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用“/”给下面的文言文加线句断句,并回答问题。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陈)群上疏(魏主)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 舍 此 急 而 先 宫 室 臣 惧 百 姓 遂 困 将 何 以 应 敌 今 中 国 劳 力 亦 吴 蜀 之 所 愿 此 安 危 之 机 也 惟 陛 下 虑 之。”(选自《三国志》)
1.请用斜线给上文画线句断句。
今 舍 此 急 而 先 宫 室 臣 惧 百 姓 遂 困 将 何 以 应 敌 今 中 国 劳 力 亦 吴 蜀 之 所 愿 此 安 危 之 机 也 惟 陛 下 虑 之
2.陈群上书进谏的目的是什么?他提出的现实理由有哪四点?
答:
试题答案
18、1.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2.(1)劝说魏主不要因“营治宫室”而耽误农时,劳民伤财。
(2)丧乱后人口数量剧减;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吴蜀未灭,国家还不安;魏国耗费劳力,为吴蜀之所愿。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加线句断句,并回答问题。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陈)群上疏(魏主)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 舍 此 急 而 先 宫 室 臣 惧 百 姓 遂 困 将 何 以 应 敌 今 中 国 劳 力 亦 吴 蜀 之 所 愿 此 安 危 之 机 也 惟 陛 下 虑 之。”(选自《三国志》)
1.请用斜线给上文画线句断句。
今 舍 此 急 而 先 宫 室 臣 惧 百 姓 遂 困 将 何 以 应 敌 今 中 国 劳 力 亦 吴 蜀 之 所 愿 此 安 危 之 机 也 惟 陛 下 虑 之
2.陈群上书进谏的目的是什么?他提出的现实理由有哪四点?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巢谷传(节选)
苏辙
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②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③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①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④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习骑射 畜:积储,准备
B.所至友其秀杰 友:朋友
C.存宝不习蛮事 习:学习
D.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 诵:诵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予悯其老且病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在第②段,作者叙述巢谷与存宝的“金石之交”,并以“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来证明其所叙的真实性,很好地表现了巢谷重义的品德。
C.在第③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如对“予兄弟”,巢谷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及与其他人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巢谷不趋炎附势、重义笃志的气节。
D.作者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自己对巢谷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译文:
(2)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
译文: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黎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齐景公患之 患:
(2)谏,必轻绝于鲁 轻: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为画线的地方断句,并翻译加曲线的句子。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1)用“/”给画线的地方断句。
古 者 易 子 而 教 之 父 子 之 间 不 责 善 责 善 则 离 离 则 不 祥 莫 大 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2)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巢谷传(节选)
苏辙
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②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③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①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④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习骑射 畜:积储,准备
B.所至友其秀杰 友:朋友
C.存宝不习蛮事 习:学习
D.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 诵:诵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予悯其老且病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在第②段,作者叙述巢谷与存宝的“金石之交”,并以“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来证明其所叙的真实性,很好地表现了巢谷重义的品德。
C.在第③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如对“予兄弟”,巢谷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及与其他人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巢谷不趋炎附势、重义笃志的气节。
D.作者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自己对巢谷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译文:
(2)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
译文: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辛,亦国冢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 | 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 |
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 |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观察 |
A.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
B.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
C.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
D.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夺其官,仆其碑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3分)
②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 B.而又辱之辱:辜负。 |
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 | 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定 |
B.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
C.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移:移动 |
D.不逆情以干誉逆:违背 |
A.然则何为而可 | B.所以求此名也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所以纵之乎 |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对君子要讲信义,而对小人要施加刑罚 |
B.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施加刑罚而将犯人打入死地,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这又让小人特别嚣张 |
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假如)料到犯人必会回来才将他们放走,这是上面(皇帝)窥察揣摩下面(囚犯)的想法 |
D.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要看其是否能够为了“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 |
B.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贤德君主之名,并不值得称赞。 |
C.作者认为囚犯在明知必死时做出回去领死的抉择,才可以说施恩教化取得成功。 |
D.作者认为圣君明主治世应以人情为本,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追求作秀求名。 |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 射 之 士 使 人 说 王 曰 臣 问 谒 者 谒 者 曰 可 食 臣 故 食 之 是 臣 无 罪 而 罪 在 谒 者 也 且 客 献 不 死 之 药 臣 食 之 而 王 杀 臣 是 死 药 也 王 杀 无 罪 之 臣 而 明 人 之 欺 王 王 乃 不 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定 |
B.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
C.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移:移动 |
D.不逆情以干誉逆:违背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为而可 |
B.所以求此名也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所以纵之乎 |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其圣人之法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对君子要讲信义,而对小人要施加刑罚 |
B.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施加刑罚而将犯人打入死地,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这又让小人特别嚣张 |
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假如)料到犯人必会回来才将他们放走,这是上面(皇帝)窥察揣摩下面(囚犯)的想法 |
D.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
哪里有所说的(皇帝)施加恩德与(囚犯)懂得了信义这种情形呢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要看其是否能够为了“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 |
B.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贤德君主之名,并不值得称赞。 |
C.作者认为囚犯在明知必死时做出回去领死的抉择,才可以说施恩教化取得成功。 |
D.作者认为圣君明主治世应以人情为本,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追求作秀求名。 |
5.用“/”给下面画横线文言文断句。(5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 射 之 士 使 人 说 王 曰 臣 问 谒 者 谒 者 曰 可 食 臣 故 食 之 是 臣 无 罪 而 罪 在 谒 者 也 且 客 献 不 死 之 药 臣 食 之 而 王 杀 臣 是 死 药 也 王 杀 无 罪 之 臣 而 明 人 之 欺 王 王 乃 不 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