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 (《诗经·秦风》)
试题答案
11、蒹葭采采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中国的月亮 子敏①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但这些神话,已逐渐被冷峻的现代话语替代。
②不过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靠月亮,更能完成“文学上的不朽的图画”。李白让整个长安披上月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让月色为江流着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田园诗人王维的《桃源行》里有松树,有房子,但不够,再添一个月亮才全盘美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图”。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
④中国人喜欢艰月亮交往。李白下山,月亮送他,“山月随人归”。他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欲上青天揽明月”。有时还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也多寂寞。于是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也陪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⑤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诗人张泌甚至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个纯情痴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童年、故乡、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
⑥中国连儿童都会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下面那有名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杜甫的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昌龄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他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
⑦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人的“月亮节”。在这一天,我们应该为我们爱月的民族自傲,因为我们已经赋予那块在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使月亮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活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
(有增删)
1.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靠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从意趣或内容上看,第③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一相似,第⑥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二相似,把它们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材料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固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4.读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月亮的认识会有所加深。面对明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课文《月迹》(贾平凹),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采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你一定也有过望月的经历,请你写出你当时独特的感受。如果你以前望月时没能进入境界,那就写下你此刻思月的感受。有了今天的感受,也许你今后会比贾平凹写得更好呢!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习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兼葭( ) ②溯洄( )
③未晞( ) ④水中坻( )
⑤水中涘( ) ⑥道阻且跻( )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的含义。
①溯洄( ) ②宛在水中央( )
③道阻且跻( ) ④未已( )
⑤道阻且右( ) ⑥从之( )
(3)翻译“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译文:________
(4)下面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选自《诗经·秦风》。在《诗经》中,“风”又称为“国风”。
B.“伊人”的意思是“那个人”,指的是作者自己。
C.本诗主要是写追寻所思念的人,但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D.本诗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萧瑟的景象,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怅惘。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佑伉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诗经》中就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何草不黄”等句子。唐诗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李白“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那么,诗又是如何运用色彩塑造意象、烘托意境的呢?
我们知道,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色彩语言,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语组成,如“红花”“碧波”等。秦观在《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能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看出词人用色很注意搭配,使各种意象彼此烘托,互相映衬,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画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词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如“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等。这些作者或以“红”衬“绿”,使“绿”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的诗人用同一色调,但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融淡黄入深黄,蝴蝶和花浑然一体。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彩勾画背景,使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雪景图。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愁云惨淡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飞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和谐而又美丽,真是独树一帜。
还有的诗全篇只写景物,不用颜色词,但由于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可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因而也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形态、色泽易于让人产生联想: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松林上,清清的泉水漫过磐石淙淙地流着……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画尽在眼前。再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景观构成一种苍茫的画面,画出了广阔无垠的草原意境。
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仔细阅读第一段,请回答:诗歌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简要回答诗歌运用色彩语言塑造意象、烘托意境,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段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诗人的名句,以诗的色彩语言分别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揣摩北朝民歌《敕勒歌》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色彩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友情提示】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敏
②不过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靠月亮,更能完成“文学上的不朽的图画”。李白让整个长安披上月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让月色为江流着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田园诗人王维的《桃源行》里有松树,有房子,但不够,再添一个月亮才全盘美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图”。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
④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下山,月亮送他,“山月随人归”。他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欲上青天揽明月”。有时还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也多寂寞。于是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也陪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⑤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诗人张泌甚至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个纯情痴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童年、故乡、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
⑥中国连儿童都会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下面那有名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杜甫的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昌龄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他的“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曹操),“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
⑦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人的“月亮节”。在这一天,我们应该为我们爱月的民族自傲,因为我们已经赋予那块在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使月亮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活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有增删)
1.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靠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意趣或内容上看,第③段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一相似,第⑥段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二相似,把它们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材料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国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月亮的认识会有所加深。面对明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课文《月迹》(贾平凹)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你一定也有过望月的经历,请你写出你当时的独特的感受。如果你以前望月时没能进入境界,那就写下你此刻思月的感受。有了今天的感受,也许你今后会比贾平凹写得更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