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面这段文字的正确顺序是      

①北雁南飞  ②果实成熟  ③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④到了秋天  ⑤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⑥活跃在田间草际上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⑦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⑧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A.①⑤⑥③⑧⑦④②                            B.④②⑧⑤①⑥③⑦

C.⑤①④②⑧⑥③⑦                            D.④②⑤①⑧⑥③⑦

试题答案

1、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1-3题。

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2.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第④段中加点词“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
  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2.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第④段中加粗词“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下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  ]

A.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

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

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

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2)

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

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

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

第④段中加粗词“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

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

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A)果实的时期。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⑧到处(B)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对加粗词义用法判断正确的项是

[  ]

果实成熟

A.基本义

B.引申义

C.比喻义

(2)找出第①句中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

(3)给下面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声匿迹(  )A.开销
B.除去
C.消费
②风雪途(  )A.装载
B.充满
C.连续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

①显现 ②呈现 ③孕育 ④养育

A._______B._______

(5)第②句、第⑧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_______

(6)语段的说明顺序是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7)语段的说明特点是

[  ]

A.平实说明

B.生动说明

(8)语段说明的中心是

[  ]

A.立春过后,万物复苏

B.春夏秋冬,景象各异

C.一年四季美丽的自然景象

D.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9)对语段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

[  ]

A.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由浅入深地把物候知识说得通俗易懂。

B.从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把物候知识说得生动、有趣。

C.作者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地说明物候知识,使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以一年四季为序介绍自然现象,显示了物候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显示出物候现象是有规律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

给加粗字注音,并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改正。

风雪(  )途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文段①按照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性说明,文段②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

请你描写一下当地、当季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上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

(4)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下面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是正确的: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此句的主干是:思想支配头脑。

D.

“时间如白驹过隙,从不为任何人停留,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心怀理想,放飞梦想,树立信心,追求成功。”句中加粗成语运用恰当、准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塔是给人以“建筑美”的类型之一。塔的形式很多,在四门塔、楼阁式塔、密詹塔、金刚宝座塔等。在材料方面,从早期的木塔,进而为砖塔、石塔,还有木檐砖塔。就数目说,有单塔、双塔与五个塔组成的金刚宝座塔等。

  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砖塔。它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平面作十二角形,在很高的塔基上,再加上一层很高的塔身和十四层很密的檐,总高达四十米,外轮廓流畅柔和,它矗立在苍褐色的嵩岳山间,在斜晖映照中,山色塔影构成一幅极美的图画。西安市的大雁塔,是唐代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藏梵文原本的所在。此塔于公元704年改建,到了明代,又在塔外加很厚的砖壁,因此显得更加硕大了。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塔高六十六米,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全部用梁、柱、斗拱结构,当时的建筑技术上,确当得起“鬼斧神工”四字的称颂。

  江苏省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和浙江省杭州开化寺六和塔,都是楼阁式的砖塔,它们一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一建于宋代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在结构技术上,这时候的塔又比以前推进了一步,其特点是加上了塔心柱,使塔身更加坚固。六和塔原为木檐砖塔,后来外檐被焚,如今这十三层的木衣,是清代重修时加的。这两座塔,一在虎丘山上,一在钱塘江边,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美化了苏杭两地的风光。

  祐国寺塔,在河南省开封市,建于宋代庆历元年(公元1041),因为全部用铁色的琉璃砖砌成,人们都称它为“铁塔”。塔形为八角十三层,远远望去,风姿异常挺秀。塔的内部有梯道,穿塔旋转而上,则又别具一格。而质在极精的琉璃砖,又反映了宋代琉璃工艺的高度水平。

  到过北京市的人,大都见到过西城妙应寺的白塔,它是北京市轮廓线上一个极其突出的标志。塔身硕大莹洁,衬托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光芒照人。这座距今已692年的古塔,是尼泊尔人阿尼哥设计的,它象征着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北京市近郊的金刚宝座塔,也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古塔。它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是在一个长方形的高台上,建立了五座宝塔,塔的雕刻工整而细致,是我国明代古刻的上选。

  在我国,至今还保存着数以千计的历代各种形式的塔,在辽阔的土地上,呈现了不同的风格,凝重秀丽南北各尽其妙。

(1)

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

A.

空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

总分顺序

D.

时间顺序

(2)

选文中说明了________座塔,重点介绍形式的是________、________;

重点介绍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介绍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___。

(3)

体会文中画线语句,说说它们体现了这些塔的________特点。

(4)

选出对第一段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

第一段从总体上概述了我国各种各样的塔。

B.

第一段从形式、材料、数目三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塔。

C.

第一段概写了我国三类塔,突出了“建筑美”的特征。

D.

第一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我国塔的形式、材料、数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                    B.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

C.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                    D.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4.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小题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小题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B.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
C.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D.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小题4: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小题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小题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B.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
C.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D.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小题4】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