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从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令人生厌。
B.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后,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抖
C.目前,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法治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转型。 第一,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即要求政府从无所不为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D.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弦更张,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和危险或许还在后头呢!
试题答案
5、D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从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令人生厌。
B.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后,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抖
C.目前,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法治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转型。 第一,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即要求政府从无所不为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D.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弦更张,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和危险或许还在后头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你
C.越国以鄙远/鄙:把……当做边邑
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签订盟约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敢以烦执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
D.共其乏困/君知其难也
3.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夫晋,何厌之有?
C.大王来何操?
D.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臣之壮也,又不如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夜缒而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因击沛公于坐
D.以乱易整使工以药淬之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4.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臣之壮也,又不如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B.夜缒而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因击沛公于坐 |
D.以乱易整使工以药淬之 |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小题4: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3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臣之壮也,又不如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B.夜缒而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因击沛公于坐 |
D.以乱易整使工以药淬之 |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小题4】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重复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项王默然不应
B.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 ①无能为也已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驻军) |
B.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
C.夫晋,何厌之有(满足) |
D.失其所与,不知(同盟者)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恐美人之迟暮 |
B.夜,缒而出去今之墓而葬焉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得复见将军于此 |
D.以乱易整,不武 必竭诚以待下 |
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
B.第一段中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
C.烛之武见秦伯后,从秦、晋历史关系,说到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到晋灭郑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D.本文除描写外交辞令外,还有生动的叙事。无论记事记言,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炼,鲜明生动,是一篇值得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难者也,处死者难。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
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驻军) | B.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
C.夫晋,何厌之有(满足) | D.失其所与,不知(同盟者)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恐美人之迟暮 |
B.夜,缒而出去今之墓而葬焉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得复见将军于此 |
D.以乱易整,不武 必竭诚以待下 |
A.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
B.第一段中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
C.烛之武见秦伯后,从秦、晋历史关系,说到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到晋灭郑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D.本文除描写外交辞令外,还有生动的叙事。无论记事记言,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炼,鲜明生动,是一篇值得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小题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难者也,处死者难。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
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驻军) | B.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
C.夫晋,何厌之有(满足) | D.失其所与,不知(同盟者)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恐美人之迟暮 |
B.夜,缒而出去今之墓而葬焉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得复见将军于此 |
D.以乱易整,不武 必竭诚以待下 |
A.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
B.第一段中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
C.烛之武见秦伯后,从秦、晋历史关系,说到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到晋灭郑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D.本文除描写外交辞令外,还有生动的叙事。无论记事记言,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炼,鲜明生动,是一篇值得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小题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难者也,处死者难。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
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