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试题答案

9、学而不能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关题目
按要求填空。
①《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②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中美关系的问题时,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③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民生,借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④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⑤水有婉约之美:“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是悠悠的湖水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白居易闲适愉悦的心情;水有豪放之美:“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是浩大的江水赋予了王湾诗的灵性、人生的启悟;水还有壮阔之美:“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是浩淼的大海、耸立的山岛,令曹操发出由衷的赞叹;水跳跃着灵动:“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送别朋友,路上的一山一水也在传递恋恋不舍的深情;水蕴涵着哲理:“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漫步山间,碧泉曲折,山路蜿蜒,诗人却顿有豁然开朗之感;水也承载着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理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论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注释】

①节选自《论语》的《季氏》、《学而》、《颜渊》、《里仁》、《卫灵公》。《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益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损,有害。  ②直:正直(的人)。  ③谅:诚实讲信用(的人)。  ④多闻:见闻广博(的人)⑤便(Pi2n)辟:偏离正道,故意回避他人的错误谄媚逢迎(的人)  ⑥善柔:和颜悦色,阿谀奉承(的人)。  ⑦便(pi2n)佞(n@ng):巧言善辩、阿谀逢迎(的人)。  ⑧三省(x!ng):从三个方面检查。省:察看、检查。  ⑨为人谋:替别人办事。  ⑩传(zhu4n):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习:这里指复习、操练。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反是:与此相反。反,相反;是,这。  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便想和他一致(向他看齐)。贤,德才兼备;齐,相等、一致。  自省:自我检查。  躬自厚:多多检点自己。躬,弯腰,这里指自我检点。  薄责于人:对别人的责备要轻一点。  远怨:远离怨仇。

(1)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五条语录,篇幅短小,但阐述了择友、交友中的道理:

①第一条总述朋友的________,采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

②第二条从自己的角度谈怎样成为别人的真正的朋友。作者对此提出了哪三点要求?它和第一条中的哪些词语相对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条从________与________的角度谈自己怎样成为别人真正的朋友,分清“________”和“________”是关键。

④第四条从________上说明应该如何交友。“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关键在于心中有没有向上的目标。

⑤第五条从为人的角度谈朋友之交。对己严,所以要“________”对人宽,所以要“________”。反之,朋友对你埋怨自然多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他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子,难望其项背,阅读还能创新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读书之前,先就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于前人思想的樊篱中了。

  其实,这种认识是幼稚的。不错,先哲们是树起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使我们的文化宝库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即使这样,他们也并没有穷尽真理,因为读书做学问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那年我乘着夜色登华山便想过,当年国民党军队在华山的覆灭,大概也多少与太相信“一条路”的成说有关。我们的战士之所以能“智取”华山、克敌制胜,其法宝就是另辟蹊径,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要敢于坚持契诃夫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不让自己的脑袋当前人的“跑马场”,不囿于成见,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对于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可说是学者如云,名家辈出,专著多多,特别是对鲁迅思想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把握、阐释,更是硕果累累,后学者如何进行创新呢?叶世祥用自己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因而对许多作品,如《孔乙己》《药》《祝福》《伤逝》《头发的故事》《社戏》……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鲁迅个性的小说命题(概念),如“‘清醒的说谎者’:言说的困境”。“‘突围表演’:新的话语形式的确立”等,这些给人启示的新视角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推开了另一扇窗户。

(1)画线的两个疑问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列举一个“另辟蹊径”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选段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