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把下面划线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使之上下句意畅通。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试题答案
8、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二十五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刘、杨两君开追悼会。那一天,
把下面划线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使之上下句意畅通。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教育部近日以“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回答了妇女权益公益人士因对多所高校按性别划分投档分数线、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课适当调整男女招生比例的做法不满而要求教育部公开所批准的限制性别录取的高校名单的要求。
倒春寒
漠歌
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
早晨披衣出门,急匆匆地赶班。一股强劲的冷流迎面袭来,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不得不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出门。站台简陋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看上去照例都显得有点目光呆滞或迷离。轻轻地找个靠边的位置站下,静静地等候着公交车的到来。
在站台停靠的车子已过去了好几趟。每来一部车,候车的人群都会爆发一次短暂的拥挤和骚动,然后又迅速地归于平寂。抬手看表,分针已指向接近七点二十分,想着路上每天发生的拥堵,我开始担心迟到而变得焦虑起来。终于,一辆熟悉的旧公交喘着粗气冲到我的面前,车尚未停稳,门就“啪嗒”一声甩开了。我迅速夹入人流,奋力挤到车尾稍松弛的位置站定,用手紧紧抓牢冰冷又光滑的靠椅。疾驶的车身不停地摇晃着,我那经常缺少睡眠的大脑似乎又被困意所包围,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
记得儿时的村庄前面有一条四季都很清澈的小溪,小溪对面的高坎上长着几十株桃树和李树,密密扎扎的枝叶遮蔽在头顶上。远远望去,那一段溪流显得特别的幽静和深邃。这些桃树和李树,除了开花和挂果的季节,平时是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
同样是春天的这般光景,小溪里流水满满当当的,既清澈又有些湍急。溪水的上边,桃红李白的花朵都竞相斗艳地盛开着。这些桃李已经被村民遗忘了整个冬季,终于能再次用自己的热烈和美丽迎来人们瞩目和赞赏,于是都毫不吝啬地奔放出久藏的香艳和嫩彩,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春季里它们独有的艳丽色相。清晨,溪边的女人们传出了许多的欢声和笑语。晌午,早上出工回来的男人都喜欢盛上一大碗满满的大米、红薯和青菜混煮的早饭来到溪边的晒谷场,在暖烘烘的太阳里蹲着围成一个大圈,一边大口地咀嚼和吞咽,一边大声地争论村里或队里的事。这个季节,村里唯一的寡妇也喜欢串门。她常用蓝边碗盛上一碗饭,然后家家户户几乎都去走上一遍,似乎特别喜欢象我一般大的小孩,每到一家,女主人都会热情地邀请她夹上少许餐桌上最好的菜肴。
小溪两边护堤的旱地种满了油菜,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势不可挡地铺满了低洼和高坎,村里村外湿漉漉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的一层浓浓的花香。这个季节里我最喜欢和童伴折上一根细细的竹子,把竹梢弯过来扎成一个圈,再在墙头屋角网上几层蜘蛛网,然后一头钻进和自己齐高的油菜地里。捉蝴蝶,捉蜜蜂。那快乐的情景,至今难忘。我完全沉浸在儿时春天的欢乐当中。
突然,车身猛地一抽搐,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冲了出去。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在拥挤的人群中是有惊无险的,但思绪却被从遥远的记忆里生生地拉回到依然冰冷的早晨。从前面传来了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大致是电动车之类的挡住了他的去路罢。喇叭里报站的女声永远都是那样的乏味和单调,我终于到站下车了,看着眼前浅灰色的楼、深灰色的路,除了路边樟树点缀了些许的新绿外,城市是很难觉察有春天的存在。在寒冷无比的北风中,我的心似乎深深地感触到了城市被春天遗忘的伤感,而眼前灰蒙蒙的一切,似乎都在表达着这个伤感的城市满怀着失落的忧伤。
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象一群忙碌的工蚁,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各自都为各自的分工而日夜忙碌。我已在这个城市忙碌了二十年,一头乌发已然夹杂了不少的白发。世俗的磨砺,年少时的锋芒早已被圆通所取代。值得庆幸的是,在是非曲直的冲突中依然坚守着真诚和善良的领地。
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般的渴望。渴望在这个春天就能象蚕蛹般地破茧化碟,渴望生命的精彩明天就会幸运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即使这个时刻短暂得象流星般从天空划过,但在寂寞已久的天空中,毕竟也能留下一道值得回忆的美丽印记。
尽管春天的城市是失落的,失落的城市也是忧伤的。但即使倒春寒来得更加猛烈,春天也不会因为人们感知的缺失而不光顾这个城市。倒春寒毕竟只是天气短暂的逻辑紊乱,并不表示气候会失序地出现季节倒转。只要春天已经来了,那么夏季的热烈和秋季的收获也就为时不远。
(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描写“倒春寒”,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比如“一股强劲的冷流”,“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等,充分表现出倒春寒的威力。
B.开头说“车棚下面,已发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熟悉”是说等车的时候,大家常常能碰面;“陌生”是说人们冷漠,彼此从不打招呼。
C.“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一句中,“晃”字用得很好,因为乘车,符合车行的特点,而且自然地引出对儿时村庄的回忆。
D.开头等车者“显得有点”“呆滞或迷离”的目光,“从前面传来”的“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表现了城里人素质低下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E.在城里生活了20年,如工蚁般忙碌了20年,已经使作者苍老了容颜,圆通了锋芒,渐渐变得麻木了。
2.文章写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儿时的村庄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5段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结尾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意?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安福学
②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
③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
④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
⑤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
⑥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7月11日)
1.文章第一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画为什么令人心醉神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船桨”,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
“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闲空时,
“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
“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
“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
“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已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
“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
“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
“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
“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
2010年02期,有删改)1.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4.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想 起 陶
宋长征
①想起陶,就想起了乡村,想起那些朴拙的面孔,温厚,柔软,粗糙却有着细密的纹理,在心间轻轻流淌。
②陶是怎样走来的,或者,哪一个祖先为了给易逝的光阴,找到一个盛放的器皿;或者,为了把食物的温暖,及时送给在田埂上劳作的亲人。在远古的暮色下,苦思冥想,把脚边的泥土抟了又抟,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架炉,生火,祈祷火神,终于在一个烟青色的黄昏,含泪将陶捧出。
③陶,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版图上,你找不到一个没有陶的村庄。暗红,或深褐色的质地,一点也不精美,一点也不华丽,甚至看上去和一个庄稼人那般笨拙,却能安放下整个乡村。简单的乡村,质朴的炊烟,没有了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火日月?
④我是从陶里走来的。那陶片上简单的图案,一尾三文鱼或一株三叶草,曾经是我鲜活生动的祖先。陶从漫长的时光星河走来,温暖着简单的乡村,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碎,却依旧从容。少年时,常听得一声声锔锅补碗的吆喝声,踏着乡村的暮色而来,肯定是老锔匠背着一张弓弦走进村里。锔。补。分崩离析的岁月也一样可以缝补。你看他小心翼翼地带上花镜,把脚放平,把腿放稳,把破碎的陶的器皿夹在腿间,哧啦,哧啦,拉着古朴的琴声。以至于到了后来,当我一不小心打碎了家什,就会自告奋勇地站在母亲面前:拿来,我去补。在乡下,母亲是宽容的,就像对待她的庄稼,就像对待她亲手侍弄的那些活物。陶,你发现没有——圆圆的口儿,厚厚的底儿,中间一直圆圆鼓鼓。我想那是母亲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和风雨咽在肚子里,把亲切与宽容慈祥地呈现,让每一个乡村的儿女都在土陶一样质朴的温暖里成长。
⑤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的土著。
⑥在辉煌的宫殿里你看不见陶的影子,青铜的,镏金的,千年温玉的高贵与典雅在宫闱里穿梭。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属于一个手捧陶罐匆匆赶往河边的女子,她脚步匆匆,是去浣洗衣衫,还是去盛一灌清粼粼的河水,然后洗涤那如黛的青丝。或者只是为了在河边看一看自己俏丽的容颜吧,怕明月送归的人发现些许的憔悴。女人的村庄,母亲的村庄,一生的辛劳怎么可以离开与陶相伴的光阴?
⑦陶的来路本就在乡间。河滩.沟渠,一抔远古的泥土,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乡间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掌,才能把陶的岁月抟转得那样流畅。孤单,贫穷,或者太过简朴,都不说,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间的熔炉,土就坚硬了,釉就润滑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
⑧装在陶里的日子也那样短暂,泥土经过了燃烧,土陶经过了日月的浸润,这乡下的日子还是一晃一天。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几涨几落,一个人的一生就躲进了陶里。被封存,被储藏,会不会也在某天,复而化为了泥土,再次融进一片乡土的灵魂。
⑨不是我又想起了陶,当陶突然于某夜走失,我看见眼中的落寞。陶走了,她的青春,被陶封存的青春会不会一样会消弭。或者,陶根本就不懂。一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等某天清晨被隆隆作响的机器从深埋着的地下挖掘出来,也可能只是些残片,然后在灼热的阳光下被人抚摸,审视——这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起陶?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光阴能盛放吗?请指出第二段“盛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第四段划线句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3.作者称“陶是乡间的土著”,阅读5至7段,指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作者想起陶,有温厚细密的情感在“心间轻轻流淌”,通读全文,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归纳陶带给作者的感悟。
生命层面:
生活层面:
价值层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想 起 陶
宋长征
①想起陶,就想起了乡村,想起那些朴拙的面孔,温厚,柔软,粗糙却有着细密的纹理,在心间轻轻流淌。
②陶是怎样走来的,或者,哪一个祖先为了给易逝的光阴,找到一个盛放的器皿;或者,为了把食物的温暖,及时送给在田埂上劳作的亲人。在远古的暮色下,苦思冥想,把脚边的泥土抟了又抟,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架炉,生火,祈祷火神,终于在一个烟青色的黄昏,含泪将陶捧出。
③陶,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版图上,你找不到一个没有陶的村庄。暗红,或深褐色的质地,一点也不精美,一点也不华丽,甚至看上去和一个庄稼人那般笨拙,却能安放下整个乡村。简单的乡村,质朴的炊烟,没有了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火日月?
④我是从陶里走来的。那陶片上简单的图案,一尾三文鱼或一株三叶草,曾经是我鲜活生动的祖先。陶从漫长的时光星河走来,温暖着简单的乡村,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碎,却依旧从容。少年时,常听得一声声锔锅补碗的吆喝声,踏着乡村的暮色而来,肯定是老锔匠背着一张弓弦走进村里。锔。补。分崩离析的岁月也一样可以缝补。你看他小心翼翼地带上花镜,把脚放平,把腿放稳,把破碎的陶的器皿夹在腿间,哧啦,哧啦,拉着古朴的琴声。以至于到了后来,当我一不小心打碎了家什,就会自告奋勇地站在母亲面前:拿来,我去补。在乡下,母亲是宽容的,就像对待她的庄稼,就像对待她亲手侍弄的那些活物。陶,你发现没有——圆圆的口儿,厚厚的底儿,中间一直圆圆鼓鼓。我想那是母亲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和风雨咽在肚子里,把亲切与宽容慈祥地呈现,让每一个乡村的儿女都在土陶一样质朴的温暖里成长。
⑤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的土著。
⑥在辉煌的宫殿里你看不见陶的影子,青铜的,镏金的,千年温玉的高贵与典雅在宫闱里穿梭。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属于一个手捧陶罐匆匆赶往河边的女子,她脚步匆匆,是去浣洗衣衫,还是去盛一灌清粼粼的河水,然后洗涤那如黛的青丝。或者只是为了在河边看一看自己俏丽的容颜吧,怕明月送归的人发现些许的憔悴。女人的村庄,母亲的村庄,一生的辛劳怎么可以离开与陶相伴的光阴?
⑦陶的来路本就在乡间。河滩.沟渠,一抔远古的泥土,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乡间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掌,才能把陶的岁月抟转得那样流畅。孤单,贫穷,或者太过简朴,都不说,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间的熔炉,土就坚硬了,釉就润滑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
⑧装在陶里的日子也那样短暂,泥土经过了燃烧,土陶经过了日月的浸润,这乡下的日子还是一晃一天。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几涨几落,一个人的一生就躲进了陶里。被封存,被储藏,会不会也在某天,复而化为了泥土,再次融进一片乡土的灵魂。
⑨不是我又想起了陶,当陶突然于某夜走失,我看见眼中的落寞。陶走了,她的青春,被陶封存的青春会不会一样会消弭。或者,陶根本就不懂。一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等某天清晨被隆隆作响的机器从深埋着的地下挖掘出来,也可能只是些残片,然后在灼热的阳光下被人抚摸,审视——这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起陶?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光阴能盛放吗?请指出第二段“盛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第四段划线句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3.作者称“陶是乡间的土著”,阅读5至7段,指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作者想起陶,有温厚细密的情感在“心间轻轻流淌”,通读全文,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归纳陶带给作者的感悟。
生命层面:
生活层面:
价值层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理查德·布兰森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小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
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
10个先令。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习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了最后一天,我仍然不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
12个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爸爸,停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了路边的草地上。
我们一个个从车上下来后,温迪姑姑问:
“出了什么事?”“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下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戴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
10先令。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
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
“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摘自
2008年10月2日《文学报·微型小说选刊》)1.小说主要写的是“我”学游泳的故事,但开头一段并没有写这方面的内容,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2.文中划线句“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爸爸真的担不担心?为什么?他当时内心是怎么考虑的?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
3.请解释文题“我看到了一条河”的具体含义。
4.综合全文,试分析、归纳主人公克里的性格形象。
5.读了克里成功学会游泳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想或启示?请联系自身实际,选择最深刻的一个方面作具体分析。(100字左右)