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家去郊游是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从她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她就产生看浓厚的兴趣。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试题答案
2、D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家去郊游是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从她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她就产生看浓厚的兴趣。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①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其中位于东郊钟山南麓的中山陵园,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
②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后者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000米,南北宽度仅3000米。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的风景优美,地势也很开阔,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决定将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③陵园的设计是通过方案竞赛入选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当时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4.6万亩,先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400余万元。
④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1000米(其间有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著名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在区域规划上是值得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000米,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覆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的气氛之中。
⑤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⑥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金光大字。
⑦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亭内在龟跌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⑧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万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景色。
⑨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⑩墓室直径约16米,高10米,地面中部砌圆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梅、玉兰等花木。
(11)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维修和整修,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5分)
①陵墓( )②灵柩( )③突兀( )
④远眺( )⑤纤细( )⑥深邃( )
⑦机械( )⑧南麓( )⑨横匾( )
⑩镌刻( )
2.为文中画□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1分)
[ ]
A.甲称道 乙肃穆 丙奇妙
B.甲称赞 乙肃穆 丙奇特
C.甲称颂 乙肃静 丙奇妙
D.甲赞颂 乙肃静 丙奇特
3.第②段文字介绍了钟山怎样的地势及环境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南北宽度仅3000米中加粗词语“仅”的表达效果。
(2分)________________
5.中山陵园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
6.依次写出第⑥至第⑩段主要介绍的中山陵的结构布局,并指出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
7.第⑧段描写了大平台上所见景色,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为全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2分)
[ ]
A.①-③|④-⑤|⑥-⑩|(11)
B.①|②-⑤|⑥-⑩|(11)
C.①|②-⑩|(11)
D.①-⑤|⑥-(11)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题
苹果皮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儿。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的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到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了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写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睛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妈妈,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奶奶又擦了擦眼睛说:“难得你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们尝一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儿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的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2004年宁波市中考题)
(1)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写道“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本文主题思想差距较大的一项是
[ ]
A.《游子吟》(孟郊)
B.《晨起缝破衣》(郑燮)
C.《散步》(莫怀戚)
D.《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2004 宁波)阅读下文,回答1-6题。
苹果皮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妈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妈,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的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本文主题思想差距较大的一项是
[ ]
A.《游子吟》(孟郊)
B.《晨起缝破衣》(郑燮)
C.《散步》(莫怀戚)
D.《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2004 宁波)阅读下文,回答
1-6题。 苹果皮①那是
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妈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
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妈,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的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
1)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与本文主题思想差距较大的一项是[
]A
.《游子吟》(孟郊)B
.《晨起缝破衣》(郑燮)C
.《散步》(莫怀戚)D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春 晖
黄维梁
下午这样的阳光,实在舒服。我脑海响起了意大利的民歌《可爱的阳光》,真想找到一片青草地。停下汽车,赤足踏青,让金光洒遍一身。我旋下了汽车的窗子,风进来了,和而不疾,温度正好,是摄氏20余度吧。要是在海滩,海水一定也可亲,大概是夏威夷那样的恒温——恒常不变的温暖,或者说凉快。
阳光是浑融的一大片,弥漫了大地,树木的绿色镶了金边,立体公路桥成为希腊一样黄金闪烁的建筑。我随手按掣,汽车的音响播出来的,就那么巧,是史特劳斯的《春之声》。我照着旋律哼起来,右手在方向盘上打着拍子。我忘了正在开汽车,汽车好像左摇右摆了一下。路上旁边行车线的一辆汽车,和我的车并肩走了一会儿,然后略为加速超过了。驾驶者好像对我使了眼色。是位年轻的女士,开着宝马,火红色的。我得小心开车呀!
我真的感到高兴,因为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虽然是小事。完成了责任的那种快慰使我终于决定来探望父亲。是周末的下午,应该是休息的时候,然而,有多少应该要休憩的时光,都把自己锁在书斋。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自困于金锁。毛姆笔下的人物,自锁于人性。我自困于书之斋书之锁。像薛西佛斯.推了石头上山石头又滚下来,又推上山又滚下来,像他,案牍书刊文稿清了叉堆起来清了又堆起来。劝君惜取“壮”年时。然而,壮年是难以壮士断臂.难以拒绝成就事业.难以息交绝游的悲壮岁月。终于,我决定向自己请假,别书斋,去探望父亲。好几天没去看他了。
瘦,动作迟钝。往往这刻钟可以走动,下一刻就举步艰难。a有时候头晕.心闷.肚子痛。患了多年的帕金森病的老人家,就是这个样子。b除非中年即殁,很多人都要这样经历生命的秋天和冬天。头发枯干如深秋疏落的芦苇,脸部瘦瘪如寒冬光秃起皱的树干。c而难以打发的时光啊,恍如冬夜阴冷的长巷。而人多半都如此。老人的现在,就是我的将来。d那是逃不了的,正如纷纭错综复杂的种种问题,我要面对,要解决,人人都要面对,要解决,是逃不了的。
人生下来就要注定面对种种问题。例如,古人要学会捕鱼,而我们要学会不吃被污染的鱼。例如,古人要学会把事物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而我们要学会不被波涛汹涌的印刷品墨浪淹滋。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未能发现一条解决所有问题的公式。汤因比的“挑战回应”说,只说明世间挑战千万,而我们穷于回应,我们的回应,鞠躬尽瘁而后已。人从混沌中来,最后回到混沌中去。混沌,如冬之茫茫冷雪,如冬之暗暗长夜。
我和父亲闲话家常。他牙齿不全,对我带来的鱼片粥却吃得啧啧称美。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我说:“你的书法,我始终赶不上。”老人家笑了。父亲问,用细小的声音:“你最近出了新书吗?”不知道在我将来七老八十的时候,我的女儿和儿子会不会也来看看赢弱的父亲。
我告辞了,父亲在一院子的阳光中看报纸。他的眼力和脑力仍然很管用。不知道阳光是什么时候洒进来的。我开车走了。《可爱的阳光》,今年春天好像就以这样的阳光,击退了寒冷,兴高采烈地来了。公路两旁的树,添了新绿。“池塘生春草”,这儿没有池塘,但我却听到春草呱呱茁壮成长的声音,真是《春之声》。我这时看不到纷纭复杂的问题,眼前不是冬夜的长巷,而是春日阳光的开豁公路。一群儿童列队而走,蹦跳着,衣服在阳光中鲜红嫩绿。我旋下窗子,扭大了《春之声》的音量,我和万物,欣欣然在风和阳光之中。
1.本文题目《春晖》语义双关,表面上指 ,实际上指 ,由此让人联想到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相关两句诗 . 与此手法相同。
2.下面这句话应填入原文何处?( )
“三十年后,我可能也是这个样子。”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结尾一段“我这时看不到纷纭复杂的问题,眼前不是冬夜的长巷,而是春日阳光的开豁公路。”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4.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自然段从内心感觉的角度描述,“舒服的阳光,和而不疾的风”,都是为表达自己高兴愉悦的心情。
B.第二自然段关于浑融的阳光,镶金的绿树,闪烁的建筑,对《春之声》的欣赏,开车打拍子,火红的宝马等描写,从视觉.听觉.行动上进一步烘托渲染自己高兴愉悦的心情,完成责任的快感。
C.“壮年是难以壮士断臂.难以拒绝成就事业.难以息交绝游的悲壮岁月。”此句意为人到中年,于上赡养父母,于下抚育子女,于己还得成就事业,只好息交绝游,抱心守一了。
D.结尾在结构上呼应篇首,依然是《可爱的阳光》,依然是鲜红嫩绿,依然听到《春之声》,探望父亲后高兴快慰的心情,如沐春风,如浴阳光。
E.为人子不忘父母养育之情,百忙中前去探望,全篇饱含深情,娓娓动人,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