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     _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      _      ”,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试题答案

9、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月是故乡明  大珠小珠落玉盘

相关题目

 [s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梅花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林逋《山园小梅》“              ,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花的水中倒影,月下幽香。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                           ,只有香如故。”正是诗人坚贞自守的傲骨写照。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写出梅与雪各有所长。

(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           ”,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s1]13.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鉴赏中想像的三种类型

  ①创作有赖想像,鉴赏也要靠想像。文学鉴赏时的想像,是缘文驰想,按其不同的产生联想的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②设身处地型。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一定的形象和意境。读者首先要将文字符号“译化”为具体形象,同时想像其具体的情状,使此时此地的读者进入彼时彼地之境。若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强,加之读者思想上又有接受它的因素,也就更容易设身处地地想像其内容。读者的身世、心境与作品内容愈接近,那么读者设身处地的主动性也愈大。

  ③□□□□型。阅读鉴赏时,不仅想到作品写的是什么,还会由此诱发想像到它之外并与之相关的内容。这种因文生想也就是平时说的“联想”,它也有一定的想像轨道,也能形成种种联想形式。例如,有一种是因文而想到与之相接近的事物和作品。作品刺激了读者大脑皮层后,引起原来储存的与之相近的讯息苏醒过来,从而使两者同时亢奋起来。’所谓“近”或是时近,或是地近,或是事近。如读杜甫的《石壕吏》,自然联想到写于同时期的其他二“吏”与三“别”。若是为二者某些性质上的相似点触发的联想就又不同了,这种“相似’’或是立意相似,或是感情相似,也可能是手法相似。如读怀人诗,很容易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杜甫的《月夜》或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联系起来。想像又有时会反激到另一方向去,这也是一种思维规律,想像领域也很广阔。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的“怕春”很容易引起人“喜春”、“伤事”的对比思考。想像除形象到形象外,也能由形象上升到理念,即读者将形象抽象化,由个别推及一般。有时只取作品中某些语句,便连缀成另有含意的哲理佳句,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一段理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段引文原是三首宋词中的妙句,全非说理,但经哲理联想而取之则就不同了……上述种种,都为触境生想。在实际鉴赏活动中却没有这么清晰,常呈多重、交错、变化的状态。

  ④意象加工型。读者在其感情、理性的驱使和制约下,调动原有的知识、生活等先行想像,从而形成源于作品又异于作品的意念形象。鲁迅曾指出:“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是因读者而不同。”驰骋想像的过程,也就是意象加工的过程,它又有着好几种状态。实为鉴赏者在前两种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重创作品意境。

(1)从第②段内容可知,读者所以能设身处地展开想像的条件有两个,下列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将文字符号“译化”为具体形象  ②作品本身感染力强

B.①此时此地的作者进入彼时彼地之境 ②读者思想上有接受它的因素

C.①读者想像作品内容的具体情状  ②读者的身世、心境与作品内容接近

D.①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强  ②读者思想上有接受它的因素

(2)下面的说法,不符合第③段内容的一项是

[  ]

A.如果在段内找一个最适宜的词语填入段首的空格内,这个词语就是“触境生想”。

B.“这种‘相似’”的“相似”指的是作品的内容或手段相同。

C.文中画线的“两者”指作品内容和想像到的与其相关的作品;“二者”指作品内容和与其内容相近的其他作品。

D.本段提到的联想形式有相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哲理联想。

(3)对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理解最贴近的一组是

[  ]

A.读书研究须高瞻远瞩,不畏艰苦,具有献身精神,最终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重大收获。

B.读书研究会遭到冷落、打击,要不怕牺牲,勇于献身,还得能在喧闹中甘于寂寞。

C.读书研究要敢于独自攀登,不怕艰难劳苦,具有献身精神,最终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重大收获。

D.成大事业大学问一定要高瞻远瞩,不畏艰苦,具有牺牲精神,又甘于寂寞,最终一定能有重大收获。

(4)从第④段看,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会形成不同于作品的意念、形象。下面对其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读者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生活等先行想像。

B.因为读者驰骋想像的过程,也就是意象加工的过程。

C.因为读者由作品的内容诱发,想像到作品之外的相关内容。

D.因为读者将作品中的意念、形象抽象化,由个别推及一般。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