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宇知道,这次考试的分数意味着能否从父母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能否被带去吃肯德基。可成绩又一时上不来,于是他心情很糟糕。
B.今后一个时期,提升人力素质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加大考试培训等培育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C.多管齐下、朴素无华的培训,使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不但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并且即使放到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学也是骨干教师。
D.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我国应禁止不再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试题答案
1、A(B项:加大“度”之类的宾语,“培育……人力资源”也属动宾搭配不当,C项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应把后一个分句改为“并且即使把这些教师放到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学也是骨干教师”。D项“禁止不”否定不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宇知道,这次考试的分数意味着能否从父母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能否被带去吃肯德基。可成绩又一时上不来,于是他心情很糟糕。
B.今后一个时期,提升人力素质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加大考试培训等培育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C.多管齐下、朴素无华的培训,使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不但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并且即使放到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学也是骨干教师。
D.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我国应禁止不再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我国应禁止不再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今后一个时期,提升人力素质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加大考试培训等培育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多管齐下、朴素无华的培训,使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不但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并且即使放到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学也是骨干教师。
小宇知道,这次考试的分数意味着能否从父母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能否被带去吃肯德基。可成绩又一时上不来,于是他心情很糟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小宇知道,这次考试的分数意味着能否从父母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能否被带去吃肯德基。可成绩又一时上不来,于是他心情很糟糕。
B.今后一个时期,提升人力素质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加大考试培训等培育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C.多管齐下、朴素无华的培训,使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不但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并且即使放到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学也是骨干教师。
D.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我国应禁止不再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使流传 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C.曼词以自饰 曼:随意的 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 际:关系
2.下列各组加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然后是非乃定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虽累百世,垢弥甚矣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D.仰观宇宙之大
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勉,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最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和对汉武帝的控诉。
5.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邵大业,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元年,授湖北黄陂知县。初到官,投讼牒者纷至,不移晷,决遣立尽。吏人一见问姓名,后无不识,众莫敢弄以事。有兄弟争产讼,皆颁白,貌相类。令以镜镜面,问曰:“类乎?”曰:“类。”则进与为家人语曰:“吾新丧弟,独不得如尔两人白首相保也。”二人感动罢去。蛟水坏城,拯溺哺饥,完堤岸,民得免患。总督以其名上闻,会父忧去。服阕授河南禹州知州调睢州频涝请粜请赈民以免患浚惠济河以俸钱更直擢江南苏州知府。松江盗狱久不决,株连瘐毙者众,奉檄鞫治。见群犯皆断胫折踝,蹙然曰:“尔等亦人子,迫饥寒至此,犹诬连非罪人,何益于尔?”有盗幡然曰:“官以人类待我,我不忍欺。”狱辞立具。
寻摄布政使事,大吏交章荐。十六年,高宗南巡,御舟左右挽行,名“虾须纤”。大业语从臣,除道增纤必病民,非所以宣上德意,遂改单纤。然大业卒因左迁。
寻授河南开封知府,属县封丘民被控侵占田亩,及勘丈,非侵占,而亩浮于额。大业考志乘,河南赋则,自明万历改并,中地十亩,作上地七亩;下地十亩,作上地三亩。上官以昔为下则,今则膏腴,议加赋。大业曰:“此河冲淤积,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今日为退滩淤地,异日即可为沙压水冲。冬春播种,夏秋之收获不可知。上年河决,屋宇未尽葺,流亡未尽复,遽增岁额,何以堪?”旋从部议试种三年,次年果没入水,乃止。
大业所至以劝学为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葺睢州洛学书院,集诸生亲为之师焉。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父忧去丧事 |
B.松江盗狱久不决监牢 |
C.大业考志乘史书 |
D.屋宇未尽葺修补 |
A.①则进与为家人语曰②今则膏腴 |
B.①总督以其名上闻②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 |
C.①何益于尔②遽增岁额,何以堪 |
D.①然大业卒因左迁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 |
A.众莫敢弄以事。 | B.则进与为家人语曰。 |
C.大吏交章荐。 | D.次年果没入水。 |
A.湖北黄陂有一对兄弟争夺家产,知县邵大业巧妙引导他们顾念珍视手足之情,使兄弟大受感动,撤销官司。以情动人,片言解纷,颇有特色。 |
B.松江县有一件积案,有很多人被株连,不少人死在狱中,活着的也都腿断骨折。邵大业审理该案,对罪犯以人相待,晓之以理,得以顺利结案。 |
C.乾隆皇帝南巡,乘坐的大船用“虾须纤”,由纤夫在两岸拉着行进,邵大业认为要宣扬皇上的恩德,不宜加重百姓负担,于是就改成单向拉纤。 |
D.上级官员要提高黄河滩田地的赋税,邵大业表示不同意;有关部门决定让百姓试种三年,第二年河水就把滩地淹没了,于是停止试种的做法。 |
邵大业,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元年,授湖北黄陂知县。初到官,投讼牒者纷至,不移晷,决遣立尽。吏人一见问姓名,后无不识,众莫敢弄以事。有兄弟争产讼,皆颁白,貌相类。令以镜镜面,问曰:“类乎?”曰:“类。”则进与为家人语曰:“吾新丧弟,独不得如尔两人白首相保也。”二人感动罢去。蛟水坏城,拯溺哺饥,完堤岸,民得免患。总督以其名上闻,会父忧去。服阕授河南禹州知州调睢州频涝请粜请赈民以免患浚惠济河以俸钱更直擢江南苏州知府。松江盗狱久不决,株连瘐毙者众,奉檄鞫治。见群犯皆断胫折踝,蹙然曰:“尔等亦人子,迫饥寒至此,犹诬连非罪人,何益于尔?”有盗幡然曰:“官以人类待我,我不忍欺。”狱辞立具。
寻摄布政使事,大吏交章荐。十六年,高宗南巡,御舟左右挽行,名“虾须纤”。大业语从臣,除道增纤必病民,非所以宣上德意,遂改单纤。然大业卒因左迁。
寻授河南开封知府,属县封丘民被控侵占田亩,及勘丈,非侵占,而亩浮于额。大业考志乘,河南赋则,自明万历改并,中地十亩,作上地七亩;下地十亩,作上地三亩。上官以昔为下则,今则膏腴,议加赋。大业曰:“此河冲淤积,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今日为退滩淤地,异日即可为沙压水冲。冬春播种,夏秋之收获不可知。上年河决,屋宇未尽葺,流亡未尽复,遽增岁额,何以堪?”旋从部议试种三年,次年果没入水,乃止。
大业所至以劝学为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葺睢州洛学书院,集诸生亲为之师焉。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父忧去丧事 |
B.松江盗狱久不决监牢 |
C.大业考志乘史书 |
D.屋宇未尽葺修补 |
A.①则进与为家人语曰②今则膏腴 |
B.①总督以其名上闻②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 |
C.①何益于尔②遽增岁额,何以堪 |
D.①然大业卒因左迁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 |
A.众莫敢弄以事。 | B.则进与为家人语曰。 |
C.大吏交章荐。 | D.次年果没入水。 |
A.湖北黄陂有一对兄弟争夺家产,知县邵大业巧妙引导他们顾念珍视手足之情,使兄弟大受感动,撤销官司。以情动人,片言解纷,颇有特色。 |
B.松江县有一件积案,有很多人被株连,不少人死在狱中,活着的也都腿断骨折。邵大业审理该案,对罪犯以人相待,晓之以理,得以顺利结案。 |
C.乾隆皇帝南巡,乘坐的大船用“虾须纤”,由纤夫在两岸拉着行进,邵大业认为要宣扬皇上的恩德,不宜加重百姓负担,于是就改成单向拉纤。 |
D.上级官员要提高黄河滩田地的赋税,邵大业表示不同意;有关部门决定让百姓试种三年,第二年河水就把滩地淹没了,于是停止试种的做法。 |
黄仁宇
②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③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④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⑤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著名代表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证明了“孔孟总是形影相随”这一主旨。
B.文章第②段用“但是”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例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C.文章第③段说孟子没有孔子“犹疑”,主张性善来自先天,“斩钉截铁”用得形象而准确。
D.文章第④段举四个例子来证明孔子的观点,采用例证法,给人以真实感。 E. 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二人所处时代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2、课文第②段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建伟
一天,二女儿林太乙带他到永安公司去购物。那里挤满了采购圣诞节礼品的大人小孩,商店里洋溢着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节日的气氛感染了热爱生命的林语堂,他目睹各式各样灿烂的节日装饰品,耳闻圣诞颂歌。他感到这世界太美丽了,而想到自己逐渐衰老,十艮不能长生不老,无限激动,无限感伤。他突然在柜台上抓起一串假珍珠链子,泣不成声……
店员小姐自然不知道这位像小孩子一样哭泣的老翁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更不理解这位消瘦的老翁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场合哭泣起来,店员感到莫名其妙,误以为他神经不正常,因此,以不礼貌的神气好奇地看着他。
在一旁的林太乙被店员的无礼态度所激怒。她想对那无知的店员说:饶了他吧,小姐,你要读过他的书,知道他多么热爱生命,方才会知道他为什么在掉眼泪。让他抓起一个个装饰品,对着这些东西流泪吧!圣诞节过后,林语堂的体力愈加衰弱,已经无法用自己的双脚行动,不得不坐上轮椅。后来,他连睡袍上的腰带也不会打结了。女儿们就教他怎么打结,而他像幼童一样耐心地学。
有时,半夜,他从床上掉到地下,衰弱得爬不起来,就静静地躺在地上,等到天亮。
小女儿看见老父在地上睡了一夜,心痛地说:“爸,你怎么不喊我?”林语堂安祥地回答:“你白天要工作,我不想吵醒你。”
女儿听了把眼泪咽进肚子里。
十多年前,两个外孙在美国纽约103街居住时,林语堂也住在纽约,他常常开着汽车把外孙接到自己家里,他忘记了年龄的距离,和外孙们做着各种幼童所喜爱的游戏,他把自己和两个外孙称为“我们三个小孩”,在玩耍各种游戏时,林语堂和两个外孙自称一党,而把廖女士称为“大人”,是另外一党。他还认真地把自己幼年时的相片和两个外孙的相片拼在一起,印晒出一张人工制造的“我们三个小孩”的相片。“三个小孩”还常常故意嬉弄“大人”,当廖女士出去买菜时,“三个小孩”把他们的三双鞋放在饭桌上,而三个人都躲进藏衣室。当廖女士回来只见饭桌上的鞋子,而不见人影,惊讶地喊:“这是怎么回事?”没有回答。“三个小孩”在藏衣室里得意地咯咯笑。廖女士又问,仍没有回答。
最后,“三个小孩”忍不住了,突然从藏衣室里破门而出,扑到廖翠凤身上,两外孙高兴地大叫大笑。林语堂也像小外孙一样高兴地大叫大笑。
……他痛苦地品尝着今昔的对比。当年和外孙们游戏时,他生龙活虎,活蹦乱跳,而此刻,他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真像小孩一样,坐在轮椅上被人推来推去。他已经无法与心爱的外孙们做“我们三个小孩”的游戏了,他已经与心爱的烟斗诀别了,而这烟斗曾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往昔的成败荣辱,像电影似的不断地出现在他的信息银屏上。他清醒地等待着那最后一刻的来临。——他是痛苦的。因为他热爱这世界,他不愿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和所爱的生活。但除了对生命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之外,林语堂还有他自己的生死观。他说:我觉得自己很福气,能活到这一把岁数。和我同一代的许多杰出人物都已作古……生命,这个宝贵的生命太美了,我们恨,不得长生不老。但是冷静地说,我们的生命就像风中的残烛,随时可以熄灭。生死造成平等,贫富贵贱都没有差别。正如林语堂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宇宙的法则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1976年3月22日,林语堂胃出血被送迸医院,26日,突然又转为肺炎,心脏病突发。老人和死神作最后的搏斗。
心脏一连八次停搏后,又起跳,直到第九次停搏后,才永远停止了跳动。那是1976年3月26日晚上10时10分。
他赤裸裸地平卧着,身上只盖着一条被单。他是赤裸裸地出世的,现在又赤裸裸地告别世界了。
4月1日上午,在阴霾的山色和萧瑟的雨声中举行了林语堂安葬式,他的遗体安葬在阳明山的家园里,面对他所深爱的重峦叠翠。
他是以一种不忧不惧的恬淡心情离开人世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让我和草木为友,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节选自《林语堂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始用圣诞节的喜庆气氛来烘托林语堂的“泣不成声”,表现了林语堂对生命的热爱。
B.文章写店员小姐不认识林语堂,还误以为林语堂神经不正常,表达了作者对店员小姐不礼貌态度的批评。
C.文章用了两个“高兴地大叫大笑”写“三个孩子的游戏”,主要表现林语堂的天真活泼和对天伦之乐的渴望。
D.文章用“心脏一连八次停搏后,又起跳,直到第九次停搏后”的描写,有力地刻画了林语堂与死神的搏斗。
E.文章最后用“阴霾的山色和萧瑟的雨声”烘托了林语堂去世的氛围,表达对这一文学家的哀思。
2.“让我和草木为友,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一句话,表现出林语堂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插入了十年前“三个小孩子”的故事,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说“林语堂还有他自己的生死观”,那么,林语堂有怎样的“生死观”?请你就其中某一观点或某几个观点作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懋卿恚甚恚:气愤
B.瑞遂谢病归谢:道歉
C.素衔瑞衔:怀恨
D.执政阴沮之阴: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减舆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B.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木欣欣以向荣
C.并其职于南京户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趣执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灵魂伊甸
灵魂是什么形状?像一朵云彩,一团气体,还是一坨泥巴?它是什么颜色?纯白,漆黑;还是五颜六色?它栖居在哪儿?它以什么为粮食?它会死吗?常听到“不死的灵魂”的说法,是否所有的灵魂都是不死的?假若灵魂有死的有不死的,那么怎样的灵魂会死去?怎样的灵魂会永生?假若不死的灵魂愈来愈多,会不会挤满天空,堵塞阳光和雨水的道路?
人的长相尽管各各不一,但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动物或者外星人看我们,肯定会这样说:“这群丑陋的东西怎么长得一模一样!”就好像在我们眼里,所有的老虎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鳄鱼一模一样的,所有的蛤蟆是一模一样的。人的灵魂是不是也大同小异?
假若人的灵魂大同小异,我们又何必苦苦追求灵魂的质量?如果对灵魂撒手不管,任由它漂浮、旋转、酣睡、堕落……我们会多么轻松,多么惬意!
生命的沉重更多的是灵魂的沉重。信念、良知、道义、情感……沉沉地压在我们的灵魂上……不,它不仅仅从外部压上来,它往往从内部充塞我们的整个,使我们的灵魂变得沉重无比。但正因为这样、正因为我们的灵魂对善和美的独立承担,无形的灵魂才变得清晰可见,无色的灵魂才有了灿烂的色彩,原本大同小异的灵魂开始呈现千姿百态。假若把信念、良知、道义、情感……全部从我们的灵魂上驱逐出去,我们灵魂空空如也,一无所有——实际上,灵魂也就不存在了。
周国平说:“灵魂永远只能独行……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能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灵魂无法依附在别的灵魂上前行,假若一个人的灵魂依附在别人的灵魂上, 自己的灵魂就消失了。灵魂寄生的梦想破灭之后,人不得不用伤痕累累的肩膀去掮起自己的灵魂。灵魂的孤独是最深的孤独,但它是一种明亮的孤独——克尔凯廓尔和梵·高活着时,全世界的灵魂拒绝跟他们的灵魂呼应,但他们死后,他们的灵魂照耀着全世界的灵魂。
有些人的灵魂在肉体还活着时就已死了,有些人的灵魂在肉体消失后也随之消失,或者化为一些分子,进入别的灵魂。那些美丽的灵魂在躯壳消失后,仍会在天空短暂或者长久地飞翔。但大部分灵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远离我们,向浩无涯际的宇宙深处飘去。永远被我们仰望到的灵魂是最高贵最奇异的灵魂,这些灵魂不仅不会堵塞阳光和雨水的道路,而且还会化作我们所需要阳光和雨水。我们将长久地沐浴这些伟大灵魂的恩泽。
灵魂是孤独的,但它就像一棵旷野上的树,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润,需要风传达大地和天空的消息,需要另一些树的注视和呼应……
灵魂的生命力既依赖于肉体,又超越了肉体之上,独立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修炼灵魂远比保养肉体来得重要。肉体脆弱,不堪病魔一击的卡夫卡、普鲁斯特、鲁迅,因为灵魂的修炼而获得了永生。卡夫卡活着时曾经绝望地说:“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他死去后,他悲悯而洁净的灵魂却粉碎一切障碍,进入我们的血液和人类的精神史。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部分在文中的含义。
①“灵魂的孤独是最深的孤独,但它是一种明亮的孤独。”
答:“明亮的孤独”是因为________。
②“每一个人只能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
答:“上帝”指的是________。
(2)为什么说“修炼灵魂远比保养肉体来得重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看,你认为灵魂究竟有没有形状、色彩、差异?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
A.首段一系列的发问,看似简单幼稚实则为下文张本。
B.文章从各个方面拷问灵魂,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C.文章告诉人们:人作为动物的一种,长相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灵魂却各不相同。
D.文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轻松活泼。
E.灵魂本是抽象的东西,但作者通过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设问,从不同方面写出了灵魂的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