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对下面提供的句子,加以筛选(即有些句子不能利用)和组合,分别给“正当防卫”和“防卫失当”下定义。

①正当防卫是一种防卫行为。

②正当防卫的目的之一是不使公共利益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③正当防卫的目的之一是不使本人的人身安全和其他权利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④正当防卫的目的之一是不使别人的人身安全和其他权利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⑤防卫失当指超过限度的防卫行为。

⑥防卫失当指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防卫行为。

⑦正当防卫不负法律责任。

⑧防卫失当负法律责任,但量刑从轻。

答:正当防卫                                                                 

    防卫失当                                                               

试题答案

7、正当防卫是为使公共利益或本人、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防卫失当是正当防卫中超过防卫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防卫行为。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透  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嗳,嗳。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1. 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5分)

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2分)

⑵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3分)

2. 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姥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3.“透明”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透明”,试举一例加以阐述。(5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提出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B.文章第一段说死神“喜欢一钱一钱的凌迟”是说死神对人残忍侵害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的地步。

C.文中加点词“巴结”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姥姥对亲情的渴望,宁可牺牲尊严也要去迎合他人。

D.文中小辈们对姥姥的漫不经心与姥姥始终牵挂儿孙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E.本文的叙述娓娓道来,表达质朴,虽都是生活琐事,但物我两真,情事两佳,所以显得真切动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透 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嗳,嗳。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小题1】 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5分)
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2分)
⑵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3分)
【小题2】 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姥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小题3】“透明”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透明”,试举一例加以阐述。(5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提出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B.文章第一段说死神“喜欢一钱一钱的凌迟”是说死神对人残忍侵害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的地步。
C.文中加点词“巴结”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姥姥对亲情的渴望,宁可牺牲尊严也要去迎合他人。
D.文中小辈们对姥姥的漫不经心与姥姥始终牵挂儿孙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E.本文的叙述娓娓道来,表达质朴,虽都是生活琐事,但物我两真,情事两佳,所以显得真切动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2分)
透 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嗳,嗳。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提出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B.文章第一段说死神“喜欢一钱一钱的凌迟”是说死神对人残忍侵害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的地步。
C.文中加点词“巴结”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姥姥对亲情的渴望,宁可牺牲尊严也要去迎合他人。
D.文中小辈们对姥姥的漫不经心与姥姥始终牵挂儿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E.本文的叙述娓娓道来,表达质朴,虽都是生活琐事,但物我两真,情事两佳,所以显得真切动人。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分)
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3分)
⑵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3分)
【小题3】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姥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小题4】“透明”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透明”,试举一例加以阐述。(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时评,完成1~4题。
父母的贫困生活成就周洋夺冠的奇迹
  新闻背景:世界纪录保持者中国选手周洋力压三位韩国选手,以2分16秒993打破冬奥会纪录并夺冠,成为中国短道历史上首位1500米冬奥金牌得主。
  19岁吉林青年周洋以一敌三压倒三位韩国选手,赢得中国冬奥历史上首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成为中国冬奥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得主。她是怎么做到的?A.她作弊;B.她幸运;C.她是天才;D.一切命中注定。
  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在电视镜头的一端,解说员杨扬已经给出了答案,周洋创造了奇迹,天才和奇迹才匹配。如果归结到体育范畴内,这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就在女主角拯救世界归来时,她没有感谢领导、教练的栽培,也没有感谢CCTV。在需要当事人豪言壮语往别人脸上贴金的时候,周洋改变了中国运动员无师自通的获奖感言脚本,周洋说,这一切将改变自己,“这是我的梦想,我觉得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
  有网友说,单凭周洋这质朴的话,我爱死她了。更有人将她的“大胆”归结为90后孩子的“叛逆”。事实上,我们都不要将情况理解得更复杂,与其空泛地赞扬周洋如何孤胆如何英雄,不如让我们对比一下苦孩子的命运。或许从她质朴的言语中,我们已经感受到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多么不容易啊!因为家境不好的关系,练出成绩,改善家里生活,是周洋所背负的重担。
  周洋出生在长春一个有些特殊的家庭里,妈妈的腿有残疾,待业在家,爸爸也没有固定的单位。周洋开始练习滑冰的时候,她的妈妈王淑英给别人织毛衣,爸爸周继文就天天送她去学,因此也耽搁了工作。2005年,为了提高队员的训练水平,吉林请来了韩国名帅金善台。这位外教一来,首先把训练量增大到过去的1.5倍。周洋说,“累的时候,想想父母,想想父母什么的就能挺下来。”主教练李琰觉得:“这个孩子非常认真,你让她一个动作做10个,她就能自己做满20个。完全不用担心她偷懒,而是怕她运动过量。”
  由此可见,“让爸妈生活得更好”早已溶入周洋的血液,她从踏上冰面的那一刻起就为此而奋斗。如果不太健忘的话,在德国田径世锦赛上成名的中长跑运动员白雪也属此列。白雪拿了工资后,就不让父母再下地干活了,她竭尽全力通过自己的能量来让全家人感受到光和热。
  在此之前,我们听到的更心酸的故事是:奥运冠军唐功红当年学举重是靠母亲10元5元地一点点凑,500块钱是找了四家人才借齐的,在举出奥运冠军之前,他们一家人一起睡在大坑铺上。还有孙英杰,这个在著名教练王德显调教下的女弟子是靠父母筛沙子才送出农村跑向世界的。
  而她们——周洋、白雪、唐功红、孙英杰……都没有退路。如果没有奥运冠军头衔砸在头上,别说光宗耀祖让父母生活得更好,即便自己的出路和归宿都是问题。幸亏有人惊险地成功了,给其他同样苦出身的孩子看到了好好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奥运改变自己,奥运改变生活”才称之为一条康庄大道。
  但是请不要误会,奥运并非改变所有人,它势利到只改变第一名的生活。因此,周洋才敢在冠军到手后说出那句憋在心底许久的愿望。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周洋她们是幸运的,过独木桥的只是一人,其他千军万马或许正像当年的邹春兰一样在搓澡不止。
  然而,我们并不要为此而悲观,一切并非命中注定。周洋、白雪等人的一飞冲天,至少为其他“苦孩子”提供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和通过一己之力改变命运、改变家庭的模板。
1.下列对新闻时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在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一人敌三,战胜韩国强手,夺得1500米短道速滑冠军,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该项目的奥运冠军。
B.文中说“这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意思是说在体育比赛中,美丽的桂冠和奇迹都是为天才准备的。
C.文中“无师自通”并非真的无师自通,“大胆”并非胆大包天,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D.文中用较多的文字描写了周洋父母早年的工作、生活状况,只是再现奥运冠军的家庭背景和成长之初的状态。
E.“奥运并非改变所有人,它势利到只改变第一名的生活。”我们在祝贺和欣羡冠军的同时,也当想到“一将功成万骨枯”。
2.在新闻通讯中“新闻背景”通常置于新闻后半部分,这篇文章却将其置于首段,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第2段提出了“她是怎么做到的”的问题,并列出了四个选项,而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请结合全文概括周洋获得成功的条件或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见过太多的获奖场面,我们听过太多的获奖感言,周洋的获奖感言的确与众不同,请针对周洋的获奖感言,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2分)
透 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嗳,嗳。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提出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B.文章第一段说死神“喜欢一钱一钱的凌迟”是说死神对人残忍侵害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的地步。
C.文中加点词“巴结”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姥姥对亲情的渴望,宁可牺牲尊严也要去迎合他人。
D.文中小辈们对姥姥的漫不经心与姥姥始终牵挂儿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E.本文的叙述娓娓道来,表达质朴,虽都是生活琐事,但物我两真,情事两佳,所以显得真切动人。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分)
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3分)
⑵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3分)
小题3: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姥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小题4:“透明”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透明”,试举一例加以阐述。(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