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到徐州见着父亲……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拟声词,这里指眼泪掉落的声音)

B.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指凑成合作的意思)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D.晚上他(父亲)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这里指犹豫不绝的意思)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答案

3、C

二、填空题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隆中对   陈  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4)愿诸君勿复言               愿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
翻译: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
翻译:                                                                    
                                                                                    
【小题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答:(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理解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①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②,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③。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⑤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⑥,为民者宣之使言⑦。……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有删节)

  注释:①谤:公开批评指责。

  ②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

  ③目:用眼睛看,表示敢怒不敢言。

  ④障:防水堤坝,用作动词,堵住。

  ⑤壅(yōng):堵塞。

  ⑥为川者:治水的人。导:疏通、畅通。

  ⑦宣:开导。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臣(  )

(2)期年之后 (  )

(3)吾能谤矣(  )

(4)乃王于彘(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都是写大臣的进谏,两位君王对于进谏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又分别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上面两则文言材料,简要概括齐威王和周厉王各自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甲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纳谏,这种比喻说理方法,情理兼备,非常贴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B.

乙文的召公谏词的中心论点是“为民者宣之使言”。用“防川”来喻“防民之口”,说明民言不可堵。又用“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为喻,说明用高压手段堵塞民言将会产生的危害有多大。这些比喻自然贴切,使说理形象生动。

C.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者,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

D.

从思想价值来看,乙文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的思想,是古时臣子向君主提出的建议,这在今天已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2分)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注】①豕:猪。 ②轭:牛拉东西时架在颈上的曲木。 ③服田:驾牲口耕田。 ④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服田必以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何不试之以足
C.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D.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小题2:下列对文段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商於子尽管家贫,但他想尽办法劳作谋生,遇到取笑的人当然是“怒而弗应”。
B.本文寓意深刻,借宁毋的口吻,批评了当时一些“有激者”的错误做法。
C.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刺了治理国家不用贤人的社会现实。
D.这篇寓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告诉读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不能固执己见。
小题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子矣             ②吾悯而
③子反怒而弗答      ④吾不知服田必以牛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2分)
⑵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境(  )

2)亭亭净(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叶圣陶《苏州园林》选段,完成小题。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小题1】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3】下列划线的词语删除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B.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C.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D.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4】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3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叶圣陶《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3分)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小题1】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删除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2分)             (    )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B.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C.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D.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4】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3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叶圣陶《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3分)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小题1】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删除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2分)             (    )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B.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C.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D.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4】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3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