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养蜂的 唐湜
养蜂的云彩样在世上流浪,
牧人样到处把蜂群牧放;
他们背负着那酿蜜的蜂箱,
到处去寻找花朵的家乡!
春天寻找着油菜的花香,
夏天寻找喇叭花的声响,
秋天去到西北的草原上,
冬天回到南方的棕榈旁。
哪儿开着花朵的诗章,
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乡;
哪儿能酿出甜美的蜜浆,
哪儿就有着他们的希望。
没什么能挡住云彩的流浪,
养蜂的不停留在一个地方!
写于1967年
A.第一节诗中尽管也使用了“云彩”“花朵的家乡”等温馨词语,但该节主旨仍在描绘养蜂人飘流无依的艰苦生活。
B.第二节诗不仅写了养蜂人一年的行踪,也描绘了祖国大地四季的景象,句式整齐, 音调和谐,充满了诗情画意。
C.第三节诗写养蜂人漂泊的人生,正是为了表现他们对美好希望的追求,从而升华了他们的精神境界。
D.全诗用语清新,情感质术朴,节奏流畅,既是对养蜂人的歌颂,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我追求的写照。
试题答案
1、A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真实地写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态。?
B.第二节换韵,但“回头”与第一节联韵,这样,两节的韵等于勾连起来。如此押韵,与诗的内容相适应。?
C.“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中的“故乡”写实,具体写诗人的家乡。?
D.诗的两节,分别写年轻、年老时的“遥望”,更确切地讲,是前瞻与回望,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精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A.“火山”具有表面“平静”而内蕴巨大能世,一旦条件成熟便会轰然喷发的特点,在诗中比喻人民的伟大力量。
B.诗中的“你”是代表那些游离于人民之外,甚至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的人。
C.“着魔”的意思是“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诗中说“突然着了魔”是指突然有一天变得失去理智。
D.这首诗格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和对称美的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938年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这里用“被暴风雨打击”“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词来修饰,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用“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温柔”的修饰表明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根据时间的提示:1938年11月17日可以看出作者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的“我”,指喻体“别人”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真实地写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态。?
B.第二节换韵,但“回头”与第一节联韵,这样,两节的韵等于勾连起来。如此押韵,与诗的内容相适应。?
C.“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中的“故乡”写实,具体写诗人的家乡。?
D.诗的两节,分别写年轻、年老时的“遥望”,更确切地讲,是前瞻与回望,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帆 |
莱蒙托夫 |
蔚蓝的海面雾蔼茫茫, |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
桅樯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
唉!它不是在寻找幸福, |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
仿佛风暴里才有宁静之邦。 |
A.这是一首咏物诗,饶有情趣地写出帆的脾性,全诗由雾海孤帆、怒海风帆和暗海怪帆三个镜头组接而成。
B.这首诗饱含人生的哲理:茫茫的人生苦海无边,革命的风暴就是岸;在宁静中只有烦躁,风暴才能带来心灵的
C.这首诗每一诗节都是前两行写景,后两行抒情,而且几乎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第三节前两行,从表面看纯属写景,但从“下面”与“上面”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它们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尽管天空与海洋是那么美丽和宁静,但这一切诱惑并不能动摇帆儿那颗向往自由的叛逆的心。
D.综观全诗,可看出不安分于命运安排的帆只是执着的祈求风暴,想从风暴中寻求真正宁静的境界。这正是帆儿在苦闷迷源中所寻求的归宿,所盼望的解脱。这种境界比高尔基在《海燕》中创造的那种胸怀乾坤,笑迎风暴的意境高远。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