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6、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美国阿肯色大学最近发表公告说,该校化学工程师研制出一项利用超临界甲醇将鸡肉脂肪转化成生物柴油的新工艺。超临界甲醇指的是处于超临界流动状态(压力和温度超过临界状态)的甲醇,甲醇通常被用来做溶剂或燃料。
在这一研究基础上,科学家又找到了将妥尔油脂肪酸转变成生物柴油的方法。妥尔油脂肪酸是木材浆化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这两项工艺成就意味着燃料生产的重大突破,有关研究人员和石油公司已开始考虑用这种生物柴油替代石油。
领导这项研究的阿肯色大学化学专家巴布科克说:“鉴于目前的柴油价格较高,我相信这项工艺将促使能源生产商认真考虑从原始和廉价材料中提取生物柴油。”
物质在被加热和加压到临界点时会进入“超临界”状态,极值高温与高压能使物质在气态和液态之间以一种平衡状态存在。巴布科克及其工作小组使用超临界甲醇法将鸡肉脂肪和妥尔油脂肪酸溶解,令这两种物质的组成成分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发生反应,转化成生物柴油。这个过程无需使用催化剂,并且生物柴油产出率非常高,其中鸡肉脂肪的产出率是89%,妥尔油脂肪酸的产出率是94%。
在以前的试验中,科学家使用常规工艺加入催化剂制造生物柴油,这种方法的产出率很高,但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和大量的乙醇,而且原料通常使用成本较高的植物油,因此生物柴油生产在经济上不太可行。超临界甲醇法无需使用催化剂,并且可以避免产生不需要的副产品和产出率下降等问题,而且它使用的是更加便宜的鸡肉脂肪等原料,大大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目前,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仍是汽油的两倍。
这项新工艺将为生物柴油的使用提供广阔的前景。生物柴油的生产无需使用石油产品,由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可再生材料制造而成。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使用更廉价的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以便它的成本最终能和汽油相竞争。
1.下列对文中“超临界甲醇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超临界甲醇法是用被加热加压到临界点的甲醇将动植物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工艺。
B.超临界甲醇法通过加热使植物油或动物油脂进入“超临界”状态发生反应。
C.超临界甲醇法不使用催化剂,而且生物柴油的产出率非常高,比常规工艺先进。
D.超临界甲醇法使用的原料比常规工艺的更加便宜,生产成本比常规工艺的低。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生产生物柴油不以石油而以妥尔油脂肪酸为原料,生产成本比汽油高。
B.超临界甲醇法的成功研制,使能源生产商开始从廉价材料中提取生物柴油。
C.运用超临界甲醇法生产的生物柴油,其价格比目前普通汽油的价格低。
D.利用超临界甲醇法是燃料生产的重大突破,使生物柴油替代石油成为可能。
试题答案
26、1.B(要进人“超临界”状态“加热和加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D(A项“生产生物柴油不以石油而以妥尔油脂肪酸为原料”有误,该工艺并未进入生产阶段。B项“能源生产商开始从廉价材料中提取生物柴油”有误,能源生产商只是在认真考虑而未开始提取。C项“其价格比目前普通汽油的价格低”有误,原文找不到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缌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11、6)
1.根据全文,下面各句的内容不属于“再度艳惊了上海滩”的原因的一项是
A.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B.杨丽萍和藏民们跳的夏拉舞,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C.《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乐《藏谜》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放牧的藏民们。
2.“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对杨丽萍所说的“福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B.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C.《藏谜》被韦芝赞誉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D.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3.“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宓先生
温源宁
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有些人,非给你介绍一百回不可,而且,到一百零一次相逢的时候,还得重新介绍。这些人,面貌实在平平常常,没有任何特色,“什么”也没有,无非是一般的张三、李四,吴先生的面貌呢,却是千金难买,特殊又特殊,跟一张漫画丝毫 不差。他的头又瘦削,又苍白,形如炸弹,而且似乎就要爆炸。头发好像要 披散下来,罩住眼睛鼻子,幸而每天早晨把脸刮干净,总算有所修整了。他 脸上七褶八皱,颧骨高高突起,双腮深深陷入,两眼盯着你,跟烧红了的小 煤块一样——这一切,都高踞在比常人长半倍的脖颈之上;那清瘦的身躯,硬邦邦,直挺挺,恰似一条钢棍。
吴先生头顶端正,胸背笔直,像个骰子,好一派尊严之气。他以学者自豪,他的朋友们也因这位天生的名士而得意。他绝不小气,老是热心给别人帮忙,而又经常受到某些友人和敌人的误解;对别人的良好品质和能力,他有点过于深信不疑;外界对他有意见,他也过于敏感。这样,对自己也罢,对外界也罢,吴先生都不能心平气和。工作起来,虽非奋不顾身,也是狂热之至,他对哥德极为钦佩,却远远达不到哥德所说的“不忙也不闲”的境界,正如拚命自讨苦吃的人远远达不到受上帝恩宠的境界一样。
有些人不懂得年青的滋味,吴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实际不到五十岁,从外表上看,你说他多大年岁都可以,只要不超过一百,不小于三十。他品评别人总是从宽,对自己则从严,而且严格得要命。他信奉孔子,在人们眼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孔门学者。他严肃认真,对人间一切事物都过于一丝不苟,采取了自以为是的固执态度,然而,在众人中间,他是最容易相处的。
作为老师,除了缺乏感染力之外,吴先生可说是十全十美。他严守时刻,像一座钟,讲课勤勤恳恳,像个苦力。别人有所引证,总是打开书本念原文,他呢,不管引文多么长,老是背诵。无论讲解什么问题,他跟练兵中士一样,讲得有条有理,第一点这样,第二点那样。枯燥,容或有之,但绝非不得要 领。有些老师无所不谈,却不发任何议论,吴先生则直抒己见,言之有物,也可能说错了,然而,至少并非虚夸。他概不模棱两可,总是斩钉截铁。换句话说,他不怕直言对自己有什么牵累。在事实根据方面,尤其是见于各种百科全书和参考书的事实,他是无可指摘的,只在解释和鉴赏的问题上你还 可以跟他争论。这方面,他有缺点,并非出于糊涂或不老实,而是他的观点 所固有的,即人道主义者的缺点,而且是巴比特式的人道主义者。很可惜,吴先生为那种人道主义所迷惑,以致他的一切观点都带有相应的色彩。他把道德和艺术混合在一起,乌烟瘴气,常常谁也摸不清他发表言论所谈的是文学问题还是道德品质问题。
作为编辑,吴先生对胡适博士所反对的一律拥护。他几年前创办了《学衡》,公开承认其目的在于与白话运动作战,尽力维护陈旧的文言。那是没 有胜利希望的斗争,不过那种苦斗是勇壮的。吴先生编辑《大公报》文学版期间也是勇往直前,努力使中国文学界关心西方文学的实际,而不是关心它的皮毛。是啊,除了极少数以外,中国的青年作家,的确都下了决心要抓西方文学的皮毛,对它的实际不闻不问。认为那太枯燥,太难掌握。目前要做的事是,顺流而下,碰上什么浮在水面的失事船只上的东西就捡起来——道孙,波特来尔,法雷芮,维金妮阿?沃尔夫,阿尔道斯?哈克斯里,等等。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像吴先生那样不识时务,认为研读荷马、维琪尔、但丁和密尔敦的著作总有些好处,只有招人嘲笑罢了。
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尤其可悲的是,吴先生对他自己完全不了解。他 承认自己是热心的人道主义者、古典主义者;不过,从气质上看,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这一点,因为吴先生那么真挚,那么表里如一,所以 谁都看得出来,除了他本人!
(文章有改动)
[注]吴宓(1894—1978):字雨僧,现代著名学者。
1.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说“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目前要做的事是,顺流而下,碰上什么浮在水面的失事船只上的东西就捡起来——道孙,波特来尔,法雷芮,维金妮阿?沃尔夫,阿尔道斯?哈克斯里,等等。
(2)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
3.作者对吴宓先生的评价很客观,既肯定了他的优点,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联系全文,概括吴宓先生的优点和缺点。
4.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写吴宓先生的?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缌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11、6)
1、根据全文,下面各句的内容不属于“再度艳惊了上海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杨丽萍和藏民们跳的夏拉舞,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B、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C、《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乐《藏谜》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放牧的藏民们。
2、“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对杨丽萍所说的“福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B、《藏谜》被韦芝赞誉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C、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D、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3、“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
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苗向东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 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我就是最先到达终点线的人。于是他想到了通过练倒立,来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为此马云自 2003 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 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 秒才算过关, 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 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 年8 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走的是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观”,他信奉这样的理念: 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 模式;没有擒贼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得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 年的500 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 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 .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去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了出更大的商业价值。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摘自《格言》2010 年4 月下)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而做出如此抉择。
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及商业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重阅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加以评价。并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做此评价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恨水
静的不好写,动的也不好写,现在是五月(旧的历法是四月),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荫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地顶着。街,人家院落里,随处可见。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枣树也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北平春季多风,但到五月,风季就过去了(今年春季无风)。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北平的公园,既多又大。只要你有工夫,花不成其为数目的票价,亦可以在锦天铺地、雕栏玉砌的地方消磨一半天。
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人家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地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大部分就是槐树造成的。
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的,都是树干还不十分粗。刺槐却是北平的土产,树兜可以合抱,而树身高到十丈的,那也很是平常。洋槐是树叶子一绿就开花,正在五月,花是成球的开着,串子不长,远望有些像南方的白绣球。刺槐是七月开花,都是一串串有刺,像藤萝(南方叫紫藤),不过是白色的而已。洋槐香浓,刺槐不大香,所以五月里草绿油油的季节,洋槐开花,最是凑趣。
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尤其是城北,枣树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一个吉利。在五月里,下过一回雨,槐叶已在院子里着上一片绿荫。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太阳照着,非常的好看。枣子花是看不见的,淡绿色,和小叶的颜色同样,而且它又极小,只比芝麻大些,所以随便看不见。可是它那种兰蕙之香,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昼的时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瓣,在上下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一寸到几寸长的不等,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北平的屋子,对院子的一方面,照例下层是土墙,高二三尺,中层是大玻璃窗,玻璃大得与百货店的货窗相等,上层才是花格活窗。桌子靠墙,总是在大玻璃窗下。主人翁若是读书伏案写字,一望玻璃窗外的绿色,映人眉宇,那实在是含有诗情画意的。而且这样的点缀,并不花费主人什么钱的。
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如南、北池子,如南、北长街,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有三四里之长,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株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荫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大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太多了,我不能把她一一介绍出来,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的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
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三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粉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
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吁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散文》,有删节)
[注]本文写于1948年。
1.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结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北平“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是因为它物产丰富、生活安适。
B.作者认为北平的五月最美,而郁达夫觉得故都的秋最美,他们是各见其美。
C.文章思路清晰,从久远的元代一直写到“临近炮火边沿”的当下北平。
D.作者用舒缓的笔调将北平五月的“眼前景物”娓娓道来,语言淡雅,别有韵味。
E.本文运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方式,使读者加深了对故都北平特点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花燃柳卧 林清玄
植物园的荷花已经谢尽了。荷花池畔的柳树在秋末的雨中却正青翠。
过去的岁月中,我经常到荷花池去散步,每次到植物园看荷花,我总是注意到荷花的丰姿,花在季节里的生灭,觉得荷花实在是很性感的植物。有人说它清纯,那是只注意到荷花开得正盛的时候,没有看到它从花苞到盛放,甚至到结出莲蓬的过程。它在一张一开之间,冬天就到了。
由于荷花是那样迷人,使人在看荷花的时候几乎就忘了身边的其他景物。有一天我坐在荷花池畔,凉风习习的黄昏,竞在凉椅上斜着头睡着了。醒来的时候,看到池中的荷花显出一种疲惫的样子,然后我就看到池边的柳树,正在黄昏的时候展出一种魅力。
我想到,荷花再美,如果没有柳树陪衬,它恐怕也会黯然失色了。柳树平常时候好像睡在旁边,静静地卧着,可是它活在季节之上,在冬风之中,所有的花全部落尽,柳树像一个四处游方的孤客,猛然在天涯海角的一边走出来,如果我们看柳树能有另一种l心情,就会发现它的美并不在别的花之下。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
我是个爱花的人,花在泥土上是一种极好的注解,它的姿形那么鲜活,颜色那么丰富,有时还能散发出各种引人的馨香,但是世上没有长久的花。有一次,我到彰化县的田尾乡去,那时秋天已经过尽,初冬的冷寒掩盖了大地,田尾的花农已经收成了所有的花,正等待春天的消息。我到花田里去,这时一向被称为繁花都城的乡镇有了不可思议的景象。玫瑰剪了枝,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菊花全被连根拔起,满目的疮痍。
陪我到田里的花农告诉我:“你来得不巧,应该在春天的时候来,花是活在春天的。”后来他提议去看看盆景,只有盆景是不凋的,我拒绝了,因为我只对真正长在土地上的有兴趣。
田尾繁花谢尽等待春天的经验,使我开始深思花的精魂。在人世里,我们时常遇到花一样的人,他们把一生的运势聚结在一刻里散放,有让人不可逼视的光芒,可是却很快地消逝了,尤其是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已经鲜活,可是岁月一过,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
反而是那些长期默默地挺着枝干的柳树,在花都落尽了,新的花还没有开起的时刻,本来睡在一侧的柳树就显得特别翠绿。有时目中的景物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通过人的眼,人的慧心,事物才能展现它的不凡。
我想起一则希腊数学家扣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当罗马帝国侵略希腊的时候,阿基米德正全神贯注地在铺了一层沙土的房子内,哺哺自语地演算着奇怪的几何图形,几个罗马兵冲进来,粗鲁地践踏着沙土,并且捉着阿基米德大叫:“你是谁?”
阿基米德大怒,吼道:“走开,不要踩坏了我的图形!”罗马兵一气之下,一刀杀了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不是他对于学术追求的专注,而是他手上只拿了一根树枝,写的只是沙土。
树枝和沙土是多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人都可能拿它写出一些字句,可是它到了数学家之手,却可能为人世留下不朽的真理。
阿基米德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我时常看到一种景象:一棵美丽的牵牛花开在竹篱笆上,牵牛花轻快欢欣地在风中飞扬,要把生命的光彩在一天开尽,可是如果没有竹篱笆呢?美丽的牵牛花就没有依附的所在。
纯美的事物有时能激发人的力量,有时却也使人软弱。美如果没有别的力量支撑,它就是无力的,荷花和杨柳就是这样的关系。
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社会会向花一样燃烧的方向走去。物质生活日渐丰盛,文明变成形式,人们沉浸在物欲的享受里,在那样的世界,人人争着要当荷花,谁肯做杨柳,谁肯做数学家手中的树枝和沙土呢?
1.文中的荷花与柳树有怎样的特征?
2.文中说“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请简要赏析本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
3.文中叙写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章最后说“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社会会向花一样燃烧的方向走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从花与柳的关系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