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请写出描写“桃花源”中景象的一组对偶句: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试题答案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相关题目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老人引杨氏入山(  )

2)皆不私藏(  )

3)惟计口授地(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2)

下列各组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

B.

果:未,寻病终    子

C.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吾此间凡衣服……之

D.

处:处志之      故可同

(3)

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写句子省略的成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比较选文中描写的内容与《桃花源记》中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觉得选文和《桃花源记》所写的生活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毛泽东在《登庐山》一诗中写道:“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崭新的“桃花源图”。请发挥你的想象,结合选文内容,描写一段“新桃源人”的一个生活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老人杨氏入山(  )

(2)不私藏(  )

(3)计口授地(  )

(4)暮,与老人同出(  )

(2)

下列各组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

B.

果:未,寻病终     子

C.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吾此间凡衣服……之

D.

处:处志之       故可同

(3)

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写句子省略的成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比较选文中描写的内容与《桃花源记》中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觉得选文和《桃花源记》所写的生活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毛泽东在《登庐山》一诗中写道:“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崭新的“桃花源图”。请发挥你的想象,结合选文内容,描写一段“新桃源人”的一个生活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1)前 人 之 述 备 矣。    (2)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斯人                    

(3)此乐何                                 (4)樯倾楫                      

13、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5、“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1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不少于50个字)(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1)前 人 之 述 备 矣。    (2)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斯人                    

(3)此乐何                                 (4)樯倾楫                      

13、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5、“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1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不少于50个字)(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暮冥冥(             )        (2)多会此(            )

(3)春和明(             )        (4)不物喜(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依次标在下面的方格中)

 

4.《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5.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6.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邀请
     C.不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之           志:记住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忘路远近          徐公不若君美也
     B.见渔人,大惊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今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往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5.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7)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