,处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文段一】

〖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②斯人     ③以其境过      ④乃记之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9、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

B.是  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何世

C.去  乃记之而       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D.异  或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写于范仲淹罢相的第二年。他虽然仕途坎坷,却并不因此而悲观消极。

B.甲文节选片段借助虚拟的“古仁人”形象,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抱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现在要发扬的所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也是这种思想的表现。

D.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的是朝廷做官。“退”指的是退隐山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⑩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2005年第8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①段介绍葵葵的情况,在行文上制造悬念,为下文写他有突出的绘画天赋,画出令人震撼的作品作铺垫。

B.

第⑨段写“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的复杂心态,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恶。

C.

本文通过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的故事,呼吁人们要善于发现、培养低能儿的特殊才能。

D.

作者在文末才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亲生儿子,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情节陡然掀起波澜,更能打动读者。

(2)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2)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3)

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4)

“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岁,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渔人甚之:_____________

(2)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

(3)未果,寻病终:___________

(4)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

(2)

下列各项加粗词语意思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

A.

此中人语      盖大苏泛赤壁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C.

芳草美       陶后有闻

D.

         一狼径

(3)

对下面各句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

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A.

“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

选文第二段主要描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美好幸福生活。

C.

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

“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5)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汉语。

(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渔人大概说的是什么?桃源人叹惋的是什么?

(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谐。

[注]①肆:尽力。②靡(m!):没有。③暧(4i):隐蔽。④俎(z():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  ]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