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试题答案
11、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以《_____________,是生活中的老师》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要写的内容,先在横线上补全题目;
②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③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④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论语》四则,完成下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过其实。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
(2)益者三友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4)日知其所亡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内容有的与学习有关,如,第一则谈的是________方面的问题,第三则和第四则谈的是________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应该相结合,________应该相结合。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四则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语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从之。”
-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文言语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从之。”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论语》, 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四书”。
2.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___
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四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辨识下列句中“之”的指代义。
(1)是以谓之‘文’也:_____________
(2)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列两个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厌: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善: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以上三则都是谈学习态度的,但侧重点不同。
第①则告诉我们要________;第②则是说在学习中要________;第③则谈了要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小题。(共8分)
【选段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段二】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小题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
(2)亦皆有以 以:_________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____
(2)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译文:_________
【小题3】 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_______(1)_______;_______(2)_______。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3)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