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B.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不了了之:指把办完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D.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试题答案
7、C
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B.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不了了之:指把办完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D.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俶尔远逝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心窃乐之
(4)见修竹数千株
【小题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C.昨/游江上 | D.四面竹/树环合 |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小题4】读懂山水(6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回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
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俶尔远逝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心窃乐之
(4)见修竹数千株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昨/游江上 D.四面竹/树环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6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回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
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朝的 (3分)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相通达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熟悉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D、闻之,欣然规往 规往:打算去
1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文意理解
(1)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最少两个(2分)
(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诗歌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十弦:这里指军中乐器。翻:演奏、奏出
B.沙场:战场。点兵:检阅部队
C.八百里:这里指路程。 塞外声:塞外的曲子。
D.的卢:马名。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⑵词中“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
⑶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作者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
B.“沙场秋点兵”渲染出战争激烈悲壮的气氛。( )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
D.这首词表现诗人爱国的豪情壮志,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直下,使全词的感情基调变得沉郁而凄凉。(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yù)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而致之。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亡何,其人亡(死) B.归之(回去)
C.且父未尝语我也(曾) D.卒辇而致之(送达)
7、与“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D.吾欲辱之,何以也?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实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9、翻译上文划线的句子(4分)
⑴、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文段一】
〖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9、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写于范仲淹罢相的第二年。他虽然仕途坎坷,却并不因此而悲观消极。
B.甲文节选片段借助虚拟的“古仁人”形象,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抱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现在要发扬的所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也是这种思想的表现。
D.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的是朝廷做官。“退”指的是退隐山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